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僅僅做了九個月皇帝,為何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很好?


皇帝的歷史評價與其在位時間的長短沒有必然的聯繫,關鍵看他做過什麼,也與他所處的立場有關。明朝的嘉靖與萬曆皇帝在位都超過四十年,可歷史評價並不高,反倒是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評價甚高。

朱高熾僅僅做了九個月皇帝,為何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很好?


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廟號仁宗。“仁”是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配得上這個字的君王,整個歷史上都寥寥無幾,這也說明朱高熾在位期間行過仁政,拉攏過不少士子。

一、調整儒法之間的比例

古代君王治國,一般都是外儒內法、法儒結合,只是形勢的不同,側重點不一樣。

明朝以武力取天下,剛立國時,朱元璋雖然也重視儒家教化,但整體上還停留在法家層面,對外征戰;對內嚴刑峻法,大開殺戒,許多功臣與飽讀儒家經典的知識分子身首異處。

朱高熾僅僅做了九個月皇帝,為何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很好?

朱棣通過篡位當上皇帝,在執政思路上,不僅沒有調整為儒家路線,反而越走越遠。對外多次用兵,為了耀武揚威不惜成本地下西洋;對內下手絲毫不讓其父,打擊建文帝的臣子,對方孝孺誅十族、殺解縉等人,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朱高熾僅僅做了九個月皇帝,為何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很好?


朱高熾繼位之後,很快就改變了明朝的治國理念,將王朝的運行路線調整到儒家的軌道上。

朱高熾首先平反了一些列朱棣製造的冤案,比如方孝孺、解縉等人,許多人還官復原職,重新起用之前被貶夏元吉和吳中,從而為其贏得知識分子的擁護;

叫停了鄭和下西洋,節省了國家開支;不再對外征戰,由進攻改為防守;

對內輕徭薄賦,厲行節約,廢黜許多嚴刑峻法,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朱高熾在位雖不足一年,但他的儒家理念得到很好的貫徹,儒學也得到發展。相比明朝的其他帝王,說朱高熾是仁君並不為過。

朱高熾僅僅做了九個月皇帝,為何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很好?

二、與文臣同一陣營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也是朱元璋欽點的燕王世子,是合法性最強的繼承人。然而朱棣卻不喜歡朱高熾,更傾向於朱高煦。

朱棣當皇帝后,在太子的人選上出現猶豫,他覺得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建文帝”,而朱高煦頗有雄才大略,還立有軍功。正因為朱高熾仁弱的個性以及先天的嫡長子優勢,所以他得到文臣的支持。

朱高熾僅僅做了九個月皇帝,為何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很好?

在一幫文臣的勸說下,朱高熾成了太子。朱棣去世後,也是文臣的精心安排,朱高熾才順利繼位。在朱高熾通往皇帝的路上,他始終與文臣處於同一立場,當皇帝后又改組內閣,給了支持他的文臣豐厚的回報。

朱高熾繼承皇位,順應了儒家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他的措施,也代表了儒家知識分子的利益;他的理想,與儒家知識分子的理想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朱高熾給了儒家知識分子實惠和施展抱負的空間。

朱高熾僅僅做了九個月皇帝,為何在歷史上的名聲卻很好?


掌握歷史書寫權的正是與朱高熾同一陣營的文人,他們得了朱高熾的實惠,自然不會吝嗇讚美之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雍正,辛苦工作十三年,好事幹了很多,罵名倒是不少。歸根到底,朱高熾這輩子其實就幹了一件事:不得罪讀書人,重用儒家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