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由于军队建设的需要,我国刚成立不久,建立军衔制度的相关事宜就被提上了日程。经过近5年的筹划评定,最终于1955年9月27日进行了新中国首次授衔。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授衔仪式现场

按照军衔方案的设定,毛主席应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但在此次授衔中,毛主席坚辞不授最高军衔,以致大元帅这一军衔一直空缺。

毛主席曾指示:"定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学到手,改变我军落后状态,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在这一指示精神下,我军不断汲取苏联军队建设的经验,让部队快速发展,军衔制度的筹划,也参照了苏联的军衔制度,甚至,还特意与苏联军事顾问一起研讨我国军衔制度方案。

1945年6月27日,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6月26日的命令:授予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国防人民委员斯大林以苏联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以表彰他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为苏维埃祖国建树的卓越功勋。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我军酝酿军衔制时,也借鉴苏联的经验,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参照苏联的军衔制度,总干部部负责方案制定的工作人员将元帅军衔分为两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是第一等第一级,为最高军衔。所以,对授予大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非常严格。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第二章第九条中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所有参与或未参与评定的人听了这一条规定,都觉得大元帅军衔非毛主席莫属。他当时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既是党的领袖,又是国家首脑,还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而且,毛泽东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者,在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毛主席授大元帅军衔,是众望所归。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大元帅早就存在,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 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唐太宗李世民

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当时的元帅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大都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 "兵马大元帅"等。

不同的是,以往的大元帅都是军职,并非军衔。甚至等到近现代,大元帅都是实际职位,象征着权力。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孙中山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1917年,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陆海军大元帅。

1926年,军阀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宣誓就任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大元帅名称遂不再使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12日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即最高统帅。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总之,从孙中山到蒋介石等人的大元帅并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力象征,最高军事统帅的一种实际职务名称。

1955年初,彭德怀、罗荣桓就带着总干部部拟制的名单和几个方案分别与中央军委的各位委员交谈,所有参与军衔评定的人员都认为:依据毛泽东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建立的功勋和在军队中的资历、威望、任职等历史情况,应该给他们授衔和授勋。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准备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元帅初拟13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大将初拟14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

但是当他们找到毛主席时,毛主席却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

几人拗不过毛主席,就说"苏联的斯大林就是授予了大元帅军衔。"

毛主席答道:"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做。"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为了让毛主席接受大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由最高立法机构议决此事。

会上,参与者积极发言,提出了几个建议,但是都绕不过一个问题,毛主席是国家主席,授衔还需他最后下令,他若不愿意,谁都没办法。

当时有民主人士就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毛主席他个人也不好不遵从决议。"在毛主席的主席身份面前,这条建议也不了了之。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刘少奇与毛主席

会议进行到最后,还是没拿出办法,刘少奇就对在座的建议:"你们经常见主席,可以当面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

一些同志又再次尝试说服毛主席,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劝动。

彭德怀、罗荣桓率总干部部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到中南海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汇报军衔评定方案和授予勋章工作及其进展情况。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其中也说明了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同志都能摆正态度,少部分同志存在攀比心理,要求比较高。"

毛主席听后,说:"你们这个工作任务重,也很难做,我不授大元帅,也可以给他们做表率,起到带头作用。"

见众人想要说话,毛主席摆了摆手,继续说道:"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好!"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大元帅众望所归,为何他坚辞不授?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毛泽东高瞻远瞩、深思熟虑,一致赞同他的意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 张鼎丞等都决定和毛主席一样,不授军衔。

有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做的表率,接下来军衔评定的工作就顺利了许多,很多一直存在的矛盾问题也得以解决。

为了人民群众,为了队伍内的团结,毛主席坚辞不授大元帅,成为一大美谈,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