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嘆息橋》應該是今年最好看的一部港劇了。


它以一種羅生門的方式,細膩的講述了當下男女愛來愛去的故事。原來我們的生活從來沒有“客觀”之說,我們所謂的真相,都是利於自己的主觀陳述。它需要你靜著心,全情投入,品,細品,才能欣賞到它的妙處。


除了燒腦的戀愛劇情,該劇看點相當多。尤其是攝影構圖。


它展現的每一幅畫面,都充滿質感,像一部陰鬱的文藝片電影一樣,令人很享受。


性冷淡的色彩格調,將情感裡的理性與複雜,展現到了極致。攝影愛好者也可以get到這部劇的點。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戀愛故事裡的深情厚意,是一聲嘆息,還是幸福在心,全憑觀眾自己判斷。


《嘆息橋》又聚集了人性裡,所有的情感,痴心,守候,理性,自私,逃避,勇敢,懦弱,像個大口袋,你能想像的一切,這部劇,都盛得下。

一、愛情片拍成懸疑片,讓你沉浸其中


《嘆息橋》講述的是在國外多年的李子勇,與幼時朋友方小薇一起開辦餐廳。李子勇重逢在比利時結交的朋友何樂兒,兩人開始戀愛。李子勇發現何樂兒與另一個男人胡啟源同居八年。而胡啟源還有一個私生子。


劇里人物並不多,故事也不復雜。但是故事展現的方式,非常吸引人。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每一集,都有疑問拋出來。為什麼胡啟源回憶分手時的情景,而到了何樂兒那裡,很多細節變得不同?為什麼何樂兒是子勇的女朋友,小薇卻與子勇卻居處一室,像對老夫老妻?子勇喜歡的,到底是誰?為什麼,啟源會跑出來一個兒子?


羅生門似的情節,劇裡比比皆是。每個人,在同一場景裡,對於細節的看法,總有偏差。你很難確定,哪一種才是真正的實事。


原來,從每個人的角度去看,在同樣的場景裡,會產生不同的想法與做法。人與人,有著明顯的距離和感覺上的偏差。


導演很吝嗇,那些劇情,他捨不得一下子放完,總是打亂了順序,一點一點兒地展現,你也會一點兒一點兒地,彷彿玩拼圖似的,自己去拼湊出完整。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嘆息橋》的精彩是多維度的。劇中角色的各自的主場視角,時間空間切換,黑白色運用,以及演員的精湛表演之外,精美畫面所帶來的視角衝擊和藝術上美的享受。


還有不到最後一集,那些聚集在心底裡的疑問,就像還差那麼一塊拼圖一樣,無法完整。


即便到了最後一集,你拼完了整個圖,恍然大悟,卻又意猶未盡。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二、友情名義之下的愛情,最終化成嘆息


李子勇和方小薇,都是苦孩子出身。小薇父母消失不見,高利債落到她頭上,子勇為母治病籌款。兩人為患難之交。暗戀小薇的子勇,為了替她還債,遠走比利時做起了走私。回國無望,只能騙小薇是貪戀花花世界。


多年後,小薇有了新的戀情,後被拋棄。


子勇第一時間回國陪她,收留她。兩人以友情的名義共處一室。子勇為她,專開了一個餐廳,小薇是主廚。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子勇所做的一切,絲毫沒有透露出愛情的味道,他在友情的界限裡守護著小薇。他的冷峻裡,有著真誠的愛。


方小薇是有心結的,子勇少年時的承諾,沒有兌現,卻又沒有解釋。


子勇後來再也沒有承諾過什麼,怕的是有心,做不到。他在自己能夠做到的範圍裡,默默而行。


兩人都是愛在心頭口難開。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直到,子勇重逢何樂兒。小薇很敏感,藉口跳槽,遠走他鄉。其實他們兩人的感情,早已深厚,呼之欲出。


直到分開,他們誰也沒有表白誰,他們友情之下的愛情,可謂沉重而豐碩。甚是遺憾。


兩人之所以漸行漸遠,是因為都在用自我的揣摩,來想像對方。所有的行為,都是以我以為對你好的行為和方式在進行。比如,子勇在講從比利時回國的理由時說,有個女孩子,對他好,但他又沒有戀愛的意思,怕對方誤會,所以只有逃避。明明是為了小薇而回國,卻怕小薇有負擔,編一個理由。


在小薇看來,如果她表白子勇,而子勇沒有戀愛的意思,那麼,他就會逃避,跑遠。這不行。於是,小薇也不出口。只怕,連朋友都沒得做。


他們都承擔不起因為過界的愛情,而損失一個一生的摯友。


這真是蹉跎歲月,造化弄人。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明明兩個人的眼裡,都溢出了愛,但因為怯懦,因為敏感,誰都沒有主動去打破那沉重。任時光荏苒,任別人異眼,任對方試探。明明自己的心在滴血,還是微笑著,鼓勵對方。而自己,做那個悲哀的旁觀者。

這苦行僧般的殘忍,又是一份沉重的愛。兩個人,都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和距離裡,小心翼翼地,保持最大程度的相守。就像太陽和地球,剛剛好,又不可或缺,給你陽光和溫暖,給你呵護和安全,卻不會將你吞噬和灼傷。


這愛情,我作為觀眾去看,很美。但於他們當事人本身,是一種折磨。


直到小薇要離開,子勇才在何樂兒的授意之下,解釋了當初回不了國的原因。他身不由已。


小薇淚流滿面,她面臨選擇的痛哭,她把那份長長的堅守與愛情裡的委屈,全部都發洩了出來。明明一切都在,明明心未變,明明人未走。卻是,滄桑鉅變。


結尾處,兩個人,依然如初,相陪,相伴,中間,卻是隔著一個人的空間和距離。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二、汲汲追求的舒適安穩,還是一聲嘆息


幸福或是不幸的源頭,總是從原生家庭開始。


啟源是個媽寶男,單親家庭,母親對他格外嚴厲,都大學畢業了,連與同學聚會都不允許,談戀愛更是遭到一票否決。母親的獨裁,久而久之形成啟源一種順從不願承擔的性格。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何樂兒的原生家庭則更好相反,她是個富家女,單親家庭。父親給她最大限度的自由,這份自由的最大好處是她能夠擁有一切,她不斷地嘗試一切。她的興趣很多,畫畫,學音樂,開餐廳。她說自己是三分鐘熱度。這種三分鐘熱度其實就是缺乏獨立性,做什麼都無法堅持到底,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啟源性格沉悶,好不容易給樂兒個驚喜,原來,還是吃咖喱飯。在此這前,樂兒已經吃了許多天了。樂兒和啟源同居八年,生活沉悶如水毫無樂趣,像是一馬平川,一眼到頭,又像是淺潭之水,一眼到底。他們的生活成了不鹹不淡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此時恰巧出現風趣幽默的李子勇,何樂兒一時心動。但是漸漸發現李子勇過於自我,並沒有太將她放心上,於是最終還是選擇了啟源。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啟源也是做過了許多次的叛逃。


偶遇前女友,在她家裡,啟源能夠放鬆。因為,對方對他熟悉,瞭解與無所期望。


當他自以為前女友曾經獨一份對他專寵的真相時,他才意識到,生活跟他開了一個多麼大的玩笑。當前女友一家三口旁若無他地吃飯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我處於多麼尷尬的地步。


很多時候,我們的想當然,必定會出現偏差與距離。


忤逆,抗爭之後,啟源又自願地回到的那個舒適區裡。以獲得安穩與舒適,他認同了媽媽說的,只有媽媽最愛他和對他最好。她認同女友的,不惹女友生氣。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雖然有些順從,並不發自內心,但他還是願意去做。在啟源那裡,何樂兒與媽媽一模一樣,與其說是愛情,啟源的選擇,是一種無奈和消極。


何樂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那就隨緣吧。逮到誰是誰,在她的意識裡,啟源也只是朋友強行塞給她的男人。


別人說他好,她才願意不鹹不淡地同居了七八年,婚姻於她,幾乎還是無望。在女人這裡,婚姻這種形式是最後安全的壁壘。


所以,何樂兒,其實跟啟源,是同類。他們都是為著安全與舒適,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啟源和何樂兒,他們的自我,都是喪失的,是帶著某種程度的妥協,但對生活而言,又似乎相當智慧。生活的第一要義,當然是舒適,啟源性格里的溫順的成份,何樂兒性格里的乖巧,令他們在選擇裡,達到生活最大限度的舒適。帶著某種彈性,雖然小煩惱不斷,但都能夠消解。

啟源和何樂兒的生活,就是現實裡大多數人的生活,自我與妥協,雖然矛盾,但能夠和諧相處,他們的苦與樂,也是多數人的苦與樂。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生活像是開頭何樂兒提及的蘇軾的一首詩,開頭一句與結尾一句完全一樣。原詩是這樣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生活就是拉長了幾十年,回頭一看,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正如《嘆息橋》的名字,一開始是幸福橋,後來又叫嘆息橋,嘆息亦或幸福,其實只是一念之間。有些幸福,也會嘆息。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三、藝術性與可看性兼具


《嘆息橋》稱得上是一部製作精良,上層的影視劇。


細細去看,每一個鏡頭和畫面,都精美細緻,人物與場景有比例,有距離,有手法,場景不僅是場景,更是故事的一部分,表達著人物的情感,渲染人物的情緒。


影片對於鏡頭的運用,相當嫻熟,幾乎每個視角,都很刁專,與劇情融為一體,從頂部拍攝,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感,而貼著地板往上看,則透著無可言說的壓抑與透不過氣來的窒息。


甚至於隔著物品去拍,有種偷窺的感覺,拍建築,樓頂佔整個鏡頭的三分之二,只遠遠地顯示人物的頭部,有種泰山壓頂的感覺。人物在建築中心的點上,又有種對稱的美。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整部看下來,你會發現,人物,與攝影之間,與觀者之間,是有距離的。鏡頭距離的遠近,既顯示劇中人物的距離,又顯示觀影者與劇的距離。


鏡頭落在人物表情的特定,拉近了人物的情感,鏡頭又在人物臉上來回地移動,似乎在探尋真偽,又似乎在跟人玩遊戲。


劇裡多視角與開放的劇情,令人耳目一新。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有些場景,一放再放,在每個人的單集裡,視角都不同。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獲取到的信息不一樣,對自己的影響以及對對方的預期,就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劇中黑白片部分,是回憶,而帶有冷色調的部分,是回到正在經歷的當下,這種穿插,很好地將一次次的事件,串連起來,形成完整的人物和情節。


劇中人物,還會時不時地跳過第四道牆,直接跟觀眾對話。這是一部用電影手法來拍攝的電視劇,自然高規格。


如果你想提升觀影水平與藝術鑑賞,那麼,強烈推薦。

也許你還想看:

​從風光無限,到階下囚,這個女人為什麼心甘情願

《迷霧》——狠女人,為什麼人人愛

厲害的女孩,總能笑傲人生

《立春》,人人都是一座孤島,向生活妥協的王彩玲致敬

《暮光之城》,一部奇幻的愛情啟蒙電影

在春天,探討一部偉大的愛情電影

《嘆息橋》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走近又走遠

(圖片來自網絡)關注“冷暖時光”,從女人視角看世界,共同探討更多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