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替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的大学同学里,有一个堪称旷世奇葩。军训半个月回到寝室,不洗衣服不洗头,换套衣服就躺在床上。自己不会买水果,她妈妈从东北邮了一箱梨去云南,藏在柜子里一个来星期,烂的满宿舍一股味。牙刷掉到地上两三天都没捡过。开学第一天,父母送孩子去寝室,一屋子的家长学生,她妈妈让她换衣服,小姑娘旁若无人的脱了衣服就开始换,可怜满屋子的男家长,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办。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学期,舍友苦不堪言,上报辅导员。辅导员找家里协商才知道,这位"大小姐"18年了,没有自己洗过一次澡,洗衣服更是只会把衣服泡进水里,铺床叠被更是从来没干过。最终在一个学期的"试炼"下,小姑娘难以一人生存,选择退学回家。

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形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是否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和家长的差别,经常不是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理念决定的手段的差别。"其实孩子比你想象中更需要自我认可,解锁新技能可以极大满足他们的成就感。第一次自己吃饭,即使脸上沾满饭粒还是会觉得骄傲。第一次自己背书包上学,也许走到学校只有300米,可"我长大了"的信念会一直鼓励他,勇敢而坚定的走好每一步。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是否代替孩子思考。

人漫长的一生将面对许多需要自己去思索、去想办法、去处理的问题,尽早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才能帮助他更从容的面对这个世界。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先反问自己两句话——他能理解这个问题吗?他有可能自己解决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要试图替他完成思考,而是应该以引导的心态,教孩子用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并解决问题。

"保姆式父母"的对立面就是"信任型父母",既要让孩子信任父母的保护,也要求父母对孩子的能力充满信任。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是否帮孩子制定强硬计划。

必须7点起床、必须在6点前完成作业、每天只准在7点到8点间看电视等等,诸如此类时间、数量安排极度细致,主动权均由父母掌控的规定,都算作强硬计划。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首先要给他自由。越是强硬的规定,越容易激起孩子跨越禁令的好奇心与反叛心,甚至可能造成不良习惯的养成。

试着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有利于他们形成制定计划的自主意识。被信任的孩子结果反而懂得自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