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1955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央军委为了表彰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几大时期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决定进行授衔授勋工作,而这一次工作的开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1955年授衔仪式现场

一、左右权衡,核评军衔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共患难易,共享福难,的确,能够合理的满足所有人的意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联在卫国战争结束后的授衔活动时,甚至还闹出了两位将军因对评衔不满意而大打出手的糗事,但是中国的授衔工作开始之后,在彭德怀和罗荣恒的主持下,评定工作虽然有部分波折,但最后还是圆满的完成了。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授衔仪式现场

根据授衔的实际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干部评衔都以参评本人1952年评定的军级来作为实际参考。但由于中央严格的把关了衔称的名额限制,所以还是有部分干部的评定是进行过军委统一讨论决定的。

1955年下发关于授衔议案的最终稿明确规定名额,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中将以上皆算为高级将领,其总计共250名;而设置少将800名左右,以确保将军的总数控制在1000人左右。以这个名额来看,军级的干部也会有一小部分落选。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这些提名都是由政治干部管理部负责的,虽然设置了1000多个名额,但是经过层层筛选,仍有共计1,400余人的候选提名,所以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要落选的。

可是这些被提名的人,绝大部分都入伍于红军时代,少部分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入伍,另外还包含一些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地方起义将领。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在战争时期,他们隶属于不同的作战区,几乎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随着新中国成立,他们的任职和级别参差不齐,德才表现也良莠不均。

大家在电视剧《亮剑》里看到的,李云龙以军长级别却被评为了少将时愤愤不平的状态,就可以知道,当时评定军衔工作之中的众口难调,究竟给军委带来了多少压力,而这1,000多个名额,如何能做到公平合理,从而成功通过授衔工作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的同时,又不影响党内和军内的团结,成为了军委领导班子最头疼的问题。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二、实事求是,秉正如一

毛主席选定彭德怀、罗荣桓牵头评衔工作,一是看中了他俩在军中的影响力,二是两人参与了1952年的评级工作,最终圆满的完成没有留下任何纠纷。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毛主席在授衔仪式上

评衔工作开始后,作为主导者,彭、罗二帅始终坚持着公道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参评者应授什么军衔,主要是通过现任职务,军队贡献、战功和实际德才表现四个方面来作为抓手,并非完全依照纸面上的个人资历。

罗荣桓首先组织了干部管理部门依照上述的四个原则,将总参选人员大致按军衔类别分入大致的档中,然后再依照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反复进行衡量和比较,最后才提出评定军衔的意见。其中,元帅职务以上由中央军委和政治局共同探讨,上将、中将,由罗荣桓主持亲自研究讨论。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毛主席给罗荣桓授衔授勋

少将及以下的评定,罗荣桓委托赖传珠、徐立清和萧华、王宗槐等人牵头进行,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问题,再由罗荣桓主持会商解决。

评衔时会参考的因素非常多,他既不是"论资排辈",也不是"论功行赏",它主要考量的还是干部的综合能力。当然,在评衔工作也会有侧重,最主要的还是当时的级别和职务。因为级别和职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干部的资历和功绩。一般情况来看,资历和功绩都是成正比的,不过,也有一些资历深,功绩小的个别情况。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同样,级别与职务大都能配套,所以这两项为主,基本上就是在参照1952年的评级结果,但是由于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几年,因此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伸缩性。

例如一些将领虽然参加革命军队较晚,但他们在战争年代,特别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贡献很大,职务提的快,但级别没有跟上,只要达到了评衔所规定的级别标准,那么在评衔时也会适当放宽条件。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所以,可能都是少将,但有正师级的,有军级的,还有准兵团级的。另外,对于一些将领的级别高、职务高、资格老但没有突出贡献的;立有重大战功,但历史上又屡犯错误,政治觉悟不高的,评衔也会受到影响。

三、风纪严正,力保公平

根据中央军委的《军衔指示》规定,对于部分政治品质、行为风评不好的干部,其军衔等级可降低评定;个别干部在革命斗争中曾建有特殊功绩或有特殊代表性者,亦可根据其现有级别酌情评为高一级军衔。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在结果评定时期,有部分鬼迷心窍的干部也想要通过个人感情去影响衔职评定,但由于罗荣桓对于评定小组组织的严密,以及同期跟进的风纪调查小组,就去掉了几名原本提名但想要耍聪明的干部。

最终,除了1000多名将军被授衔外,另有1300名左右的师级干部被评定为大校。其中大部分为正师级和副师级,也有一些为准师级的。在之后的二十年中,他们之中有500多人被晋升为少将。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衔职的提升,一部分也是出于对于军队领导执行力的考虑,因为当时的许多干部担任师、团级单位的主官领导干部,如果给出的衔位不合理,比如司令员和底下的某一级干部衔位相同或甚至更低,那么将会造成领导权不力的次生问题,为此,担任军中现任主要领导干部的同志,只要在政治评审上没有问题,基本上能确保衔位在军中的信服力。

为了认真执行规定,罗荣桓还亲自找一些干部谈话,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说明原委,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照顾大局,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开国授衔,3000多名红军没资格评定,主席知道后指示:一律评少校

值得一提的是,有3000名左右的老红军按照评衔规定没有资格参选校官。但是毛泽东、周恩来知道后,立即指示总政治部、总干部部将这些老红军一律授予少校军衔,其中之真意,足可见我军评衔时"军由人生,人由军成"的高尚情怀。

文/张同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