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擁有“人化情感”

我是反對機器人或人工智能獲得人化情感的,情感底線收不住,人類也就危險了!

反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擁有“人化情感”

智能機器人有“道德情感”,前提就是它(或假定為他/她)首先擁有情感,而且是一種“屬人”的情感。如今的人類,一面與動物性相系,動物的情緒與人化的情感顯然不同,儘管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另一面則與機器性相聯,這就涉及所謂“後人類”(post-human)的歷史境遇,在人工智能洶湧而至的年代,人類要變向何方?這的確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未來難題,我曾經認為“儒家後人文主義”可以對此做出應戰,包括以翻新的中國智慧如何應對當今科技的新發展。

反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擁有“人化情感”

如今,令人類憂心忡忡的是:人工智能究竟能習得人類的情感麼?人工智能,如今還沒有情感功能,但是並不代表,未來他/她們不會擁有另一種替代性的情感。假定有朝一日,我們身邊的智能機器人都“有情”了,那麼,他/她們究竟是人,還是機器?還是“有情”的機器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更聰明,但是不能使人更“有情”。人始終是有情人,哪怕成為所謂“後人類”或“跨人類”,亦是“有情”之人!

反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擁有“人化情感”

最後我只想說這一句話:直麵人工智能,如果我們守不住或者不必守那理性智能之底線,那就請守住人類自身的情感底線,從而解決人類的“理智與情感”之難題!

反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擁有“人化情感”

劉悅笛最新的一篇文章《人工智能、情感機器與“情智悖論”》指出:人工智能是否擁有人類的情感特徵?人工智能的情感是否等同於人類一貫定義的情感?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本文試圖走出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察視角,探討人類與機器彼此搭建的情感涵義,審視兩者之間的主體位置與界限關係。第一,本文探討了生物意義上的情感是什麼;第二,為了明確人類賦予機器情感的動機和目的,本文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機器究竟是否可以擁有情感,並提出“機器情感”的定義;第三,本文介紹了情感在人工智能機器領域的一些相關理論,包括身體理論、評價理論、皮卡德的情感四要素等。第四,通過回顧近幾年來有關“機器與情感”主題下的文獻,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嘗試在人工智能機器的內部構建“情感”並作出探索;最後,本文認為,雖然人工智能無法擁有人類情感,但是可以擁有脫離了人類情感狹義範疇以外的“機器情感”,而在人工智能機器內部建構機器的情感機制也成為這一領域新的研究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