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背楚助漢竟封侯

項伯背楚助漢竟封侯

項伯其人

項伯,名纏,字伯,是項羽的叔叔。早年任楚左尹,秦朝時候因怒而殺人,知道自己被抓必死,便逃亡下邳。正好碰見在博浪沙暗殺秦始皇不成而逃亡下邳的張良,張良幫他藏匿躲過追捕,最終得以倖免。後多次助劉邦度過險關,最後漢朝成立時被封為射陽侯。

項伯背楚助漢竟封侯

三次助漢

在史書中,項伯共有三次幫助劉邦度過難關,每一次都是很關鍵,或扭轉戰局,或救其性命。讓我們看看哪三次。

第一次是說服項羽罷兵止攻。楚懷王廷上相約,先入咸陽者為王,項羽躊躇滿志以為自己能力超群、兵強馬壯,為王非自己莫屬,然而卻讓劉邦一路先入咸陽城,接受秦王子嬰頭投降,後派兵扼守函谷關。項羽聞之攻破函谷關,與劉邦對峙霸上,決定血洗屠城,斬殺劉邦。項伯聽聞後,連夜跑到劉邦營中找到張良,將消息告知張良,要其快些逃跑。奈何張良卻報知劉邦,在張良、劉邦的感情攻勢下,項伯答應回去勸說項羽罷兵止戈,結果當然是說服了項羽。第二次是鴻門宴上舞劍救沛公。歷史中鼎鼎大名的鴻門宴,范增多次暗示項羽席間殺劉邦,項羽卻不願下手。范增便找項莊表演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伯看情況不妙,也來舞劍,以身保護劉邦。第三次是說服項羽加封漢中。項羽毀懷王之約,欲封劉邦巴蜀之地。又是這個項伯,提前知道消息立即告訴了劉邦。劉邦、張良讓項伯代為運作,勸項羽把關中之地加封給劉邦,項羽竟然答應了。

第一次項伯助劉邦免於全軍覆沒,第二次幫助劉邦免於身死席間,第三次促成休養生息、養兵蓄銳最後奪取天下。可見項伯是功不可沒,在關鍵節點做了關鍵事情。

項伯背楚助漢竟封侯

原因分析

項伯身為楚軍中人,又是項羽叔叔,竟然作出背楚助漢的事情,確實讓人想不通。為什麼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此行事,史書中只是說為報張良救命之恩,其他並無多言。但細細推敲卻不能服眾。我個人意見如下。

報恩說。史書中報張良恩之說,經不起推敲。在那個年代,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劉邦雖然勢力不小,但從個人勇力到兵馬之強皆不如項羽,一次大的戰鬥就有可能將劉邦斬殺殆盡,如欲報恩大且可以向項羽求情,在戰鬥中不要殺死張良,保全其性命,為什麼卻要多次保護死敵劉邦呢?

離心說。也有可能是項羽對項伯不信任,導致項伯在楚營中不得志,心裡早就對項羽不滿,藉機背叛。但是為什麼只要是項伯勸說項羽,便一勸就有效呢?甚至連范增的意見都不聽。

審勢說。也有可能是項伯覺得劉邦必將勝利,項羽必敗,但是當時勢力和局勢是對項羽有力,如果不是項羽後來傲慢自大,滅掉劉邦應該不是特別難。難道項伯是超常智慧,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嗎?

貪財說。有可能項伯貪戀錢財,但是作為項羽的叔叔,在楚營中地位很高,在封建社會他還會缺錢財嗎?

押寶說。有可能是首鼠兩端,兩邊押寶,不管誰勝自己都能夠得利。便了與劉邦的婚約,但是那時候劉邦都自身難保,婚約有何用呢?難道他不怕項羽知道這件事,後果不堪設想嗎?

重義說。有人說是古代人重義氣,為報恩哪怕身死。但是在古代忠義二字,總是忠字排在前面,如果項伯講義氣,那他的忠在哪裡?為什麼背叛自己的侄兒,吃裡扒外呢?為什麼身在楚營心在漢呢?為什麼在戰爭中那麼多的權謀都是不義的呢?

諸多理由恐怕都經不起細細推敲。具體如何只有項伯自己知道。在我個人看來,除非項伯有承天之智,能夠洞悉世間局勢,料到這個沛縣亭長必將王霸天下,否則就是智力堪憂,是非不明,親疏不分,以小義而毀大忠,但卻上天眷顧,敵首親戚卻能封侯,古今曠有!後者可能性更大些。

以上純屬個人之言,如有不同意見,敬請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