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窩囊廢男孩的深處,都住著一個剝橘子的媽媽

每個窩囊廢男孩的深處,都住著一個剝橘子的媽媽

朋友聚會,大家帶上了孩子,都是男孩子,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去。一起在地上爬著、交換玩具、抱在一起耳語、為搶玩具吵架、向大人告狀、哇哇大哭、突然之間又和好了。

其中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很特別,他大部分時間在旁邊看著其他人玩,沒有參與進去。他站在離他媽媽觸手可及的地方,媽媽一會兒剝個橘子給他吃,一會兒問他要不要喝水,一會兒問他熱不熱,要不要脫件衣服。

但唯獨沒有問他,你怎麼不一起去玩呢?

每個窩囊廢男孩的深處,都住著一個剝橘子的媽媽

這位媽媽需要孩子在她身邊,不要離開。孩子潛意識接受了該信息,並滿足母親的願望,代價是放棄了自己的內心需要——和同齡人一起撒歡似的玩。

能想象,長此以往下去,這個小男孩會壓抑更多自己的需要,不敢參與同齡人的遊戲,也害怕不可避免地競爭,比如爭奪一個玩具。

最遺憾的是,這樣的成長環境,讓個這個小男孩成長為男人的時候,無力為實現自我價值做點什麼,因為他的世界裡只有媽媽的願望。而且,小男孩的未來可能無法交到朋友

每個窩囊廢男孩的深處,都住著一個剝橘子的媽媽

而沒有朋友或缺少朋友,就意味著社會功能的損傷和喪失、情感修復機制的殘缺,以及終身都無法自我建立安全感和平衡感,也無法學習到如何享受生活

再以後走進婚姻裡,往往也無法無法平衡母親和媳婦的競爭(家庭主導權),顯見婆媳關係也一定是雞飛狗跳,一塌糊塗。而他在媳婦的眼裡也定是個窩囊廢的樣子。

每個窩囊廢男孩的深處,都住著一個剝橘子的媽媽

在家庭系統中,爸爸是主心骨和動力源,由於力量不足,造成角色缺位。而將來他們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都很難認同爸爸。而無論婆婆繼續掌握隔代養育話語還是媳婦獨自撫養,對孩子而言,原生的訓練都是缺損的。往往要麼畸形寵愛,要麼強迫站隊,孩子的人格發展都缺少健康態的原生訓練。

每個窩囊廢男孩的深處,都住著一個剝橘子的媽媽

進而,形成了新一代的宿命。。。

家庭邊界,才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