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当崇祯绝望地登上煤山,站在那一棵名垂青史的歪脖子树下的时候,他一定想起了很多往事。他一定想起了他那白痴一般的兄长,想起了那阉党横行、黑暗无比的时代,想起了那口水横飞、毫无风骨的朝臣,想起了那秀丽壮美而又支离破碎的山河。我想他一定也想起了那两次战略性的大决战,是啊!正是这两次决定性的大失败,直接决定了自己的生死,断送了明朝的国祚。

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歪脖子树


哪怕只取得一次决战的胜利,那现在又会是怎样的风景呢?崇祯死寂一般的双眼饱含着滚烫的泪水,他突然意识到,这两次致命的失败,也有自己的原因。崇祯转向身边唯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然后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就是命啊...”。他毅然朝着那随风摇荡的绳套伸出了脖子。

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崇祯


在明朝最后的那些岁月里,虽然内有农民起义四处流窜,虽然外有强悍女真虎视眈眈,虽然崇祯只能先拆了西墙补东墙,然后又拆了东墙补西墙,但是总体上还是过得去的,军事上还是扛得住的,但是经历了那两次大决战之后,明朝的有生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明朝的精锐军队几乎被一扫而光,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李自成打到北京,大臣们开门揖盗,崇祯煤山自缢,最后清军入关,成就霸业。

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崇祯


这两次战役分别是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五年,皇太极企图在关外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松锦之战,以及崇祯十六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与明军主力在汝州进行的大决战,史称汝州大战。这两次大战决定了明朝的生死存亡,前者是与关外强敌进行的决战,后者是与农民军进行的决战,任何一次决定性的胜利都能解除一个方向的威胁,从而集中全力面对另外一个方向的威胁,只可惜这两次大决战都是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

松锦之战

明朝在关外构筑的关宁锦防线,以山海关为坚强后盾,以宁远为中坚力量,以锦州为突出先锋,各个中间据点星罗棋布。关宁锦防线整体上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是关宁防线,从山海关到宁远,延绵上百公里;北段为宁锦防线,从宁远直达大凌河,也延绵上百公里左右。防线建成之后,曾在宁锦之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让皇太极尽兴而来,失望而归。可以说正是因为关宁锦防线的存在,明军在关外才可以与八旗军旗鼓相当、针锋相对。

因此清军必须要打通关宁锦防线,消灭明朝在关外唯一的一支精锐部队,才能逐鹿中原。

崇祯四年,祖大寿在大凌河筑城时,被清军团团围住,无奈之下,祖大寿诈降得以逃出生天,为此皇太极震怒不已,大凌河失守之后,锦州在关宁锦防线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皇太极深知自己要想入主中原,就必须攻取山海关,而要攻取山海关,就必须打通关宁锦防线,而其中锦州又是阻碍其前进的第一个坚实的堡垒,因此皇太极想包围锦州,然后以此为根据地,对前来增援的明军进行围点打援,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为清军入关扫清最大的障碍。

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明军士兵


锦州被围之后,崇祯命令洪承畴率领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王朴、王廷臣、马科、吴三桂八路总兵,精锐步骑兵十三万人马,驰援宁远,以解除锦州的危机。

洪承畴刚到宁远的时候,本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向朝廷解释了当前的局势和不能轻举妄动的原因,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却认为,如果迟迟不决战,会耗费大量的粮食和军饷,因此主张让洪承畴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寻求与清军的决战,崇祯也下令洪承畴马上进军,又有朝官轮流催促,洪承畴认为,行动已经势在必行了。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领八位总兵、十三大军,只带了三天的粮食,抢先占领了锦州城南乳峰山,在乳峰山一带,与清军激战,刚开始的时候,清军损失惨重,差一点就溃败了。

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松锦之战


崇祯十四年八月,刚刚接到战报的皇太极,十分焦急,心知与明军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于是在紧急动员了全部的力量之后,皇太极带病星夜驰援锦州,据史料记载,当时皇太极正在流鼻血,他不顾止血一路狂奔,昼夜不停,不久就到达了锦州城北的戚家堡,到达战场之后,皇太极观察了明军的部署,认为明军重兵在前,后队薄弱,于是他根据明军首尾无法相顾的弱点,定下了挖掘壕沟、围困明军、切断粮道的方法。而洪承畴在出发之前,只带了三天的粮食,结果明军果然被围,军中缺粮。人心大乱,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祖大寿率部投降,锦州陷入清军之手,而后副将吕品奇投降清军,不久洪承畴也投降了清军,而明军苦心经营的关宁锦防线只剩下山海关和孤城宁远,已经是名存实亡,明朝苦心训练的九边精锐被一扫而光,关外铁骑也被歼灭殆尽,从此明朝再也没有能力对清军进行有效的抵抗了。

崇祯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的催促,导致洪承畴放弃了且战且守的战略方针,冒险寻求战略大决战,最终导致了松锦之战的惨败,可以说崇祯的急性子直接影响了这次大决战的结果。

汝州大战

为了狙击农民起义军滔滔不绝的攻势,崇祯任命陕西总督孙传庭为兵部尚书,命令他调集陕西、河南以及湖广等七省的军队,约十万余人进入河南,进驻潼关,孙传庭手下的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崇祯最后压箱底的家当了。

李自成听说情况之后,认为孙传庭据守潼关,难以攻破,因此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然后围歼的战略,于是李自成派一部分军队进入河南,诱使明军主力在河南进行生死决战,同时又在内乡县一带加强防守,加强两翼的安全。

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孙传庭


孙传庭坚守潼关,但是崇祯以及朝臣纷纷催促,无奈之下,孙传庭只好率军队出潼关。在阌乡与农民军相遇,农民军佯装战败,且战且退。先退到陕州、渑池,然后经过洛阳又向郏县、襄城转移,孙传庭以为农民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于是率军轻进,最后到达汝州。

孙传庭抵达汝州之后,李自成在做着紧张的准备,在襄城据守城池,暂时不与明军正面交锋,待明军疲惫之后,李自成派轻骑兵绕道明军背后,切断了明军粮道,因此明军断粮,军心大乱,也正是因为军中断粮,部分明军在汝州发生了哗变。孙传庭为了解决粮食的问题,分兵三路,准备突围,就在明军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李自成乘机发动了攻击,明军大败,四散溃逃,汝州大战事实上已经失败了。

失去的胜利,崇祯为何会接连输掉两场决定生死的战役?

汝州大战


突围之后,孙传庭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企图到南阳城筹措粮食,然后等待战机,于是留下总兵陈永福守汝州,结果孙传庭一走,陈永福率领军队跑了,李自成率领主力部队追到南阳,与孙传庭在南阳附近进行决战,此战结果明军惨败,损失四万多人,明朝最后的精锐损失殆尽,从此之后,李自成一路高歌猛进,直逼京城。

传庭死而明亡矣!与松锦之战一样,崇祯与朝臣一味的催促,导致军事行动从均势转为劣势,最终导致战役的惨败,有生力量被全歼。

松锦之战与汝州大战都是决定明朝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如果明朝赢了松锦之战,大挫重挫八旗军,则可以重点处理农民起义军。如果明朝赢了汝州大战,则可以松一大口气,毕竟这个时候,与清军还是隔着山海关的。

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就帮忙点个赞,评个论,加个关注,鼓励一下呗。以后小编会多多的给各位老爷奉送更加精彩的历史类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