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辽、金混战100年,为何蒙古能笑到最后?

作者:李忠澍


南宋、辽、金混战100年,为何蒙古能笑到最后?


宋元时期,中华大地连续上演着‘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故事,金人趁辽宋斗争时期,从背后灭了辽国,蒙古又趁着金人和南宋的斗争,一举统一了全国。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北宋(960—1127年)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金朝(1115年-1234年)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南宋(1127-1279年)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元朝(1271年—1368年)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这是一个纷战的时代,五代十国期间,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了辽,前后有二百年时间,如果与北宋一起算做汉化时期,跟北宋差不多的一百多年时间。汉化后的辽,失去了战斗民族的马背精神,学习汉人治国收税养民。接着就被北方的少数民族,具体是处于奴隶制时期的少数民族,女真部落消灭掉。不是大辽不强大,而是被汉化后,失去了当年马背出政权的精神。

南宋、辽、金混战100年,为何蒙古能笑到最后?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是第一要务,儒家四处奔波,被称为丧家之犬,没有哪个君主当作一回事儿。相反,法家思想的影响巨大,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无不是强大了军队,进而为国家开拓疆土提供重要保障。


每一个朝代,刚打天下的时候,都不是儒术治国,都是法家思想体系进行治理,进而保证军队建设的强大。

儒家思想是维系即得利益群体利益的精神武器,在没有外部敌人的情况下,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在外部力量强大起来,对内部力量形成威胁的时候,自己又没有绝对优势压倒外部势力,儒家思想只能是埋葬自己的墓志铭。


历史上汉武帝时期、东汉时期、隋唐时期都曾力压北方游牧民族,靠的是帝王个人能力与军队实力的结合,并且几个朝代的综合国力都比较强。辽宋时期,完全成了腐儒,文臣争斗于内,而武将没地位,整个国家好比一头肥猪,惹得北方游牧民族一轮又一轮的疯狂掠夺。

南宋、辽、金混战100年,为何蒙古能笑到最后?

辽人、金人、蒙古人同属一族,而先后兴盛并称霸北方地区,这些民族在初始建国的时候,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高深的“三十六计”。不过,他们有着文明国度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动物世界最简单的协作精神。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何以能征服大半个地球,靠的就是最简单的方式,组建一个团队,信任一个人,并坚持使用,建立制度并严格执行,这都是有利于军事行动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多简单,看看成吉思汗给他下属的讲话就知道,里面包含着的是单纯的思想。


相反,无论是北宋南宋还是汉化后的辽金,都出现了内部斗争严重,军事指挥不科学等致命问题。在和平时期,周边没有威胁,以儒家思想治国有利于繁荣稳定。面对强敌的时候,需要军人干脆利落的行动,需要对军事将领的理解能力信任。最终,技术先进,人员众多,物质富庶的大宋也罢,辽金也好,都被原始朴实的蒙古军队征服。


元朝以外族野蛮人的姿态入侵,依靠抢夺杀,以战养战不成问题,南宋一方面奸臣当道,军心涣散。另一方面军队得靠财政,政府为了面子又不能直接抢老百姓的财富,只好用滥发货币的方式进行财政支持。这就导致普通老百姓生活很是残苦,而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靠这些货币和税收难以撼动。结果人民不支持,大地主大贵族也不舍得出资,最后国家败亡,民族遭殃。


打天下可以,坐天下就难了。元朝成功征服大半个文明世界,却快速崩溃。征服了南宋就代表着主要文明财富世界已经被掠走,依靠掠夺达到以战养战的行径已经不可持续,帝国也就衰败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