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秦嶺在我國曆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除了在文化上擁有特殊地位,秦嶺還是我國曆史上極為重要的軍事屏障,只有越過秦嶺,外來的侵略者才可能南下掠地,因此在歷史上關於秦嶺的戰爭故事,可謂頻繁。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歷史故事中,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發生在秦嶺。

在當時,漢中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是北上和南下的咽喉所在。在漢水上游,因為天池大澤的影響,漢水上游的河道大多通航,水上交通非常便利。所以在秦朝末年韓信率兵從漢中反攻關中時,韓信的水上後勤是有保障的。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不過有利有弊,漢水在給予韓信便利的同時,也給予了秦國便利。秦國既能順著漢水東攻楚國,還能拿下巴蜀,可以說是握住了楚國的兩大上游。

為此,韓信在出兵前,首先派兵沿西漢水攻擊下辨和西縣,在迷惑隴西章邯部隊的同時,也封鎖了秦軍南下的水路,之後,韓信更是在灌嬰的掩護下,順利穿越陳倉道,一舉拿下關中要地。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除了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三國演義》中還發生過這樣的故事,魏延曾向諸葛亮保證,只需數千兵馬就可恢復關中,但諸葛亮不願涉險,最終還是否決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雖然被否決,但並不影響我們去談論這個故事的可行性。從當時看來,魏延此舉具有前瞻性,因為只要動作夠快,魏延就能在魏國大軍來之前一口氣拿下長安,與諸葛亮順利會師。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只要蜀國成功佔據長安和關中,那麼向東滅魏就有了無限可能,但可惜的是,諸葛亮北伐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供應,也因此,諸葛亮選擇步步為營,意圖拿下天水,再配合漢中拿下關中,雖然穩妥耗時,但風險小,可惜最終並未成功。

時至南宋建立,統治者為鞏固政權,對於川陝地區高度重視。金軍雖然來勢洶洶,但在南宋的抵禦下,還是保住了秦嶺和漢中,接著為了防止金軍再犯,南宋在延邊設立了武休關、仙人關和七方關三座著名關隘,同時還設立了階州、成州、西和州、鳳州、天水軍五州。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在失去秦嶺以北等地的情況下,三關五州成為南宋抵禦金軍南下的前線,又稱蜀口。同時為加強防禦,南宋設立四戎司,負責蜀口的軍事防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蜀口若是沒守住,南宋國防就徹底粉碎。

事實上,歷史很快就證明了這一點。

當金朝被蒙古消滅後,殘部帶著重要的情報信息投奔了蒙古,得到南宋情報後,蒙古立馬打響了戰爭的號角,相繼奪取了河池等地。1236年,蒙古攻破興元,長驅直入進攻陽平關。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陽平關作為南下入川的咽喉要地,不容有失,儘管佔據山勢險峻之利,但南宋最終還是敗了,而守將曹友聞則因此殉國。從此蜀口不設防,南宋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四川隨之淪陷。

北線以秦嶺為代表的防線失守後,蒙古直接南下,禍亂川西,而南宋只能退守川東。自此,南宋逐漸陷入被動局面,而蒙古在佔據漢中後積極經營,又攻下川北門戶利州,進一步掌握先機。

陝西秦嶺:在打仗這塊我還沒怕過誰!

​秦嶺作為南北橫斷的重要戰場,誰能夠先得到它誰就能夠掌握先機,從而影響戰略佈局和走向,縱觀歷史發展,在統一戰爭過程中,南方戰局多是從四川著手,如秦、西晉等,只有從北上奪取秦嶺之地後,稱霸的勢力才能控制四川順流而下,建立政權。當局勢不利時,秦嶺的地勢也足以讓人休養生息,伺機崛起。

三千里秦嶺,巍峨陡峻,自古便是南北爭霸的必爭之地,儘管時過境遷,它依然見證著歷史,見證著華夏文明的興衰榮辱,見證著發生在這裡的那些蕩氣迴腸的戰爭史詩。

本文由揮墨歷史創作,喜歡請關注。

本號已簽約“維權騎士”,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您尊重原創,遵守道德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