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酒店的輕資產圖謀與全球野心

  樂居財經 李奕和 發自上海

  新冠疫情讓國內外旅遊、酒店行業備受打擊,但總有部分企業逆市場而行,大舉進擊。

  4月21日,綠地集團發佈消息稱,綠地酒店旅遊集團海外運營中心正式揭牌。

  據瞭解,此次綠地酒店旅遊集團海外運營中心將落子新加坡,在立足酒店產業之外,新成立的海外運營中心也將綜合推進綠地酒店、旅遊、會展三大板塊的海外拓展。這被綠地視為新十年開局之年的轉型升級更進一步。

  自2018年正式重組成立綠地大基建集團、綠地商貿集團、綠地酒店旅遊集團三大產業集團以來,綠地酒店在海外的佈局動作就多有發生。

  按照規劃,綠地集團將用三年時間,打造以兩百億以上年收入的酒店為核心業務、以旅遊及會展為兩翼引擎、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酒店旅遊集團。藍圖之大,可見其對酒店旅遊產業的重視。

  綠地集團稱,隨著綠地酒店不斷推進“輕資產”輸出模式,海外已運營酒店9家。未來三年,該規模將實現翻番。

  15年酒店探索

  相對於其他開發商,綠地進入酒店佈局或者要更早一些。

  這個時間,可回到2005年。

  當年,綠地旗下首家酒店綠地豪生全套房酒店開業,標誌其正式涉足酒店旅遊業。一開始,公司與洲際、萬豪(喜達屋)、美利亞等知名酒店管理集團及品牌合作。

  至2012年5月,綠地開始推出自有奢華酒店品牌“鉑瑞”(Primus)和高端商務品牌“鉑驪”(TheQube)。自有品牌推出的同時,綠地酒店海外市場也開始發力。

  七個月後的2012年12月,綠地就與西班牙MELIA(歐恆)酒店集團達成合作,對MELIA旗下一家位於德國的酒店進行全權管理。使用的酒店品牌正是“鉑驪”,酒店隨後於2013年正式掛牌營業。

  雖不是自持,但這卻是綠地自主酒店品牌首次落地海外。隨後的2015年12月,綠地控股旗下首家落戶海外的自有品牌、自主運營酒店——綠地鉑瑞酒店也在悉尼開業。綠地集團官網稱,該集團酒店主要採用“自有酒店品牌管理”以及“對外委託管理”的模式進行運營。

  在2016-2019年三年時間裡,綠地還推出了“Q酒店”、“Q-Box Hotel鉑派酒店”,以及“鉑瑞服務式公寓”、“鉑驪服務式公寓”、“鉑派青年公寓”和“鉑派企業公寓”四大長租公寓品牌,酒店運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2017年11月,綠地控股上海大虹橋綜合體酒店群開幕,當中,包括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上海虹橋綠地鉑瑞公寓、上海虹橋綠地鉑驪酒店,合計客房數量達830間。

  2018年3月,該公司上海三甲港綠地國際旅遊度假村酒店群開幕。酒店群包括上海三甲港綠地鉑瑞酒店、上海三甲港綠地鉑驪酒店、上海三甲港綠地鉑派酒店在內,總計1500間客房。

  除此之外,綠地海外的酒店項目也不斷落地。2018年9月17日,綠地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簽約幾內亞鉑瑞卡魯姆酒店、老撾萬象鉑瑞酒店及鉑驪公寓、普吉島鉑驪度假酒店、越南海防財富鉑派酒店在內的五家海外項目。

  2019年3月,綠地先後與泰國暹羅地產、新加坡德偉地產集團、BNR亞洲合作,公司以“輕資產”管理輸出模式,拓展泰國、英國、日本等地逾10家意向酒店。6月,綠地就澳洲黃金海岸酒店群、斯里蘭卡科倫坡鉑瑞酒店、泰國曼谷鉑瑞酒店、日本大阪鉑派酒店等12家海外酒店達成品牌管理輸出合作協議。

  數據顯示,從2015年-2019上半年,綠地控股擁有營運酒店從25家增加至43家,客房總數11586間。而如果算上輸出管理酒店數量,這個數字更大。

  截至目前,綠地在全球範圍內規劃、在建及輸出管理的酒店、服務公寓等各類項目近255家,遍佈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全球5大洲14國100城。

  “輕資產”圖謀

  規模的擴張,帶來了綠地集團酒店收入的穩步增長,其收入由2015年的15.58億元穩步增至2018年的22.19億元。

1

  隨著綠地酒店不斷推進“輕資產”輸出模式,海外已運營酒店9家。綠地集團稱,未來三年,該規模將實現翻番。而海外運營中心的成立,也是綠地酒店海外佈局日益成熟的標誌。

  酒店作為商業運營的一種業態,往往考驗企業的運營能力。開發商不僅需要在行業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實際上,巨大的物業持有量,也考驗企業的資產盤活能力。

  從綠地近年來的動作看,品牌管理的輕資產輸出,無疑是解決物業資產持有過重的一種方式。此外,資產證券化的字眼也不斷出現在綠地控股的表述之中。

  2018年10月12日,綠地集團通過重組,正式成立綠地大基建集團、綠地商貿集團、綠地酒店旅遊集團三大產業集團。“綠地酒店集團”也一併更名為“綠地酒店旅遊集團”。

  彼時,綠地就曾表示,將用三年時間,打造以兩百億以上年收入的酒店為核心業務、以旅遊及會展為兩翼引擎、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酒店旅遊集團,並爭取2019年實現酒店業務資產證券化,2021年實現旅遊業務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是商業物業迅速提升規模和營收的手段。企業通過將手中的資產打包轉化為證券化資產出售,可快速盤活資金,投入到更多商業項目的投資當中。

  回到綠地的酒店業務方面,這種動作在2016年就有所體現。

  當年3月,綠地與榮耀基金旗下Amare投資管理集團在新加坡發起設立酒店業投資信託。根據當時協議,酒店業投資信託自綠地集團收購19家位於中國境內的酒店物業,總價值210億元,隨後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當時中國房地產企業發行的最大規模REITs。

  據瞭解,此次海外運營中心的落地,除了立足酒店產業外,綠地集團也將綜合推進酒店、旅遊、會展三大板塊的海外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