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遼、金混戰100年,為何蒙古能笑到最後?

作者:李忠澍


南宋、遼、金混戰100年,為何蒙古能笑到最後?


宋元時期,中華大地連續上演著‘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的故事,金人趁遼宋鬥爭時期,從背後滅了遼國,蒙古又趁著金人和南宋的鬥爭,一舉統一了全國。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

北宋(960—1127年)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

金朝(1115年-1234年)共傳十帝,享國119年。

南宋(1127-1279年)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二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


這是一個紛戰的時代,五代十國期間,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了遼,前後有二百年時間,如果與北宋一起算做漢化時期,跟北宋差不多的一百多年時間。漢化後的遼,失去了戰鬥民族的馬背精神,學習漢人治國收稅養民。接著就被北方的少數民族,具體是處於奴隸制時期的少數民族,女真部落消滅掉。不是大遼不強大,而是被漢化後,失去了當年馬背出政權的精神。

南宋、遼、金混戰100年,為何蒙古能笑到最後?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是第一要務,儒家四處奔波,被稱為喪家之犬,沒有哪個君主當作一回事兒。相反,法家思想的影響巨大,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商鞅變法,無不是強大了軍隊,進而為國家開拓疆土提供重要保障。


每一個朝代,剛打天下的時候,都不是儒術治國,都是法家思想體系進行治理,進而保證軍隊建設的強大。

儒家思想是維繫即得利益群體利益的精神武器,在沒有外部敵人的情況下,有利於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在外部力量強大起來,對內部力量形成威脅的時候,自己又沒有絕對優勢壓倒外部勢力,儒家思想只能是埋葬自己的墓誌銘。


歷史上漢武帝時期、東漢時期、隋唐時期都曾力壓北方遊牧民族,靠的是帝王個人能力與軍隊實力的結合,並且幾個朝代的綜合國力都比較強。遼宋時期,完全成了腐儒,文臣爭鬥於內,而武將沒地位,整個國家好比一頭肥豬,惹得北方遊牧民族一輪又一輪的瘋狂掠奪。

南宋、遼、金混戰100年,為何蒙古能笑到最後?

遼人、金人、蒙古人同屬一族,而先後興盛並稱霸北方地區,這些民族在初始建國的時候,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更別說什麼高深的“三十六計”。不過,他們有著文明國度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動物世界最簡單的協作精神。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何以能征服大半個地球,靠的就是最簡單的方式,組建一個團隊,信任一個人,並堅持使用,建立制度並嚴格執行,這都是有利於軍事行動的重要措施。這些措施有多簡單,看看成吉思汗給他下屬的講話就知道,裡面包含著的是單純的思想。


相反,無論是北宋南宋還是漢化後的遼金,都出現了內部鬥爭嚴重,軍事指揮不科學等致命問題。在和平時期,周邊沒有威脅,以儒家思想治國有利於繁榮穩定。面對強敵的時候,需要軍人乾脆利落的行動,需要對軍事將領的理解能力信任。最終,技術先進,人員眾多,物質富庶的大宋也罷,遼金也好,都被原始樸實的蒙古軍隊征服。


元朝以外族野蠻人的姿態入侵,依靠搶奪殺,以戰養戰不成問題,南宋一方面奸臣當道,軍心渙散。另一方面軍隊得靠財政,政府為了面子又不能直接搶老百姓的財富,只好用濫發貨幣的方式進行財政支持。這就導致普通老百姓生活很是殘苦,而大地主大貴族的利益靠這些貨幣和稅收難以撼動。結果人民不支持,大地主大貴族也不捨得出資,最後國家敗亡,民族遭殃。


打天下可以,坐天下就難了。元朝成功征服大半個文明世界,卻快速崩潰。征服了南宋就代表著主要文明財富世界已經被掠走,依靠掠奪達到以戰養戰的行徑已經不可持續,帝國也就衰敗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