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沙溪古鎮是雲南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古鎮?

芭蕉愛村村


非常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沙溪鎮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區老君山片區東南端,位於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香格里拉、麗江之間;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發達,未經現代文明現代工業的染指。

其次,沙溪鎮先後獲得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雲南旅遊名鎮、108箇中國村莊名片、中國鄉村文化遺產地標村莊名錄等榮譽稱號。

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西南地區興起,併成為當時唐朝和吐蕃的緩衝地段,也是連接強者之間的紐帶,也是溝通兩者經濟、文化交往的茶馬古道的主要途經地之一。沙溪作為當時古道上的一個古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001年10月11日,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入選2002年值得關注的101個世界瀕危建築遺產名錄。該名錄中指出:"中國沙溪(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院,旅館、寺廟、寨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的集市相當完備。"寺登街區域不但完整保留了茶馬古道上傳統的山鄉古集風貌,還有至今仍在延襲的鮮活的阿吒力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白族民間鄉土文化,為此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再者,

位於鎮外十五公里的石寶山是大理四A級景區。內有林木蔥鬱,石窟成群。

石窟寺摩巖造像尤為著名,是我國最南的石窟群,體現了漢藏文化的融合,造像雖不多,但內容龐雜,雕刻精緻,頗具民族地方特色,為我國八大石窟群之一。主要景點有海雲居、寶相寺、石鐘山石窟等。

其中石寶山歌會為當地年度傳統的盛大民族節日,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寶山舉行。歌會期間,劍川、洱源、麗江、蘭坪、大理等地的白族群眾和歌手都穿上民族盛裝。

石寶山歌會的主要內容一是對調賽歌,許許多多的白族歌手和青年小夥子、小姑娘都到石寶山上來對白族調、唱情歌。活動期間人文景觀獨特豐富,讓人目不暇接。

最後,沙溪鎮境內居住有漢、白、彝、傈僳、納西等民族,多民族文化共生,人文景觀吸引人。

綜上幾點可以說明沙溪古鎮在大理乃至雲南的重大意義!






行走的鞋帶兒


我只曉得沙溪古鎮很不錯,但說它是唯一真正的意義古鎮,有什麼科學認證麼?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倒是可以認同的,興許是因為藏在遠山壩子中,不宜到達,而保持得較為完整和原味吧。

四方街,古戲臺,興教寺,玉津橋,好像一直是原來的樣子,呈現在你面前;斑駁的牆簷,傳統的白族庭院,就連那些被改造過後的民宿客棧,都儘可能地保持著本來的特色,彷彿不是住店,而是串了個門。

這裡遠離城市,依山傍水,適合隱居和發呆,但一到大小長假,便過於喧囂,體會不到古鎮之味,如果你喜歡小鎮生活,就儘量避開這些人流集中的時段,另外,不曉得那裡週末趕集還有沒有,有的話趕一場挺有意思,彙集附近鄉土特產,自由交易,也是鎮上店家補充生活物質的方便途徑之一。

七月的石寶山歌會,二月太子會,火把節,能夠參與到這些傳統的特色節日來,也是幸事一件,很久沒去了,希望它還是原來的沙溪,莫要過度開發以致同質化,那就太遺憾了。


漫行人間


原來的老房子居住上是有缺陷的。潮溼、採光通風差、層高低、建築材料易老化不好維護、抗震性能差、私密性差、人畜混居。居民自建,建築雜亂無章,交通條件差,火災隱患大。室外無公共活動場所…………古鎮在歷史中也是不斷完善更新的概念。不斷改、拆、建。風格雜糅,各具特色。只是傳統建築的固定形式影響了建房者的思維,風格還是相對統一。封建末期,國外的新建築風格也慢慢流行起來。中西風格混合的建築出現了,當時大家不是也覺得沒問題嗎?到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經濟好了,老百姓都希望改善居住條件。有的喜歡中式風格,有的喜歡西式風格,有的不願意在外觀上多花錢。只是管理者的思想麻木、水平低下、行動遲緩,才導致自建房花樣百出,私搭亂建。一個古鎮的風貌保存完好與其說是當地人對傳統生活的懷舊,不如說是當地貧窮落後,沙溪亦如此。古鎮保護而不商業化純屬無稽之談。集鎮本應該熱鬧非凡,車馬雲集。驢友要求高了,又要有特色有文化,又要乾淨整潔,商業配置要剛好不多不少,景好價低人少。彷彿專為自己打造。我只能呵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