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上朝的時候皇帝或者某個臣子提出一個話題,然後其餘的臣子就會你來我往唇槍舌戰,似乎吵贏了就能改變結果。正在播出的《清平樂》中這種場景更是隨處可見,甚至有人說《清平樂》應該把名字改成《北宋臣子辯論賽》。這些大佬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確實熱鬧,但是能改變最終結果麼?絕大多數時候,啥用都沒有。

司馬光和韓琦都是北宋的名人,也是後人公認的能人,這兩人之間就發生過多次辯論,咱們舉一個為例,看看兩位大佬的風采。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這件事發生時宋仁宗已經去世了,龍椅上坐著的是仁宗的養子宋英宗趙曙。當時宋朝的西北戰場也停戰好多年,曾經在這裡攪弄風雲的李元昊也早就死了。但是韓琦認為這塊土地並不太平,為了防止西夏再來一次瘋狂的打砸搶,咱們得提前做準備。他建議皇帝在河北、河東、陝西等地實行“籍民為兵”的政策,所謂“籍民為兵”,就是讓普通農民變成鄉勇,保衛家鄉。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韓琦這次是大動作,他要求這次行動的規模要達到“三丁刺一”的地步,意思是每三個成年男子中就要有一人去軍營。北宋的士兵臉上都有刺青,所以稱之為“三丁刺一”。按照這個要求,這次的徵兵人數高達十五萬六千八百七十三人。本篇文章不分析韓琦這個做法對不對,也不分析韓琦這個建議的初衷是真的為了國家好,還是為自己攬權,為了打擊對手才這麼做的。這裡只說司馬光和韓琦在這件事上的爭執,看看他們誰輸誰贏。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韓琦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是防止西夏突然進攻,司馬光認為不可。他說因為戰爭原因西北地區民生凋敝,人口損失已經高達三分之二。並且近年水旱災害頻繁,西北地區百姓的生活已經十分艱難。這時若是以“三丁刺一”的方式強制徵兵入伍,有可能激起民變。若是百姓先反了,西夏再趁虛而入,可就真的沒有方法阻止了。

司馬光這些話都是寫在奏章中直接給韓琦和皇帝看的,但是毫無反應,無論他是苦口婆心的勸說還是說事實擺道理,韓琦和皇帝就是一點回應都沒有,擺明了不搭理你。司馬光也不是輕易認輸的人,你不搭理我就接著寫,以我的能力寫個奏章完全不費事。於是他接連上了六道奏章,可就是一點回音都沒有。司馬光一看,這是打定主意不理我了,不搭理也沒關係,我直接去找你,咱們當面論一論。於是司馬光直接來到宋朝宰相的總辦公處政事堂,在一大群同僚的面前找韓琦理論。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司馬光當著韓琦的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西北是國家正規軍人數最多的地方,之前的戰爭也能證明這些兵力是夠用的,為何現在要突然大幅度徵兵?

韓琦看到司馬光來找自己就知道是因為徵兵的事情,他早就想好了對策。面對司馬光這個晚生後輩,朝堂掌過權、戰場殺過人的韓琦還真沒放在眼裡。他以一副長輩的口吻告訴司馬光,他說西北小國蠢蠢欲動,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出應對。兵法上說“貴先聲後實”,徵兵之後西北戰場相當於增兵十五萬人,這個數字會直接把哪些有想法的小國震懾住。韓琦說完再次用看不懂事的孩子的目光看著司馬光,我可是親自去西北打過仗的,你一個小孩子這些事情都不懂,還是乖乖回去讀書吧。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韓琦自以為提到軍事司馬光就會退讓,但他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人是出了名的倔強。可以說除了現在還沒有走進中央的王安石,整個宋朝在辯論這方面無人是司馬光的對手。就是王安石,那也是宋神宗偏幫,否則誰輸誰贏,還不知道呢。與韓琦相比司馬光確實沒上過戰場,也沒有那麼多年的官場閱歷,但他可是著名的史學家,千古兩司馬的名頭可不是吹出來的。我沒有親生經歷過,但我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於是司馬光面對韓琦的倚老賣老毫不畏懼。

他說您與我提兵法,那咱們就說兵法。“貴先聲後實”的意思是沒有實力必須得虛張聲勢,如今西北戰場增兵十五萬,不出十天西夏就能把這件事的真相摸清楚。若是他們前來攻打,我們拿什麼抵擋?依靠這些即將要成為士兵的百姓麼?他們拿鋤頭的手知道怎麼砍人麼?兵法上為何要“先聲”呢?那時在沒有實力的前提下迷惑敵人以爭取時間。如今西北平安無事,用得上“先聲”麼?您這麼說,恐怕是本末倒置。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司馬光一番話問的韓琦啞口無言,但是,他必須得說點什麼挽回面子,否則被這個年紀比自己小一大截、官職比自己小一大截的人懟成這樣,以後哪有臉面出去混?但他搜腸刮肚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好的說辭,只能有些耍賴的說一句:“現在告示已經貼出去了,就是想撤回也晚了,以後再也不做這種事,不就行了麼。”誰都聽得出來,韓琦這句話已經在示弱了。

若是一般人說到這份上也就可以了,韓琦畢竟是丞相,面子總是要給的。並且經過這番對話大家也知道司馬光不好惹,就連丞相都退讓了,司馬光的名聲已經打響。但這是普通人的想法,在司馬光這裡行不通。他冷冷的對韓琦說,韓相公說以後再也不用這種做法令百姓充軍,這話我可不敢相信。韓琦一聽,這小夥還跟我懟呢,既然自己落了下風,那就哄一鬨吧,年輕人火氣旺,都理解。於是韓琦放下身段說“為什麼不相信呢?我是值得相信的。”司馬光聽完再次冷冷一哼,說恐怕不僅我不相信,就是韓相公你,都不相信這話吧。

韓琦一聽徹底怒了,我是首相,你不知道要給面子的麼?司馬光卻一點也不怵,他說你現在是首相,可你總有不當首相的一天,到時候下一任首相若把韓相公這套處事方法原樣照搬,又會出現哪些事情?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韓相公想不到麼?

朝堂爭吵贏了就算成功麼?司馬光懟韓琦,但贏了也沒用


司馬光句句都放在刀刃上,就是韓琦想渾水摸魚一下都不行。但是,韓琦還是有辦法讓司馬光的所有努力化為虛有,因為他官大。司馬光咄咄逼人,韓琦決定不和他吵了。這位韓相公甩袖而去,然後宣佈,陝西等地徵兵一事,照辦無誤。於是十幾萬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百姓只能接受刺青的命運並被送上邊關,司馬光的所有努力都變成了笑話。

即便你辯才無雙又如何,官大一級壓死人。韓琦還只是朝臣,若是皇上呢?哪怕這個皇帝不是殘暴之君,他想做的事情在絕大多數時候也能做成。就比如宋仁宗最愛的妃子張貴妃去世他要用皇后之禮安葬,滿朝文武沒有幾個同意的,不是也照辦了麼?因此朝堂爭吵,只是表明一下觀點,鍛鍊一下口才。若是恰好改變了當權者的提議,只能說,這件事當權者還沒拿定注意。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