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熊孩子升級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對兒子只用了三招

問題兒子行為差,老師同學討厭他。上學三天兩頭哭,看我如何拯救他!

從熊孩子升級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對兒子只用了三招

 1.問題兒童的誕生

兒子絕對算個問題學生,他的問題是從讀幼兒園開始的。

本來三四歲的小男孩有點調皮很正常,但是兒子分明調皮過度了,表現在屢教不改上。

別的小孩違紀,老師只要稍微說一句就有用。但是兒子是你越說他,他越要對著幹。

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完美地在他這裡體現出來了,即越是被禁止,他的好奇心和逆反心越是要挑戰禁令。

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兒子有人際交往的障礙。他喜歡對人動手動腳,就算見到的是陌生人,他也愛用手去拉扯對方,或者直接抱著,惹得別人十分厭惡。

不是我不教啊,而是根本教不出來。他的屢教不改真是令我深惡痛絕啊。

犯錯多了自然總是挨批評,我本來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直到經常有小朋友跟我告狀說兒子是班上最壞的人,我才警覺起來。

老師長期的批評已經給兒子身上貼滿了密密麻麻的標籤,那些標籤上都是同一句話:壞小孩。

這種不好的評價會讓兒子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標籤內容一致,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貼標籤效應。

兒子果然變得更惡劣了。頻繁騷擾別人,無故毀壞東西,被別人批評指責還一臉坦然,絲毫不以為意。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們對他敬而遠之,不願跟他在一起,他也不願意參與任何集體活動,連做操都不去,總是一個人在教室裡待著。

老師多次委婉地告訴我,要好好教育他,他不合群,有點自閉。

有些家長也會同情地問我,他是不是有多動症?

在兒子第N次被投訴同一種行為後,老公絕望看著兒子說,這孩子沒救了。

我媽也絕望地看著我說,這孩子完了。

我看著好像還一無所知的兒子,不禁悲從中來,如果所有人都覺得他無可救藥,那他以後要怎麼辦?

很多個不眠之夜裡,想著那些人對兒子的各種評價,我淚如雨下。心裡暗暗決定,如果他有病,我陪他治。治不好,我陪他死。哪怕全世界都與他為敵,我也要護他到底。

從熊孩子升級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對兒子只用了三招

2.鑑別問題性質

身為一個高中的心理諮詢師,我擅長解決的是青春期孩子的各種問題。對於兒子這樣的問題兒童,完全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心理諮詢的第一步是要鑑別診斷,根據他的各種表現和反應,判斷他究竟有沒有自閉症和多動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種腦發育障礙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多動等。

兒子興趣廣泛,好奇心強,人際交往雖有障礙,但是他不是主動拒絕交流的,只是大家都排斥他後,他被迫要自娛自樂。

而多動症其實是注意力缺陷障礙,典型特點是即使是在他最感興趣的事情上也沒辦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上課坐不住、不服管、不聽講,愛翻上翻下,自控能力差,看起來兒子的種種表現都挺符合多動症狀。

可是最關鍵的是兒子在看書、玩積木時,幾個小時不挪窩是常有的事。如果這都不算專注,我實在想不出什麼能被稱為專注了。

當我把我的鑑別結論告訴家人時,他們居然都懷疑我的專業性。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老公不相信我和兒子。四面楚歌的感覺並不好,這意味著我不僅沒有支持,甚至還多了一個需要對抗的敵人。對兒子來說,這也是最可怕最致命的敵人。

好在老公工作忙,在家時間少,兒子幾乎都是跟我在一起。我耐心地陪他看書玩遊戲,表揚他的每一點小進步,感覺他乖多了,根本不叛逆。

在家過得越開心,兒子越討厭上學了,他開始每天為上幼兒園的事哭鬧。這讓老公更是焦躁,而我彷彿從兒子的哭鬧裡看到了希望。

至少這能說明他開始覺得老違紀,搞破壞,挨批評,沒人玩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他想逃避這種不愉快的體驗,享受在家的安全舒適。

從熊孩子升級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對兒子只用了三招

3.打造寬鬆空間,放大優點

幼兒園肯定還是得上的,現在首先必須撕下老師愛給他貼的負面標籤,給他正面引導,讓他用行為去適應正向期待。

兒子其實是有優點的,比如他愛看書,也認識很多字。只不過大家只看到了他的缺點,沒有給他發揮優勢的空間。

幼兒園教室裡有一個書架,書架上都是各種繪本和故事書。平時飯後老師才准許他們去閱讀。據說兒子有時上課不聽講,就是看書去了。

我跟老師就兒子的教育問題做了一個探討分析,我覺得兒子愛違紀是因為他沒有找到上學的樂趣,希望在兒子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老師能給他充分的自由。

老師很開明地同意了。

然後兒子就過上了跟家裡一樣自由的生活。基本上只要他不願意做的事,老師都不再勉強他,他自然就不搞破壞了,只是在教室的書架前安靜地看書。

愛看書的兒子明顯穩重多了,老師也不再批評他。他似乎也從書本上找到了慰藉,開朗多了。

又到了家長觀摩日,上課前大家都在吵吵鬧鬧,兒子卻一個人坐在書架前看書,恬靜安然的樣子,自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有家長驚呼說,哇,他怎麼跟變了一個人似的,那麼認真那麼乖?

我很驕傲地說,他看書時一直都這樣啊。

那天好幾個家長都拉著我兒子,笑著問他書能看懂嗎?字都認識嗎?是怎麼學會認字的?

兒子受寵若驚,半天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下午接他回家時,我跟他說,今天很多家長都表揚你很厲害啊,能認那麼多字,還愛看書,要小朋友向你學習呢。

兒子沒說話,但是看得出來他的心裡美滋滋的。

我趁熱打鐵說,你看你要是再在其他方面有所改進,老師和同學們會更喜歡你的。

從熊孩子升級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對兒子只用了三招

 4.做足準備工作,耐心等待

還沒等到兒子變得更好時,書架上所有的書都被他看完了,他又開始了一哭二鬧不上學的生活。

老師建議我自己從家裡帶書給兒子看,這次我卻拒絕了這種提議,果斷地要求老師恢復對兒子的正常管理。

以前由著他看書只是為了讓他找到上學的樂趣,但是看書肯定不能成為他上學唯一的樂趣。他最終還是要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的,不能借看書一直逃避下去。

在他上學只看書的那段時間,我也沒閒著。每天晚上帶他四處去找同學玩,培養感情,為以後的迴歸集體做準備。

不得不說我低估了首因效應的作用,小朋友們對他的第一印象太過頑固,根本沒有辦法重新接納他。私下玩得再多再好,進了教室各有各的玩伴,依然把他丟在一邊。

沒書看,沒人玩,上學對他而言是種懲罰。

這時剛好有些人選擇轉學去讀小學的幼小銜接班,老公建議轉學。

我又否決了他的想法,堅持先讀完幼兒園再去讀幼小銜接班。若是他不能迅速適應幼小銜接班,就又會回到熊孩子的狀態。

——那要是讀完幼兒園再去,他還是不能適應呢?繼續讀幼兒園嗎?

——如果那時都不能適應,那提前一年讀的情況只會更糟糕。

——照你的意思,不能適應就不讀了嗎?

——至少現在不能讀。否則也只是讀不進去混時間。

——他現在難道不是在混時間嗎?

——當然不是,我在耐心等他長大,再大一點,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一樣的。

老公到底還是拗不過我。只好看我每天連哄帶騙,花樣百出地給兒子找樂子。

我跟兒子約定他上學期間每個星期可以在外吃早飯一次,每個月可以請假休息一天。

實際上他情緒最低落的時候,我主動請假三天,讓他在家玩了個痛快,有足夠的精神力量支持他在學校的生活。

正是因為我處處關注他的情緒,又不完全縱容他,這種張弛有度的處理方式,終於讓他捱過了幼兒園最後一年。

從熊孩子升級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對兒子只用了三招

 5.迴歸正常生活,享受上學快樂

幼小銜接班開學之前,我跟兒子好好談了一次,關於他的以往以及他的未來。

他表示不想再過以前那種痛苦孤獨的生活。

我說,在新的環境裡新的同學和老師不會再對你有成見,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都是由你選擇的。你要做熊孩子,就要接受大家的討厭。你想得到大家的喜歡,就得做個好孩子。

前車之鑑,記憶深刻。兒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開學不到一個月,他就成了班裡的小名人,誰都羨慕他能完整地讀完一個故事。老師也對他過硬的閱讀能力以及豐富的詞彙量讚歎不已。

光環在前,他偶爾的調皮搗蛋,反倒成了無傷大雅的小節,完全被忽略不計。我費力打造的光環效應終於起作用了。

每次去接他,總會有家長豔羨地說,你就是×××的媽媽啊?他怎麼認識那麼多字啊,懂那麼多東西啊,太厲害了。

我只是笑,他愛看書而已。

兒子過得開心,學得輕鬆。老公也忍不住誇我眼光獨到,謀略過人,居然把一個人人厭棄的熊孩子變成了一個人人誇讚的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