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与老李

大张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老李了,有点想,毕竟,一路走来,30多年的老朋友了。一年半载的,有时还能聚在一起聊聊心里话,拉拉家常,这已经非常难得!有个著名的作家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持续的与你交往30年,还能时不时的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走一段路,那一定是你的好朋友,你一定要珍惜他(她)!想想也是,一个人的人生又有多少个30年啊!掐头去尾,在你最为风光的人生50年里(按大致平均数算)能连续陪伴你走过30年的人又有多少?

大张与老李

所以,大张和老李一直说要找个时间好好聚聚。但都忙,特别是老李,整天不沾家、见不到影,每每联系的时候,总是打飞的、铁的天南海北的转来转去,聚一聚的奢求总难实现!这让大张一度很感慨,人生难道仅仅就需要如此的拼吗?就不能停一下、静一静,看看路边的风景?

说快也真快,转眼间,大张与老李之间的交集已经有30多年了。但沧海桑田,多少往事都已物是人非,当年的两个莘莘学子,一个已是身家过亿的老板,而另一个还在国企里挂着高工的名义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不过他们都已经是年过半百、早生华发了。

说起两人的关系,要说是同学,还真不是,老乡可能更恰当!想当年两个东部的农村少年,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在异乡西部的著名古都遇见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句话用在大张和老李他们身上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大张自小聪明又好学,18岁就考取了这所非常有名的西部重点高校,真是不容易!这所学校即使放在现在也还是响当当的985、211高校,排在西部第一、第二的位置绝对没问题。大张在上世纪80年代末能考取这所高校,那在当时的十里八村也是非常有名的。

大张与老李

老李比大张大两岁,学习也很用功,但以当时老李的成绩来看,其班主任说在东部的省份老李能考取一所大专院校可能就已经很不错了。好在老李在西部的一个省份有一位远房的舅舅,通过这位远房舅舅的关系顺利的转学到了西部的一所中学就读,再后来从西部这所中学考上了西部古都的一所当时的二本院校。在这个千年古都里,因为老乡的联谊活动,认识了,这一认识就来往了30多年。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奇妙,茫茫人海中八竿子也可能打不着的两个人,有可能会因为一些阴差阳错的事情而出现交集,大张和老李就是如此吧。

四年后,两人又不约而同的回到故乡的同一个城市工作并安了家。由于都是理工科专业出身,在计划经济时代,两人都被分配到了两个不同的国企工作。到了一个新的陌生的城市,报团取暖,交往自然而然就更多了起来。单身的时候,下班或周末,两个老乡都会凑到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有时炒一两个小菜,几瓶啤酒下肚,面红耳热之际,还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

但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已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的企业,国企改革已如火如荼的开展。而当时有些国企已是日薄西山,减员增效或下岗再就业成为国企减轻包袱再出发的策略。老李不幸就工作在这样的国企里,工资有时发放都很困难。在当时,老李一时都有点蒙了,不知道将来的路在哪里?不要说指点江山,就是生存都有点困难。而大张的国企则是国家扶持的重点,发展的势头正猛!好在难受的时候还有大张时不时的安慰一下。

大张与老李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活人不会被尿憋死!好在老李的脑子比较活络,经过一番运作,在这家国企被重组之前,他成功的跳槽到另一个单位。新单位虽然规模没有原来的企业规模那么大,只有不到100人的样子,名气也没有原来那家单位响,还是挂靠在别人名下的所谓自收自支的准国企,但效益却非常好。在当时别的单位工资还是200-300元的时候,人家这家有着专有技术的单位,其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就已经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了,还提供早、中餐饮补助,这在当时的企业都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对于老李来说,另外一个较大的优势还在于这个单位的老板。这老板不仅能力比较强,而且地地道道的是老李的老乡,两人的老家就在同一个乡的相邻不远的两个村子。

自此以后,老李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般,其财富不能说一年一个变化,但5年翻番还总是能够实现的,很快单位给他分了房,他也成了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李顺利的升了职,当上了企业的中层,收入也大幅的提高。90年代末,老板鼓励员工停薪留职再创业,由于老李有较好的技术和市场意识,第一批就与单位签订了停薪留职协议,下海当了较早的弄潮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年的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到2010年的时候,老李的资产已经将近千万。

大张与老李

更没有想到的是,老李的原来单位由于有新技术,被当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来又赶上上市的好时机,老李的企业竟然一夜之间在创业板上市了,而且由于公司的人数不是太多,老板也比较开明。为了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公司出台规定只要是公司的员工,每个员工都会有原始股份,这让老李单位的员工都异常兴奋。公司上市对于员工来说,那是一场财富的盛宴,谁都不愿意错过,当然,这最终还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者。

按说,老李和其他一些已经停薪留职的员工都不是公司的员工了,各种手续后来也都陆陆续续办完了,完全的脱离了原来的公司,与原来的公司也基本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在公司上市之前,这些人也都赚的盆满钵满的,让留在公司的人员分外眼红。但现在公司突然要上市了,这些离职的人员又不平静了,一起向原来的公司进行强烈的申诉,说他们原来的离职也是按单位安排的,况且他们原来就是单位的中坚力量,为公司的发展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怎么也得让他们也享有公司发展的红利。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争取,老板也怕上市的事被这帮人给搅黄了,最后答应这部分人员也有部分原始股份的,不过比留在公司的人员相对少一些。虽然是少了一些,但老李他们对这场意外的资本盛宴也已经很满意了。

大张与老李

看看,老李的命真是好啊,进对了单位,跟对了人,财富也就跟着滚滚而来。几年后,老李把原来单位给他的原始股出清了,卖了550多万元。这对于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550万可能是几辈子都不会有的财富,人家就轻易地得到了。据说,老李单位的员工最后都不错,留在原来单位的老员工每个人的财富因公司的上市,最少的都暴增1000万左右,一些中层以上的员工基本上都高达2000万元以上,就是该单位的一名看守仓库的员工,都拿到了1000万。看来,财富有时真的与努力没有多大关系。

最近几年,老李的财富更是暴增。突然有了大量的财富之后,老李没有那种一夜暴富的土豪心理,既没有到澳门去赌,也没有包小三,反而变得更谨慎了,不再冒进,而是保守的瞄准了理财。理财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也不陌生,但一般老百姓理财的存款利率也就是5%以下,而老李这些富人的理财利率竟然能达到10%左右,像诺亚方舟、恒天财富等一些专业的理财机构就是为这些富人们服务的,据说,没有800万以上的净资产,这些公司都不为你服务!据老李介绍,老李这几年光是理财,其收益都达到了1000万以上。

大张与老李

看到房地产价格上涨,有了闲钱的老李也早早的瞄准了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了规避限购和能够买到深圳的房产,老李早早的就把户口转到了深圳等城市,交了一段时间的社保等,前几年一口气花了2000万左右买了2套150平大小的房子。据说,最近老李已经把深圳等地房子出手了,每套赚了大概700多万,哎,这财富来的也太容易了吧!

与老李的开挂人生不同,名校毕业的大张还是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大张的单位在地方虽然也是重点企业,但由于是老国企改制而来,人员多,机制不灵活,单位效益还是一般,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大张可能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空间有限,在上班没有几年后,就边工作边刻苦复习,转年考取了研究生,后来又读了博士。再后来,大张又回到原来的单位,继续为国企做贡献,继而评上了高工,并升职公司研究所副所长,拿着20来万的年薪,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但与老李相比,大张每年的这点年薪还真不如老李每年理财收益的零头。要说辛苦,大张也是够辛苦的,与老李经常能睡到自然醒相比,大张每周都要工作六天。看来,有时一个人的收入真不是与努力成正比的,但普通人如不勤奋,可能得到的更少。但世上的事谁能说得清呢?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大张与老李

好在大张与老李一直交往的很好,老李也没有因为自己突然成了富豪而膨胀的不认当年的兄弟,时不时的还打个电话,问问近况,孩子的学习等,有时也会约上一起小聚一下。

大张有时也想:人,真的是一个奇怪的动物,不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吗?为啥区别就那么大的呢?自己也不是不努力,自己也不是不勤奋,自己也不是不优秀,为什么差距却越拉越大呢?

大张想不通。后来干脆不想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样一想,大张舒服多了,人,有时真不能比!

大张与老李

好在一位比较有名的企业家说过一句话,感觉还很有意思的,他说,人啊,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钱!即使我有那么多的钱,对于自己来说,也就是个数字罢了,再多的钱,我每天还是吃那么多的饭,还是睡那么点的地方!钱多了又有多大作用?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现在,大张很享受现在目前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老李也还想着如何使自己的钱变得更多,其实,这样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