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白碗窯鎮因地制宜打造“山地立體農業”

內容摘要:白碗窯鎮是興義市乃至黔西南州的烤煙生產大鎮,烤煙生產是白碗窯鎮財政創收、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白碗窯鎮積極探索“山地立體農業”的發展新理念,為群眾增收尋找新渠道。

中國黔西南訊(通訊員 戴仙羚 段志虎 蔣嬌嬌 羅淏彬 張蘭雅) 近年來,興義市白碗窯鎮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持念好“山”字經,唱好“林”間戲,在與群眾共商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對以壩區為主的平地發展煙菜產業,對緩坡區域通過果樹套種蔬菜實現“以短養長”,對陡坡林地進行優化改造,探索出了一條特色“山地立體農業”之路。

煙菜結合靚化平地壩區。白碗窯鎮是興義市乃至黔西南州的烤煙生產大鎮,烤煙生產是白碗窯鎮財政創收、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白碗窯鎮積極探索“山地立體農業”的發展新理念,為群眾增收尋找新渠道。

當前正值烤煙移栽的關鍵時期。穀雨過後,筆者來到白碗窯鎮的田間地頭,看到村民們忙於整理田地、施肥播種,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據興義市宜民烤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國明介紹,目前白碗窯鎮烤煙種植面積共13850畝,已經完成移栽8000畝,剩餘部分也將在30日前全部移栽結束。

近年來,白碗窯鎮著力於對500畝以上壩區為主的平地開展“烤煙+N”產業融合,發展烤煙產業優勢,由興義市宜民烤煙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岔米壩區採取輪作、劃片的方式對煙地和菜地進行統一規劃。宜民烤煙合作社實際流轉土地900多畝,其中300多畝用於烤煙種植,而剩餘部分用來種植蔬菜。“目前我們合作社實施的是煙菜輪作,舉個例子,如果種植大頭菜,平均來說,每年的產量大概為一畝5000多斤,如果按市場價計算,一畝每年能收益3000元到4000元,加上烤煙的收益,相當於每年一畝能收益8500元左右。”張國明向筆者算了一筆收入賬,可見煙菜輪作產生的高經濟效益。

今年,白碗窯鎮因地制宜按照“山地立體農業”的總體思路,繼續對壩區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打造300畝煙菜農作示範基地,不斷完善“煙+菜”的產業發展模式,解決土地連作障礙,實現增產增收。

緩坡套種實現“以短養長”。近年來,白碗窯鎮為了降低種植風險、減小投資,積極引進合作社,並按照市委市政府對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統籌安排,在緩坡地區採取“以短養長”的方式,在蘋果樹下套種各類蔬菜水果。

在白碗窯鎮海子村的蘋果種植基地,貴州方蓉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德虎告訴筆者,目前基地共種植了蘋果700多畝,總計約3萬株蘋果苗。放眼望去,緩坡上種的不止有蘋果樹,樹下還有整整齊齊已經覆膜的辣椒地。“蘋果樹在5年後才有大量收入,但在這之前,土地租金、農藥、病蟲害防治和施肥等費用數額都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通過種植矮科作物來節省除草成本,因為不種辣椒也要除草,而且等辣椒成熟上市後,就可用辣椒的收入去抵消部分成本。”黃德虎將套種的原因一一道來。

除套種辣椒,白碗窯鎮還結合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種植了其他“短平快”蔬菜和水果,最大程度地利用經果林中的空閒土地來實現效益最大化。“目前肖雲亮的蘋果基地裡已套種生薑3000畝,明娟合作社的沃柑林下已套種西瓜300畝,通過合作社的示範引領,現今白碗窯鎮已發展林下種植4000餘畝。”白碗窯鎮副鎮長徐飛介紹道。

蘋果樹下套種辣椒不僅僅是為了增加產業收入,減少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通過套種農產品,能帶動周邊更多的村民到基地務工。

提質改造盤活陡坡林地。近幾年來,白碗窯戈多村結合當地地勢特點來大力發展核桃種植業,採取“國有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創建白龍山戈多古樹核桃品牌,讓戈多村的陡坡林地活了起來,產值提了起來。

白碗窯鎮戈多村副支書王勇告訴筆者,據初步統計,戈多村目前已掛果的核桃樹有4200多株,未掛果的核桃樹大約有五六千株。戈多村還選取了優質的已掛果核桃樹來對不掛果核桃樹進行高枝嫁接改良,以期提高核桃樹的整體產量。“我們這裡核桃年產量可達15萬斤,收益很客觀。”王勇的話透露出心裡對戈多村核桃種植產業的信心。

核桃種植週期長,有些種植不佳地如果管理不當,收益就會大打折扣,為了保障產業收入,戈多村合理利用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資金30萬元,通過專家的指導,在林地裡種植了大量方竹。“方竹產業今後的持續性較強,它主要有兩個效益,一是經濟效益,二是生態效益。”王勇說,白碗窯鎮計劃試種方竹2000畝,目前已種植800餘畝。

為提高核桃產值,白碗窯鎮還針對不同的核桃品種,通過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來打造核桃種植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合理選址預備建造核桃油加工廠,讓村民們增收致富。

白碗窯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種植條件,最大化利用平地、緩坡、陡坡的土地,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特色“山地立體農業”致富之路。目前,該模式已經帶動1600戶2000餘人就業,人均收入達1.2萬元,同比增加970元。(來源:黔西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