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五,朱棣與群臣在午門觀賞燈會,此後頒佈旨意蠲赦修省,都指揮僉事紀綱大概是覺得解縉獲釋的機會到了,便將他的名字也報了上去,可真是好心辦壞事吖。

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朱棣看完眉頭一皺, “縉猶在耶”,解縉關了這麼久了還在?言下之意是,解縉怎麼還在世,畢竟三年多的錦衣衛囚牢生涯可不是說熬就熬過去的,而解縉又是朱棣熟悉的一大才子沒可能就這麼忘了,更何況其反映也能窺探一般。於是,在暢飲一番以後,醉醺醺的解縉便無聲無息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埋入了厚厚的積雪中。

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解縉(1369-1415年),吉州吉水人士,出身官宦世家,早早的便是有名的才子。十八歲的解縉一舉奪得了江西鄉試的第一名解元,第二年會試第七,殿試後錄取為三甲進士。事實上,朱元璋明初建立時就曾請教解縉的父親如何治國理政,愛屋及烏下,才子解縉自然得到朱元璋的重視。

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當時,由於懼怕洪武酷刑而言路閉塞,不過解縉年少且得寵,寫了萬言“封事”回覆了朱元璋對於時政“建議”的渴求。“封事”即秘密的奏事,可見解縉還是有所分寸知曉進退的,朱元璋卻將之公之於眾,大概是為了號召臣民們向其學習以維護自身統治罷。

不過,朱元璋只讓解縉回鄉讀書並無授予職務,而朱元璋病逝解縉匆匆忙忙趕往京師南京便成了罪責,因為朱元璋此前旨意讓其閉門讀書。解縉因此貶謫陝西為小吏,為此一病不起寫書信向禮部侍郎翰林學士董倫求情,有了推薦解縉又回到了京師,任一從九品小官。

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這一時期,“靖難之役”朱棣攻入京師,解縉卻並未逃離或抵抗,或許在他看來天下仍是朱明王朝的,更何況建文帝也只是給了自己從九品的小官當,“小恩小惠民弗從業”或許不準確但卻有一定道理。

株連十族的方孝孺便是因為不願為朱棣擬寫詔書而惹下大禍,解縉作為有名的才子,《登極詔》的草擬得到了朱棣的賞識。可以說,一開始這一對君臣關係融洽

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解縉待遇由寵轉“怨”是儲君之位所帶來的,時太子朱高熾不受朱棣歡喜,次子朱高煦“靖難”有功,三子朱高燧英武,因此廢長立幼的念頭便在朱棣投上盤旋。解縉支持嫡長子朱高熾,以“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為太子打感情牌,以朱高熾“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的仁德、朱棣疼愛的“好聖孫”朱瞻基勸解。而這便得罪了(漢王)朱高煦,企圖大位的權勢王爺。

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永樂二年(1404年),解縉為會試主考官,此次前十有七人是江西人,而讀卷內閣學士五人為江西人,領頭的解縉也是江西人,這便成了解縉的“徇私舞弊”。此後,解縉成了東宮官屬,自然也就成了漢王的眼中釘。解縉作為東宮之人,自然捍衛太子朱高熾的地位,

在漢王的不斷進獻讒言,解縉的牢獄之災來了。

狂生解縉,“好聖孫”得罪漢王朱高煦,“縉猶在耶”積雪埋骨

永樂五年(1407年),解縉被貶出內閣近侍,在外經官深感道路難行便上奏開鑿贛江。而朱棣在漢王朱高煦的不斷離間媚言下漸漸惱怒於解縉,以“勞民”的罪責將解縉投入獄牢,這一進去便再也出不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