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今天啟動虛擬書展 | 大英博物館線上數據庫全面更新 | B站宣傳片《後浪》| ......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本報自春節起開設的“此刻 ·我們”欄目,持續記錄疫情下作家們的生活和思考,今天繼續分享給大家。

全球各國民眾的文化心理與日常習慣在疫情面前不斷進行著調整和變化,其中,戴不戴口罩成為了一個顯著的外在標識。對不習慣將口罩引入日常衛生習慣的西方民眾而言,從初期對口罩的拒絕,到如今逐漸接受了口罩有利於阻擋病毒的觀念。5月3日,美國紐約州州長在電視講話中從禮儀角度敦促民眾,認為公共場合不戴口罩的行為是失禮之舉。近日英國《每日郵報》也預告民眾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將成為規範建議。

在英國訪學的青年學者趙霞親歷了這個過程,在她的觀察中,可以看到與口罩相關聯的是公共生活的距離感與禮儀感,是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界線,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依然存有彈性和改變的空間。

口罩,口罩

趙霞 | 文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英國

2020年前,誰會想到,口罩會成為我們生活中這麼重要的詞語?

想起從前去醫院配藥,常會順帶捎上一包口罩。那感覺就像買菜的時候,順便搭上幾棵蔥。這是過去懷孕時養成的習慣。因為定期要去產檢,往醫院跑的時候多,安全起見,就戴個口罩。一包口罩有二十個,自費購買,但我從沒注意過它確切的價格是多少,反正總是掛在收費單上不起眼的零頭。有時清理櫥櫃,翻出一包未開封的口罩,一看,已經過了保質期,當然就丟掉了。

現在想來,那簡直是太奢侈的事情。今年初起,短短兩三月間,不起眼的口罩成了最緊俏的物品。國內疫情的消息擴散後,大概一週左右吧,劍橋市區各個藥店的口罩,不論線下線上,都已脫銷。我的反射弧太長,等到反應過來,已經沒處去尋賣口罩的實體店鋪了。那時歐洲疫情還沒有消息,買口罩是想給國內寄一些。我的一個阿姨在加拿大多倫多做美術教育,她聯繫到一個學生家長的資源,給老家醫院捐去一批N95的醫用防護口罩。據她講,二月裡往國內寄口罩,1700個口罩一單,運費人民幣17000,且有價無市。英國亞馬遜網站還有賣口罩的,然而一律不寄往國內,就連貨源充裕的維生素C,我連下幾單,第二天都被無故取消。能寄英國本土的倒有幾家,可惜評價裡罵聲一片,都指責商品劣質,商家無良,終於不敢下手。那些日子,每天跟爸媽通電話。聽媽媽講,最緊張的時候,一個口罩在鍋子裡蒸一蒸,晾晾乾,接著用。後來知道這麼一來,口罩的防護功能也就廢了,於是改成放到太陽底下去曬紫外線消毒。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英國《觀察者》雜誌4月“隔離”封面

好在勉強撐過一個月後,情勢轉緩。鄰居們又聚在一塊兒談天說地,都高高興興地不戴口罩。媽媽也在電話裡高興地打趣,習慣了到處是口罩的感覺,看著還挺沒安全感。

然而不過一個禮拜,歐洲疫情開始上升。三月上旬,英國確診約有上百例了,官方開始討論後來引起熱議的群體免疫政策。衛生紙和洗手液的囤購已經露出苗頭。那天騎自行車去學院,第一次看到了路上戴著口罩的三兩路人,看面孔應該都是華人。當天晚上,上英國亞馬遜網站查看,發現久已脫銷的一款醫用外科口罩,忽然補了新貨。二話不說,趕緊下單。原本次日就能到達的郵件,現在需要延後一週,但貨品至少靠譜。誰知到件時一看,幾十個口罩都塞在可重複使用的塑料袋裡,也沒有生產廠家的訊息,令人失望。當天晚上,整理先生帶來的行李箱,忽然在小邊袋裡發現一包口罩,竟是他趕飛機出門前一分鐘,媽媽順手一塞,連他自己都不記得了。這包口罩,包裝雖然簡陋,至少密封的塑料袋上廠商、標準、使用期限等訊息都齊全。第一次感到一包口罩帶來的巨大驚喜。

幾天後,唐寧街改變策略方向,宣佈實施社交疏遠政策。原本還算從容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學院通知,本週起教職工儘量在家辦公,下週起院系大樓一律關閉。全英範圍內的中小學也都關閉了。就在幾天前,我在劍橋大學的聯繫學者喬還寫信約我下個週末與家人同去他家晚餐。估計情勢演進有變,我建議推遲聚會,看看情形再說。喬很樂觀地回覆,那就等等唄。結果不但應驗,而且這一等也不知要到什麼時候。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國內的朋友們比我們還緊張,都來相問,同時也都問,要不要寄口罩?我算了算,一般的口罩是夠用的。我們已經打定主意,不管政策如何,總之自己少出門。不得不出門的情況下,只好仰仗手頭的口罩。之前還為了戴不戴口罩猶豫著,因為確實幾乎看不到人戴。官方一再強調,日常防護不必戴口罩,據說是怕普通民眾佔用本就稀缺的醫療口罩資源。而且長久以來的歐洲文化習慣,認定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從一月起,陸續聽到不少由戴口罩引發的衝突,心有餘悸。現在到了下決心的時候了。

社交疏遠政策公佈第二天,我去旁邊的Sainsbury’s超市購物,第一次戴了口罩。雖然已有心理準備,而且挑了超市補貨的這一天去,走進裡面,還是大吃一驚。衛生紙、消毒液、洗手液的貨架都是空的,這不稀奇。可就連雞蛋、牛奶、麵條、麵粉、醬料類的貨架都變得光禿禿的,頓時叫人緊張感大增。整個冷凍區的兩大排冰櫃,只有零星的幾盒冰淇淋,三兩塊盒裝披薩。之前從來塞得滿滿的肉類,現在一塊也看不見。轉到調料架旁,鹽也沒有了。工作人員正忙著掃描空貨架。我去問詢補貨的時間,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跟我一樣推著購物車在裡面轉悠的顧客,大多數手裡都擎著一張購物單,但估計也跟我一樣,沒能找到單子上的多少東西,於是退而求其次,往車裡填點別的什麼。好在蔬菜水果還算相對充裕。超市裡人不算多,戴口罩的又實在是少,好像都是華人。有時在貨架旁照面,互望一眼,好像彼此也多了點支撐的勇氣。

在一個貨架的拐角,匆匆走過來一位金髮的女士。擦肩而過時,她忽然指著我的口罩,說:This won’t protect you(這保護不了你)。其時我正努力駕馭著購物車避讓對方,等到反應過來,回頭看時,她已挎著籃子隱沒在貨架間。

真可惜,我至少應該答上一句:謝謝,但那會保護你的。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英國童書作家朱莉婭·唐納森為兒童創作的口罩插畫。

作家社交賬號 圖

從超市回家,洗完手,第一件事是把口罩小心地摘下,塞進垃圾盒,再把盒子立即拿到屋外的綜合垃圾箱處理掉。再洗手。消毒液噴鞋底,噴進門處的地板。換下全套衣服。從頭洗漱一遍。大功告成。

正好住在附近小村的插畫家鬱蓉女士短信來問近況,順便發來她戴著口罩與家裡木匠的合影。她家正在裝修一座新建的小屋。那木匠高個子,碧眼睛,戴一副防毒面具般的口罩。看到照片,鬆了口氣,好像也不是全世界只有自己戴口罩嘛。

第二次再戴口罩出門,已是三月底,儲存的食物即將告罄。期間英國的疫情數字飆升起來,原先的社交疏遠政策升級為更嚴厲的lockdown。社交媒體一度流傳著倫敦軍事封城的流言。就在三天前,英國首相和衛生大臣先後確診隔離,首席醫療官也出現症狀,但因夠不上檢測的標準,先自行隔離。

出門前,我毫不猶豫地戴上口罩,兜上連帽。異類就異類吧,管它呢。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3月22日,倫敦花市一位戴著口罩的市民。新華社 圖

然而,是什麼時候起,事情起了變化的?超市進門就是蔬菜水果的生鮮貨架,貨架跟前,一對銀白頭髮的西方夫婦正往購物車裡放菜,都戴著貌似N95的口罩。看見我走過,他們禮貌地推車避讓,口罩上的眼睛彎起來,笑了笑。我也笑著回禮,同時推車向裡,於是看見了更多戴口罩的西方面孔。正在貨架旁上貨的超市工作人員,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戴起藍色的口罩。看他身邊的其他同事並沒有佩戴,曉得一定是他自己的選擇。一位先生佩戴的口罩,其實更像頭罩,面頰左右部位各凸出兩個大而厚重的呼吸閥,看著頗有電影鏡頭的感覺。一位中年女士,在只有她一個人的貨架邊,大概忍不住憋悶,把藍色的口罩拉到了下巴上,看見我走過去,露出小學生課堂上走神給老師發現一樣的神情,連忙把口罩重新拉上,對我笑笑。我很想告訴她,這樣不太安全,又怕唐突。或許她也是第一次戴口罩外出呢。

當然還是不戴口罩的人多。在並不十分寬敞的過道里,看見戴口罩的我,有人也會點頭和微笑。超市的貨源大大充實起來,大概也是情緒的一種指令和反映。經歷了最初的惶恐和緊張,總算找回了一點點好像久違的從容。

從超市回來,才看到新聞。被歐洲疫情大國包圍的奧地利,當天由官方宣佈,今後進出超市、藥店等,必須戴口罩。不久,其他多國也開始以各種方式透露鼓勵民眾戴口罩的消息。英國會緊隨其後嗎?有好玩之人P出了女王奶奶戴口罩的一組圖片,小小消遣。為了口罩,好像起了沒有硝煙的貿易戰爭。不過到現在為止,英國官方仍然堅持,戴口罩無助於日常防護。隨著疫情曲線逐漸由高峰下行,首相痊癒既而復工,宣佈拐點已過,關於口罩的爭議好像不再顯得那麼重要。然而就在兩三天前,蘇格蘭官方發聲,建議民眾為了安全起見,在一些室內場所“用布或圍巾等織物遮擋口鼻”。剛看到這個消息,感受其間的某種隱晦滋味,忍不住想笑一笑。戴個口罩而已,有那麼難嗎?但我知道,這一笑未免太過輕慢。小小的口罩背後,實在有太多的訊息,難以道清。戴口罩或不戴口罩,我們也許正在重新修正對自由的理解和定義。

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配圖:未標註為攝圖網;封面為烏克蘭抗病毒海報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新年文創季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趙霞: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 此刻 ·我們

郵發代號: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