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芯片,到今年的航空发动机断供,美国正步步紧逼,中国该何如破局?
断供C919发动机
这两天特没谱政府嚷嚷着要断供给C919大飞机配套的发动机,发动机名称LEAP-1C。
C919是中国商飞公司正在研制的新型客机,发动机供应商的大股东为美国的GE(通用)。
不卖就不卖吧,大不了自己造,中国制造不是遍布全球了吗?
做一个航空发动机,就那么难吗?
难啊,太南了!
按照我们目前的工艺和材料水平,即便有人送我们全套的图纸,我们也做不出来。
什么鬼这么难搞?
那就是材料。
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高温、高压,在1500度的高温下,什么样的材料才保证结构、强度性能不退化呢?
那就是新型材料的研究。
目前能将这些材料研究得到位可以使用的,也就老美和战斗民族。
这里举个例子,大推力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GE(通用)公司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英国的罗罗公司花了三十年,搞的RB-211三轴发动机项目失败,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搞不出复合材料的风扇,因为这个发动机项目,直接导致了罗罗的破产。
光研制一个风扇拖垮一个世界顶级企业,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
实际上研制航发这玩意费老鼻子的钱,别说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可以搞破产。
想想乌克兰卖掉的那些飞机和研制中的飞机图纸就明白了。
1968年,美国开始研发一款代号为F100发动机,历时4年零8个月,耗资4.57亿美金,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超过了一些国家全年的军费。
后来在1982年提出研发的F119发动机(F22战斗机的发动机),研发费用25亿美金;最新的F135发动机,其科研经费就高达80亿美金。
老美不甘心被我们迎头赶上,只有利用目前高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对我们进行打压和围堵。
中国的手机卖得好,老美就断华为的芯片,不让预装谷歌的软件。
中国的大飞机飞上天了,似乎动了美国波音737的奶酪,抢了他的饭碗,好嘛,就不让GE给你提供发动机,直接抄了中国大飞机梦的后路。
既然有差距,那我们就正视差距呗
所以,任正非也说美国是大哥,这说法不仅仅是谦虚,更是正视现实的勇气。
说到差距,以华为最先进的芯片麒麟990为例,在2019年的芯片性能排行榜上也落后于苹果的A12和A13,只位居第三。
任正非也说过,想要研制出好的芯片非一夕之功,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
中美技术差距巨大,在短时间内我们是追不上美国的。
任老爷子还说过,想要超越美国还需要时间,至少也要50年。
即便是拍照技术的突破,华为也是聘请了大量的俄罗斯数学家来协助实现。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更多的给人是给肌肉男的印象,其实,俄罗斯在数学科研领域的研发能力在也位居世界前列。
2018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费用高达1015亿元人民币。
所以,华为每年将超过年收入10%的经费投入的研发上,正是其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重要原因。
重视人才培养,重视科技研发,是中国企业的最终出路,也是国家竞争处于不再被动挨打的必要选项。
有人说,为什么任正非这么有远见?
这个答案只有华为内部的人知道:“华为被别人摁在地上揍了十多年,不是有远见,而是鼻青脸肿之后的醒悟。”
不仅华为,更多的中国企业这些年也在痛定思痛,在自主研发方面也在不遗余力地奋起直追。
2017年公布了一款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名字叫做CJ-1000AX,光零件就多达35000个。
坊间的传闻它就是给中国大飞机C919 量身定制的,但到目前为止,这款发动机也还处于验证阶段。
芯片急不来,航发更急不来。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搞航发就是一辈子和几代人的事业,一个发动机的研发,是一个国家基础工业的沉淀,光材料、数据和工艺流程没有几十年的摸索,连门都入不了,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一步一步走完所有的过程。
不断地打压和遏制,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美国的担忧,甚至是害怕
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大。
所以,任老爷子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加大力度去做技术研发。
面对美帝的步步紧逼,我们唯有自强。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能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如果说,任老爷子说芯片技术我们差美国50年是谦虚的说法的话,那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我们与英美等国的制造技术,客观上的确差了好几十年。
这是客观存在的痛点。
发动机技术这玩的意,基本上被各国列为最高的机密之一,不可能存在技术转让的说法,即便是转给你的,也是几十年前的老旧技术。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被辜负,华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的一些技术。
所以任老爷子回应美国污蔑华为剽窃技术时,顺便调侃了老米一把:华为拥有的是美国明天的技术,何来的剽窃?
华为的这种底气的背后,是储备了大量的科学家,其中至少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在做基础研究的专家,再有6万多工程师,如此庞大的人才队伍体系,自然让华为了有更多的底气。
所以,只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有了追求真知,有了埋头从基础研究做起和坐冷板凳的精神,我们的工业才有可能真正强大起来。
而做基础研究最需要的是充足的好奇心,科学家的好奇心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谁能想到,力学和热学基础理论进步,推动了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而蒸汽机的灵感,则来源于300年前的发明——高压锅。
谁又能想到,今天被大家广泛所讨论的基因概念,竟然源自1866年一个园艺师家庭的儿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牛逼的3M公司,自1902年以来,先后开发了约7万多种产品,这个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研发能力,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允许员工拿出15%的时间,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推出了许多好玩、好用的产品。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好奇心
也许,你的孩子的一个好奇心,可能就是未来某项新技术的诞生。
因为每一个父母,心中都藏着一个实业报国的梦想,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没有机会了,但孩子们刚刚开始萌芽,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对世间万事万物,保持最天然纯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大牛霍金给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未知之门的窗口。
他的《时间简史》卖出了超过2500万本。
尽管这本书卖的很好,说实话,它也被称为一本最难看懂的畅销书。
如果让孩子直接读这本书,基本是一头雾水的。
所以,有人搞出了一本《图解时间简史》,对老霍的理论进行了硬核的科普。
图文并茂,让更多的人看得懂,是《图解时间简史》核心。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普通人也有了和地球上最具智慧的人站在同一个位置瞭望宇宙的来历,又走向何处。
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每天从我们身边溜走的时间,与万物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孩子一定喜欢探讨虫洞是什么?
宇宙有没有边缘?
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去旅行吗?
这些看起来作死的问题,也确实令人着迷。
比如,书中讲到相对论,双子吊诡是什么?时间真的会有变化吗?
假设当一对同龄的恋人中的男孩女孩,男孩去执行太空任务(以光速行驶)到一颗恒星,到达之后立刻返回地球,那回到地球之时,男孩与女孩是实际年龄有什么变化?
答案比较残酷又让人疑惑:男孩更年轻。为什么?
当男孩到达恒星转向地球时,太空船需要将速度降为零再转向地球,然后再加速驶向地球。这段过程中,处于相对静止的地球而言,太空船是运动的,处于运动状态的太空船,时间会减慢,因此这对恋人再度相逢时,男孩要比女孩更年轻。
通过《图解时间简史》,我们可以更容易读懂霍金深奥的理论。
也就是说,这些不再是空洞、晦涩的科学理论,而是打开孩子心智的钥匙。
相比《图解时间简史》,《图解万物简史》则具体地解答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今日文明的科学话题。
无边无际的宇宙如何产生的?
地球有多老了?
人类到底是进化的产物还是外星生命的遗留?
未来,人类又会去到哪里?
显然,人类探索宇宙的理论远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更为丰富和有趣。
在《图解宇宙简史》这本书中,进一步对霍金《宇宙简史》以及众多知名科学家的宇宙探索理论,作出了更多的通俗讲解。
比如,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系,是不是无垠宇宙中的一次偶然?
再比如,我们身处的银河系是高速运动的,本身是不稳定不平衡的,必然要依托外力稳住,否则早已撕成碎片消失在宇宙当中。
但是,研究又表明,人类并没有在银河系外围找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于是就有了一种暗物质的力量在稳住银河系的说法,那么,暗物质又是什么?
时间,万物、宇宙,是最具吸引力的科学领域。
《图解时间简史》《图解万物简史》和《图解宇宙简史》这三本书,以图文并茂的通俗方式,讲解了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对时间、万物、和宇宙的研究成果。
不妨给孩子买回这三本书,不仅仅可以给孩子读,家长也可以读一读,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启迪心智、拓宽视野。
在分数论英雄的今天,有些父母可能觉得这些知识仅仅有些好玩,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最忌讳的就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本身就自设了一种边界。
今天的出发点有多高,孩子的明天就看得有多远;
今天的视野有多宽,孩子明天的格局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