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肛瘻與肛周膿腫的深情對唱

肛瘻,尤其高位肛瘻,是肛腸科接診較多的複雜疾病。它往往與肛周膿腫息息相關,是肛周膿腫的後遺病變。而肛周膿腫一旦發展到肛瘻或高位肛瘻階段,患者的痛苦就會成倍增長,甚至留下終生痛苦。而及時有效的治療是能夠為我們避免疾病的進一步發生的。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肛瘻與肛周膿腫的深情對唱

因此,瞭解肛周膿腫和肛瘻的關係,才能有助於我們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很多人以為,膿腫就是紅腫,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而事實卻完全相反,前者是不能自行消退的,它只能愈演愈烈。

那麼,肛周膿腫是如何發展成為肛瘻的呢?大家都知道,肛門部位“隱蔽”,功能“特殊”,有利於致病菌群的滋生。而較之於其它部位的膿腫,其破潰的可能性更大,炎症向上侵犯肛管、直腸部位,就容易引發肛瘻。應該說,大多數肛周膿腫會發展成為肛瘻,但二者之間還存在一個發展和演化的過程。

首先,肛周膿腫是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所導致的,多發生在肛周皮下部位,主要是因肛腺受到感染,經外括約肌皮下部向外擴散而成。

而肛瘻是肛門直腸瘻的簡稱,是肛周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後遺病變。到了肛瘻階段,瘻管沿肛管、直腸外壁形成了不規則的“穿孔”。它可能是通暢而完整的,也可能一端或中間呈閉塞狀態,甚至只形成了一個硬結。相對於肛周膿腫來說,肛瘻的部位更深,治療起來也更加棘手。

為了預防肛瘻的形成,醫生通常會在肛周膿腫階段,建議患者接受“切口引流術 ”,這是臨床上處理肛周膿腫最常用、最有效的干預手段。它本是一個臨床上的小手術,但因肛周膿腫是由肛竇感染髮展而來的,它在這裡存在一個 “內口”。如果僅僅是“切口引流”,不去處理這個“內口”,它就會發展形成瘻管。所以在傳統的治療領域,我們會在肛周膿腫的傷口癒合之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將瘻管剔除掉。但是這樣一來,患者就要經歷兩次手術,通常這兩次手術的間隔不會超過三個月。在三個月內,要在肛門處做兩次手術,這是一個難以忍受的過程。

因此,臨床上又發明了“肛周膿腫一次性根治術”。即在對膿腫部位進行切開引流的同時,同時找到這個受到感染的內口,並將其剔除。“內口”消失了,瘻管必然不能形成。所以能夠避免患者受到肛瘻的侵犯。但是,一次性根治術特別考驗術者的經驗和技術。因為肛門是一個非常狹小又隱蔽的空間,內在的解剖關係十分複雜,也沒有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可以助力,所以,這個內口並不好找。如果醫生不能準確找到受感染的內口,必然不能準確剔除。而在排膿引流完成之後,瘻管會迅速形成,其“內口”就會變得有跡可循。這就是傳統治療為什麼一定要進行二次手術的根本原因。

因為肛周膿腫根治的複雜性,所以,總會有患者因各種原因發展成為肛瘻甚至複雜肛瘻。肛瘻分為高位和低位,其中以瘻管走行超過肛門括約肌位置的高位肛瘻最為棘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治療肛瘻的原則是敞開瘻管,即將瘻管切開,使創面暴露於空氣之中,並逐漸液化癒合的過程。但是,因高位肛瘻穿過了肛門括約肌,肛門括約肌是人體排便控便的“鐵面衛士”,有了它,人體排便才能收放自如。而要敞開瘻管,就勢必會嚴重損傷到肛門括約肌。所以,在高位肛瘻的治療手術中,對肛門括約肌的保護意義非同尋常。

在很長一段時間,肛腸領域治療高位肛瘻遵循的是古代中醫開創的掛線手術,對高位肛瘻的治療十分有效。它是利用橡皮筋對瘻管和肛門括約肌進行緩慢的勒割和引流作用來治療高位肛瘻的。在這個過程中,瘻管被逐步切開,但括約肌會邊割邊長,其功能也就不會被完全破壞。但是,現代醫學提出,要最大限度地保護肛門的解剖形態和生理功能。因此,後來又有人提出了虛掛線的手術方法,即放棄勒割過程,只作引流處理。但這樣一來,又違背了敞開瘻管的治療原則,臨床效果十分不明顯。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肛瘻與肛周膿腫的深情對唱

在上述基礎之上,我開創了“虛實結合掛線手術”。它首先改良了傳統手術工具,用絲線代替了橡皮筋,目的是充分利用絲線對瘻管的勒割和引流。但是在術後七天左右,當部分瘻管和括約肌被勒斷,絲線變鬆時,不再按照實掛線的傳統繼續緊線、勒割,而是採取了“放任不管”的態度,待壞死組織全部液化,這根絲線又能夠充分引流,真正實現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括約肌的完整性和功能。這種術式的步驟為“一次勒割、三週拆線、四周痊癒”,是結合了實掛線的切割優勢與虛掛線的術後引流特點的創新療法。

聽起來簡單,實際上也需要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是考驗技術的一道“大題”。它既滿足了高位肛瘻的治療效果,又起到了功能保護和減小痛苦的作用,是一套魚與熊掌兼得的最優方案。

但是,最優方案也是手術,它只能是發生在高位肛瘻發生以後的治療手段。而防患於未然,將疾病控制在發生之前才是減小痛苦,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優方案。因此,我們在接診的過程中會一再叮囑患者,肛周膿腫不是小病,必須重視起來,不要讓它“節外生枝”,生活才能萬事大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