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危為機中贏得發展主動權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準確把握“危”和“機”的關係、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的關係,善於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廣大黨員、幹部要在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既有洞察風險的眼光,又有高超的防範化解風險挑戰和化危為機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供了重要遵循。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要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有效防範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這是應對風險挑戰的根本要求,對於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還就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這些重要論述和重要部署為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善於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必須清醒地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動搖我國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有黨的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充足的政策空間,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化危為機,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在準確把握“危”和“機”的關係、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的關係,從而善於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

準確把握“危”和“機”的關係。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對立統一規律即事物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因此,“危”和“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努力克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正確總結應對危機的經驗教訓,就能夠創造發展機遇。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我們要不斷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牢防線。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而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將這些潛力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有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進一步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

準確把握當前和長遠的關係。從當前看,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消費、生產、就業等方面對我國經濟形成衝擊,增大了全年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疫情期間餐飲、旅遊、住宿、客運等大面積暫時停止運營,嚴格的隔離措施和限制人員流動直接影響線下消費活動,對部分服務行業形成較大沖擊。但從長遠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是由我國基本國情、發展基礎、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潛力和動能、體制和制度條件、發展戰略、宏觀政策、發展目標等因素共同決定的。比如,從發展基礎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宏觀經濟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始終保持高速或中高速增長,並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和機制。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持續上升,城鎮化快速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從發展潛力和動能看,我國致力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展動能是巨大和持久的。從制度機制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特別是“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得到充分驗證。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採取的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的出色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範。這些制度優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準確把握當前和長遠的關係,我們就能進一步堅定信心,更好化危為機。

準確把握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的關係。辯證唯物主義要求既承認客觀條件的重要性,又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化危為機。

打造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黨員幹部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疫情防控鬥爭是對各地區各單位管黨治黨水平、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水平實打實的考驗。”善於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關鍵在人。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既要有洞察風險的眼光,又要有高超的防範化解風險挑戰和化危為機的能力。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能不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是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重大考驗。黨員、幹部政治上過不過得硬,就要看關鍵時刻靠不靠得住。在這場疫情防控的嚴峻鬥爭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頑強拼搏,把初心使命、責任擔當化為衝鋒在前、迎難而上的實際行動,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衛生健康部門專家和醫護人員中的黨員主動請纓、勇挑重擔,不少醫院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員攻關組,最危險、最繁重的崗位總是有黨員堅守的身影;基層黨員、幹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不怕困難、日夜奮戰,認真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穩定群眾情緒、增強社會信心。在疫情防控鬥爭中,黨員幹部隊伍的精神狀態、工作作風、能力素質等都經受住了嚴峻考驗,這是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的重要保障。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黨員、幹部。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善於化危為機,贏得發展主動權,要求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認清肩負的責任使命,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高度警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斷砥礪作風、提高本領,努力增強綜合能力和駕馭能力,學習掌握自己分管領域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內行領導。認真履行領導責任尤其是抓落實的職責,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抓實抓細抓落地,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