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局,人却非棋子

世事如局,人却非棋子

记得是在杭州宋城的景点上看了三维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被震撼到了,戴着眼镜的我恍惚间感觉就像是水边茶座上的碌碌看客,街市上人来轿往:挑担的,推车的,骑马的,赶驴的,摆摊的……河面上亦是穿梭往来的货船、客船……吆喝声、叫卖声、船工号声、驴马嘶叫声、板车辘辘声……繁华热闹的街景仿佛就在眼前,人间万象熟识而亲和,俗世凡尘喧嚣而温馨,芸芸众生世态百相,时光错移到了北宋繁华都市的其中一天,而我就是图中忙忙的一员。当看到这本《清明上河图密码》,那种穿梭时空的新奇快感享受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欲望立马浮现出来,五百多页五十多万字如字典般厚实的一本书的阅读压力也不抵这对北宋社会的好奇和诱惑来得强烈。

世事如局,人却非棋子


世事如局,人却非棋子


这是一部六本历史悬疑推理小说,作者布局之恢宏博大令我吃惊。全书把“清明上河图”上824个人物都复活,且都将有名有姓,有背景有故事,有生平有来历,这些人又将共同演绎一个又一个小奇案,而众多案件串联拼接成的一宗又一宗的大案奇案,而这一切的阴谋和杀局仍旧朦朦胧胧隐隐约约,是一个“大脑”布局一只“大手”左右?这繁荣景象之下的乱象杂态,平静祥和世相之中的危机四伏,不管是平凡度日的贩夫走卒还是叱咤风云的高官贵胄都现身其中,天意?人为?“清明上河图”是日常一日写照还是特殊事件记录?这一切是偶然天成还是旷世奇局?“天下之大,峰巅总在云之外。”

很喜欢《清明上河图密码》集历史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于一体的明清小说风格,明清白话文风与北宋时代背景毫无违和感。书中作者冶文彪对于北宋政治社会背景、士农工商业态、儒释道文化、人情世故以及市井风尚甚至俚言俗语都有详细介绍和描写,严谨合理,皆有考据可见作者北宋历史研究之深厚。书中按案件名称性质分金木水火土篇章,且按案件发展及探究推理判断分节,每节前摘录书词名句诠释故事内涵。虽不十分明了作者意图,但觉得书中诗词名句有助于读者对于故事中各类人物品质、个性及关键时刻抉择的思考和判断。看书有益,关键在于有所思有所得。书中各章节中都有通过判案人或本人或关系人各角度关于人物生平、秉性、徳行风格、成事心得等的评议,这些评议结合传统理念及文化经典理论讲得入理入情,让读者阅读中不知不觉中思考并接受。单就木篇“八子案”第四章中赵不尤与顾震论本心;第八章梅花天衍图中赵不尤腹议棋心,与“棋子”田况议棋局;第九章琴心、书简、快哉风中“琴子”乐致和学艺通琴心;第十四章八子论战中关于新法推政等就令我印象深刻。本书中许多填词,策论文章足见作者文字功底,令人叹止。

世事如局,人却非棋子


书中五案各由赵家四兄妹破析,元凶或自裁或拿获,似乎已然明晰,但又有很多疑点悬而未解。五案中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又似乎有共同的幕后人在操纵。果然是世事如局?一局套一局,局局新意。赵不弃说:“人生无往而非局。“世事如局,人却非棋子,因为有人布局有人设局,有人入局有人出局,有人迷局有人解局,有人脱局有人破局,还有人搅局……赵不尤说:“人既非棋子,也非傀儡。人能动,能思,能选。同一个局,只看每个人作何选择……”

人生在世,局不可避。人在局中,如何选择?唯心安理得可也!

已入《清明上河图密码》坑,期盼开启第二本的阅读!

世事如局,人却非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