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如果让“讨好型人格”制定规则会怎样,相信我你会逃离的

最早知道并了解"讨好型人格“是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里,看了几遍后我不禁感叹这部电影的编剧简直是天才,把”讨好型人格“刻画的简直活了。

家庭中如果让“讨好型人格”制定规则会怎样,相信我你会逃离的

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到我爷爷这一代赶上各种运动,家族没落手艺也不往下传了,人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很多人以为”讨好型人格“是顺从,是胆怯,是懦弱。其实不是这样的。

确切的来说每个家庭或者家族中,一些品质和行为会被”特有话“,也就是说一个大家庭都相信,某些行为方式及理念具有优越性,比如穷人出身的家庭重视吃苦耐劳、坚强、忍耐、能说会道、相信公平相信正义。我的家庭就是这样,只不过在社会闯荡十年后,我彻底推翻了家庭传授给我的观念,吃苦耐劳、坚强、忍耐,当一个人身上有了这些品质,确实可以称之为优点。但前提是你得努力对方向。

家庭中如果让“讨好型人格”制定规则会怎样,相信我你会逃离的

而“讨好型人格”也并不是真正的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讨好每一个人,而是把童年用来讨好父母的那套为行准则孜孜不倦的在生活中实践,如果在童年中某些行为成功的讨取的父母的欢心,那么这些行为即使在成年后也会成为她们行事的最高准则,甚至引以为傲,比如勤奋到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把坚强和忍耐进化成唯意志论,相信只要意志坚定可以主宰一切。电影中的松子也是这样,小时候用扮鬼脸换取了父亲的笑脸后,成年了也会用鬼脸去讨好别人。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是, 大家会确信父母的爱是无私的,而忽视了其实在很多家庭,父母的爱恰恰是有条件的,你必须怎样怎样达到了要求、家长才会给予拥抱和笑脸 。父母的意志是不能违抗的,当面对强权而且控制不住脾气的父母时,小孩唯一能做的就是达到父母的标准来讨好父母,比如说安静不再吵闹,变得顺从不在和父母提要求。

另外“讨好型人格”现实中会把别人的认可当作自我评价的唯一标准,如果不被认可她们也会十分的愤怒,而且这种愤怒可能会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所以会产生家暴行为,打老婆或者打孩子。

家庭中如果让“讨好型人格”制定规则会怎样,相信我你会逃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