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陷入“讨好型人格”,大多是家长的问题,你踩雷了吗?

朋友阿楠的女儿小雅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平时总听阿楠花式夸奖自己女儿懂事乖巧,没曾想刚上学就让老母亲气的不轻。

孩子陷入“讨好型人格”,大多是家长的问题,你踩雷了吗?

在阿楠的抱怨之中得知,小雅把自己的文具全部都分给了同学不说,连奶奶亲手编织的围巾,她最喜欢的生日礼物,也送给了认识不久的同学。

“别生气,也没多少钱,孩子刚入学想跟同学搞好关系送送礼物也是正常的。”我安慰阿楠。

“送一次两次还能理解,这连续一周都是这样,每天回来都没有文具,这次干脆连自己最喜欢的围巾也送人了,这可是她最喜欢的围巾,以前在家别人碰都不愿意让人碰。可谁知到了学校,同桌说围巾好看让送给她,小雅就送人了。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大方,要不是孩子自己承认是送出去的,我都怀疑别人天天欺负她抢她东西了。

听到闺蜜这么说,我才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和同学搞好关系,而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啊!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对别人的要求予取予求,长此以往,孩子便会收起自己的想法与主见,不再有真实的自我。

孩子陷入“讨好型人格”,大多是家长的问题,你踩雷了吗?

知名的年轻作家蒋方舟曾说:

“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愧疚才是最大的负能量。”

这两句话击中了无数人的内心,因为太多的人都有共鸣,自己也曾讨好过,或者正在讨好着。那么,讨好型人格到底是怎样形成、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又犯了哪些错呢?

家长控制欲强

有些家长对孩子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基本上不允许他们有其他的想法,孩子一旦有想法也会被父母严加教育。时间一久,这些孩子就变得很听父母的话,甚至连穿衣服也会按照父母的想法,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别人安排好的生活,缺乏自己的观点。

孩子陷入“讨好型人格”,大多是家长的问题,你踩雷了吗?

家长经常否定孩子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很多中国父母都会和自己孩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孩子的成绩是否进步、有没有特长,家长都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长此以往,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肯定,就会慢慢变得自卑。

于是,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得到父母的认可,他们便会加倍努力去学着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优秀来讨好父母,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孩子陷入“讨好型人格”,大多是家长的问题,你踩雷了吗?

父母经常忽略孩子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就会忽略自己的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是二胎家庭,因为要照顾小的那个所以会忽略大的那个孩子,而有些虽然是单胎家庭,但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忽略自己的孩子。

但无论是哪种家庭,被忽略的那个孩子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讨好自己的父母,以期待得到父母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观念里,我要是能够讨好你,你就能够关注到我。正是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孩子陷入“讨好型人格”,大多是家长的问题,你踩雷了吗?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不但内心缺乏自信、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不懂得拒绝别人,久而久之还会变得迷失自我,失去自己的意愿和思想,成为“为别人而活”的“傀儡”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避免上述所说的问题,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性,多陪伴孩子,多给予孩子正面评价,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