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找熟人,究竟有利還是有弊?看看醫生是這麼說的

咱中國人講究人情,這一點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看病一定要找個熟人。大家普遍認為,找熟人看病,特別是在大醫院,會更順暢、更安心。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患者在看病時,會特別反感那些找了熟人、被醫護人員直接帶進診室的人,有時還會產生衝突。那麼,看病到底要不要找熟人?我先來說3個病例——

看病找熟人,究竟有利還是有弊?看看醫生是這麼說的

病例1:擴張型心肌病患者,10年前因為心跳過緩植入一個單腔起搏器(VVI起搏器),後來因為心臟擴大(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76mm),射血分數明顯下降(LVEF22%),竇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滯(QRS波203ms),符合三腔起搏器(CRT,心臟再同步化起搏器)植入指徵,而且單腔起搏器電池也快耗竭,反覆心衰住院,β阻滯劑用後誘發支氣管哮喘,ARB或ACEI使用後肌酐會升高,血壓低。有醫生勸他換成可以改善心臟功能的CRT起搏器,他拒絕。入住我們病房後,我找他談話,他同意了。手術順利,QRS寬度變窄,效果不錯!之後每次出現病情加重,他都會來我們病房住院,沒床的時候臨時給加個床。

看病找熟人,究竟有利還是有弊?看看醫生是這麼說的

病例2:嚴重冠心病的外地患者,因為異地報銷問題,要把醫保卡寄回當地,老兩口不會,我幫忙打電話給快遞,然後幫他們填單子。因為患者經濟不算太富裕,正好她符合我們病房的一些科研項目,包括免費的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和植入了兩個免費的支架,幫他們省了接近4萬元。手術順利,心絞痛症狀明顯緩解。

看病找熟人,究竟有利還是有弊?看看醫生是這麼說的

病例3:高血壓、血脂異常和高血糖的“三高”患者,因胸悶胸痛加重入院,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和心臟超聲聲學造影均提示有嚴重的冠心病。他的每一個家屬,分別跟每一個醫生就冠脈造影的必要性、安全性等問題逐一諮詢。全家人反覆在“做冠脈造影”“不做冠脈造影”之間糾結。最後只好請他出院。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認為病例1和病例2是我們的熟人,其實病例3才真的是熟人介紹的。但是,前兩位患者卻得到了醫生護士們更多的關照。為什麼呢?看病其實是個很單純的過程,患者有病,而醫生正好擅長治這種病。患者想把病看好,醫生當然也想把病治好。沒有醫生希望自己的患者治療效果不好,更不願見到自己負責的患者出事。

看病找熟人,究竟有利還是有弊?看看醫生是這麼說的

另外,經常看到,有醫生護士下班後幫熟人排隊掛號買藥,這也是我不願意看到的。試想一家醫院有數千甚至上萬員工,每個人都會有眾多的親友,每天來醫院看病的“關係戶”可不是個小數字。如果給這些人都開後門,那數量龐大的患者將看病無門,因此醫院各部門也不願意給開這個後門。有些患者找熟人是為了看上專家號,可雖然都在一個醫院,醫生護士間並不是都很熟悉,所以很多醫生要麼犧牲休息時間自己去替親友掛專家號,要麼也只能硬著頭皮求專家給加個號。


此外,給熟人看病時,醫生更容易對診斷和治療採取保守態度,在手術時會有較大的思想負擔,怕萬一出意外跟熟人不好交代。任何醫療措施都有利弊,太過於糾結,反而無法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案,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更嚴重的莫過於發生醫療事故,如果發生,那這個後果到底應該由誰來承擔呢?雖然我不贊成看病找熟人,但身為醫生,我確實也有過帶著坐在輪椅上的親人,從一個診室到另外一個診室,從一層樓到另一層樓反反覆覆折騰好幾天的經歷。談起這樣的經歷,很多醫生護士都深有體會。這也說明,找熟人看病,患者確實有苦衷。

看病找熟人,究竟有利還是有弊?看看醫生是這麼說的

目前的門診診療程序是掛一個專科號,看一個專科醫生。一個醫生看完後覺得不是他們科的疾病,或者還合併有其他科的疾病,就會讓患者再掛個其他科的號,再次排隊就診,這樣反覆甚至循環,很是折磨人,甚至耽誤了治療。這種現象在病情複雜,診斷困難時,顯得十分突出。因此國內一些醫院管理者已經在探索適合國情的MDT診療模式(多學科聯合門診),即由多名不同專業的高年資醫師組成專家團隊,共同為疑難雜症患者進行診斷,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單獨或多學科聯合執行該治療方案。良好的就醫體驗應該靠規則來改良而不是靠熟人。我希望MDT模式能夠儘快推廣普及,儘早惠及患者。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版權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本文作者: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劉燕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