像FBI王牌特工一樣交朋友、攀大佬、找對象

像FBI王牌特工一樣交朋友、攀大佬、找對象

作者 / 孫思遠

這是我的第 3 篇原創文章

我以前做媒體的時候,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種企業公關。

客觀地說,大多數公關還是比較專業的。

但總有少數人,明明與他們素昧平生,剛加好友就二話不說,甩給你一篇公關稿,然後問你能不能發。

遇到這種人,我一般是不予理睬的——當然,這已經是很溫和剋制的反應了。

大多數我的同行,遇到這種情況會直接把白眼翻上天,然後果斷拉黑屏蔽。

媒體公關的圈子不大,這種低情商的行為,是很傷自己口碑的。

其實,不光是在工作場合,在很多其他地方,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明明跟對方不熟,可一上來就找你幹這幹那;明明剛認識,卻裝出一副交往了很多年的樣子。

不過,吐槽歸吐槽,很多時候自己也不一定做得有多好。

比如,當你想去結交某個朋友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掌握不好分寸和尺度呢?

要麼過於熱情,交淺言深,讓對方產生“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防備心;

要麼在跟大佬攀關係的時候,不知怎樣才能不卑不亢展示自我價值,讓對方高看你一眼;

甚至在談戀愛的時候,遇到喜歡的男生女生,卻不知道怎麼把握時機,控制遠近、冷暖,搞得自己進退失據。

以上這些情況,我都遇到過,也困惑過。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我開始從吃過的虧裡汲取教訓,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但我不是專家,也沒有系統性梳理過相關的方法和技巧。

所以,當我前段時間讀書,偶然發現有專家總結了相關經驗的時候,立刻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專家的名字叫Jack Schafer,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名特工;他擁有博士學位,從FBI退休之後,現在美國一所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Jack在FBI工作的20多年裡,主要工作是招募間諜,也就是策反其他國家的官員和情報人員,讓他們為FBI收集情報。

你可以想象一下,策反別國官員,最重要的是什麼?

利誘,當然很重要。

但在利誘之前有個前提,那就是:對方必須要信任你。否則,根本就談不到利誘那一步。

如何讓對方信任你呢?換句話說,如何跟一個陌生人建立友誼呢?

特工Jack總結了一個“友誼公式”:

Friendship = Proximity + Frequency + Duration + Intensity

翻譯過來是:

友誼 = 趨近度 + 頻率 + 持續時間 + 強度

Jack說,只要掌握了這個公式裡的四個要素,就一定能和別人建立友誼。

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公式,我打算舉一個自己的例子。

多年前一次聚會上,我認識了一個行業大佬。

這位大佬非常有名,我對他一直很有好感,想要結識。

建立友誼的第一要素就是,和大佬之間產生足夠的趨近度。

趨近度,是指你和他人之間的距離。當你和對方同處在一個物理空間,而且對方能夠注意到你時,你們之間就有了比較高的趨近度。

一般來說,想要建立友誼,就需要比較高的趨近度。但想讓趨近度發揮作用,還有一個關鍵:你的目標必須處於沒有威脅的環境中。

如果你一開始就離得太近,可能會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冒犯,這就適得其反了。

於是,我當時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和大佬捱得足夠近,有足夠對話的空間。

第二,不卑不亢,沒有任何越界、狗腿、或者過於熱情的行為。

第一條好理解,隔得近,對你的關注度自然會更高,這是順理成章的。

第二條可能會比較反常識,好不容易逮著一個跟大佬攀交情的機會,還不主動熱情點?

我還真沒有,倒不是欲擒故縱,而是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價值,沒必要去刻意討好、逗大佬開心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接著是第二要素,頻率;以及第三要素,持續時間。

這兩點都很好理解:頻率,是指和對方在一定時間內接觸的次數;持續時間,是指和對方接觸的時間長度。

這兩個要素,都是為了讓對方對你產生興趣。

我初識那位大佬的時候,在短短一週之內連續見了4次面,雖然並不是一對一單獨見面,但每次都是近距離接觸,而且持續的時間都是幾個小時起。

最後是第四個要素,強度。

強度是指,你釋放出來的信息是不是足夠友好。

當一個陌生人突然出現在自己身邊的時候,人類大腦會本能地感受到威脅,進而提高警惕。

所以,哪怕已經具備了前三個要素,但如果你釋放出來的信息不夠友好,甚至是負面信息的時候,對方就很可能會產生“這個人好奇怪”或者“這個人不太友好”的想法。

這時候,想要建立友誼就不太可能了。

回到自己的例子:我主動想結識的大佬,是不太可能釋放什麼負面信息的,所以達成這個要素比較簡單。

但話說回來,我覺得這個公式還是有缺陷的。

它只適用於一般的友誼,也就是“情感關係”。

“情感關係”,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出於感情目的的關係,很少摻雜利益。

但我們進入社會之後,很多友誼都是“槓桿關係”,英文叫做Leverage。

在“槓桿關係”裡,情感並不是主要目的;建立關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自己需要的時候,能得到對方的支持和幫助。

既然要撬動關係槓桿,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交換,你就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所以,想讓這個公式更完整,應該再補充一個要素:價值。

在我看來,一個更完整的公式應該是:

(持久的)友誼 = 趨近度 + 頻率 + 持續時間 + 強度 + 價值

再回到我的例子,我最終能和大佬攀上交情,還在之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不僅僅是因為我做好了前四個要素。

最關鍵的要素,是最後一個:價值。

當時,我的價值體現在:能說能寫,有幹勁兒,在媒體行業積累了廣泛的人脈和資源。

如果自己沒有價值,我和大佬的身份就是不對等的,憑什麼他要浪費時間在我身上呢?

如果把這個公式用在找對象上,其實也是一樣:男女雙方建立純粹的感情,需要把前四個要素做好。

但想讓一段關係真正持久下去,實現長期的利益共同體,就必須各自提供獨特的價值,無論是經濟價值、責任價值、興趣價值,還是其他。

反過來說,當你不想跟誰做朋友了,也可以通過去除這個公式裡的一個或幾個要素,來淡化與對方的關係。

話說回來,社會如此複雜,我們還是應該珍惜那些不摻雜任何利益的友誼。

那種隨時隨地給你打電話,一聊就是幾個小時的友誼。

那種你要是不出來,分分鐘就打爆你狗頭的友誼。

因為進入社會之後,大多數友誼都很難那麼純粹了。

還記得年輕的時候,某位長輩說過一句話,對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什麼叫人才?對我有用的人,才叫人才。一個人沒有價值的人,我是不會跟他交往的。”

像FBI王牌特工一樣交朋友、攀大佬、找對象
像FBI王牌特工一樣交朋友、攀大佬、找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