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地球已經走過46億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類”才走過25萬年,卻深刻影響了地球環境的運轉,地球環境從大自然完全支配,到人類取得一定的掌控權,就在千百年之間,只是在地球系統面前,人類的力量究竟是滄海一粟,還是恆河沙數?

宇宙中的恆星不可勝數,行星更是不可斗量,地球不過是太陽的八大行星之一,與其他七顆行星一起以近圓、共面、同向狀態繞太陽公轉,它很普通。

地球又很特別,有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穩定的太陽光照,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從而有適宜的地表溫度,半徑、體積、質量、重力適中,從而使大氣聚集在周圍,形成大氣層,內部物質運動合理,故有液態水,生命在這裡繁衍生息。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從1970年發起,為保護世界環境而設立的“世界地球日”,到2020年已走過50年的歲月,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地球日,為這一顆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藍色星球盡微薄之力。

從宇宙到太陽系

有科學家設想,在150億年前,聚集於原始原子內的宇宙全部物質大爆發,向四面八方爆裂飛奔;也有科學家認為,宇宙起始於高溫高密的“原始火球”,其內部是宇宙物質,相互作用使“原始火球”發生爆炸,向四面八方均勻地膨脹。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宇宙爆發設想

但無論是原始原子,還是“原始火球”,它們在爆發或爆炸初期,溫度極高、密度極大,因不斷在膨脹,物質成分也在變化,溫度降到10^9K左右,中子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元素;溫度降到10^6K以下,質子、電子及輕原子核構成等離子體;溫度降到4000K左右,等離子體複合成通常的氣體,熱輻射自由地在空間中傳播。

當溫度進一步下降,氣態物質就開始形成星系、星系團,最後形成恆星,太陽也是如此誕生,太陽形成後,殘留的氣體和塵埃被稱為太陽星雲,太陽系的行星就起源於太陽星雲。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恆星誕生時的星雲

太陽剛誕生時,其周圍有向赤道平面沉降的物質盤,小顆粒在這個物質盤中相互碰撞並粘在一起,通過吸積效應形成更大的物體,隨後形成太陽的原始行星,它們在千百萬年中進一步吸積才完全成形,自此太陽系也成形。

從熾熱之球到蔚藍星球

經歷1000-2000萬年的吸積,大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但最初它還是一個熾熱之球,隨著膨脹,溫度不斷下降,形成了固態的地核,大密度物質逐漸向地心移動,小密度物質逐漸浮到表面,這段時期在地質年代上被稱為冥古宙,陸核逐漸形成,地殼局部變動,大陸開始形成。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冥古宙想象圖

40億年前,地球從冥古宙進入太古宙、元古宙,地臺逐漸形成,地球早期基性噴發,花崗岩侵入,繼以強烈的造山、變質運動,持續向外部釋放能量,所釋放的水蒸氣與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稀薄的原始大氣,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形成雨水落到地球表面,蔚藍星球的樣貌出現。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震旦紀生物化石

水可謂是萬物之源,太古宙新太古代,原核生物出現;元古宙古元古代,綠藻出現;中元古代,真核生物出現,並在新元古代前期達到全盛;新元古代後期,也即震旦紀,地球結束了地老天荒的混沌時代,聯合古大陸開始形成,在冰川廣佈的環境下,藻類及菌類植物發育,裸露動物進入繁盛期。

你方唱罷我登場

約5.7億年前,地球進入顯生宙,這顆星球越來越“熱鬧”,一是地質演化更迅速、地質作用更豐富多彩;二是生物極其繁盛,各種植物、動物在地球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地球進入嶄新的階段。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地質年代簡史

在早古生代,寒武紀時生物進入爆發期,硬殼動物達到全盛,藻類、菌類植物開始進入繁盛期;奧陶紀,聯合古陸地勢低平,周圍海水廣佈,海生無脊椎動物、藻類及菌類植物極盛;志留紀,氣候局部乾燥,造山運動強烈,藻類及菌類植物走向衰落,無脊椎動物繼續發展,裸類植物出現。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想象中的寒武紀

在晚古生代,泥盆紀時構造運動進入海西階段,造山運動活躍,森林開始發育,兩棲動物出現,魚類、腕足類以及裸類植物繁盛;石炭紀,氣候溫熱,兩棲動物、蕨類植物繁盛,爬行類昆蟲發育,煤田生成;二疊紀,氣候變冷,陸地上冰川廣佈,兩棲動物、蕨類植物走向衰落,無脊椎動物繼續發展,裸子植物出現。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約2.5億年前,地球進入中生代,三疊紀時構造運動進入印支階段,聯合古陸開始解體,局部地區發生海侵,無脊椎動物繼續發展,爬行動物發育並達到繁盛,裸子植物進入繁盛期,恐龍發育;侏羅紀,構造運動處在燕山階段,爬行動物、無脊椎動物繼續發展,恐龍達到極盛,大陸煤田開始生成;白堊紀是燕山運動後期,造山運動強烈,火山岩活動礦產生成,被子植物出現。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雪域高原

約6500萬年前,喜馬拉雅運動開始,地球進入新生代,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地質運動愈發活躍。古近紀,植物種類更加豐富,被子植物進入繁盛期,哺乳動物急速發展,並加速分化;新近紀,延續著古近紀的趨勢,高級哺乳動物越豐富;第四紀,發生數次冰川運動,今天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基本定型,能人、直立人、智人先後出現,當前也是第四紀,它已持續了248萬年左右。

人類與地球

420萬年前,南方古猿出現,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類”;200萬年前,能人出現,直立人隨後也出現,他們已能使用簡單的工具,只不過還很弱小,甚至是猛獸的獵物,好在他們的大腦不斷增大,雙手變得愈加靈活,後來成了小型動物捕食者。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25萬年前,智人出現,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類”,各方面比能人、直立人更加進步,更接近現代人;距今四五萬年前,晚期智人崛起,他們是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能製造更多的複雜工具與成套工具,能簡單分工,能組合在一起圍攻猛獸,猛獁象、劍齒虎、巨熊、獅子成了他們的獵物,他們走向了除南極洲外的所有大陸,站在食物鏈頂端。

距今一萬多年前,人類開始馴化植物、動物,在把野生動植物馴化成穀類、蔬果、家畜、家禽過程中,人類建築起房屋居所,過起定居生活,聚落隨之形成,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人們構建秩序、建立組織、探索制度,人類進入文明社會,聚落髮展為城市,國家機器誕生,可以調動更多力量滿足自身的需求。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河姆渡聚落

人類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開墾更多的農地,營造規模更大、功能更全的城市,建造更加複雜、宏大的工程建築;公元前5世紀,畢達哥拉斯以哲學觀點論證地球為圓形,隨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相繼論述“地圓說”;15世紀,第一個地球儀出現在德國;16世紀,麥哲倫完成環球旅行,“日心說”也開始取代“地心說”,科學開始成為人類探索地球的工具,更多的新鮮事物快速地被人類發明創造。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古埃及金字塔

18世紀,機器取代人力,被稱為“工業革命”,機器大工業化生產代替了個體工廠手工生產,人類的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巨木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倒下,地下的礦藏越來越多地被挖掘,原野先變成焦土再成為農作物的海洋,一座座工業城市開始崛起,地球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工業革命場景

人類的進步,被瑞士哲學家艾赫爾別格設想為60公里的馬拉松賽跑,從某點開始跑向某一個現代城市,他寫道:

60公里的路程大部分很艱難,運動員一點也不知道要跑過小樹林和大森林;跑到58~59公里的地方,運動員發現除原始工具外,還有史前穴居時代的繪畫;在最後1公里的地方,出現越來越多的農業特徵;離終點200米,石板路穿過羅馬堡壘;離終點100米,運動員被中世紀城市建築圍住;離終點還有50米,列奧多·達·芬奇用智慧而敏銳的眼睛注視著這場馬拉松賽跑;只剩10米了,運動員出現在火炬光和油燈光線下;在最後5米,出現了奇蹟,明亮的夜間道路,沒有畜力板車馳過,而是汽車轟鳴,攝影記者、電視記者的聚光燈使勝利的運動員頭暈目眩。

恆河沙數?滄海一粟?

20世紀四五十年代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加加林完成首次環球飛行,人們能在屏幕上目睹從月球拍攝的地球姿態,人類已經能“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可以從1千多米的地下抽取水源、可改變大江大河的水文,能快速填海造地,跨流域調水、修蓄水高壩、築海底隧道、建跨海大橋、發射人造衛星不再是難事。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港珠澳大橋

與此同時,人類所製造的垃圾可以到達地球每一個角落,包括近地太空,人類甚至可以重塑地球的環境。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無處不在的垃圾

地球系統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進化發展;地球系統從無序到有序、從無機到有機,越往後期進化越迅速、越高級,前期幾十、幾百甚至幾千倍時間的發展程度都不能和後期相比擬;地球系統的進化是前進循環、發展循環的,地球自轉、公轉之於晝夜更替、季節變換,地月引力之於週期性潮汐,地質史上的造山運動、海侵海退、冰川運動,均是如此。

地球系統的演化進步,通過組成要素的協同作用實現,地球系統已是高度進化的開放複雜巨系統,對部分變化和系統外干擾,地球系統自身具有強大的調節能力、抗禦能力,因此地球不管經歷了怎樣的變化,30億年沒有超出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之外,200多萬年沒有超出人類生存的環境條件之外。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以上四者,就是地球系統演化的方向性、非線性、節律性、穩定性,地球已經走過46億年,經歷了天文時代、地質時代、生物時代、人類時代,生物誕生後菌藻類經過近30億年發展,直到4.2億年前才出現陸生生物,直到6500萬年前才出現最高級的哺乳動物,而人類歷史不過兩三百萬年,工業時代也只有200多年,因此人類在地球系統中沒那麼偉大。

人類影響之於地球環境,可謂恆河沙數,如此不能無憂;人類之於地球系統,只是滄海一粟,如此不必過慮;在高度進化的巨系統中,地球壓根不需要人類拯救,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會永遠安全,人類愛護地球、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在地球上存續下去,不過是保護、拯救人類自己。

參考資料:

  • 《宇宙起源梗概》,作者:劉導恆
  • 《自然地理學》,作者:劉南威(主編)
  • 《人類進化史》,作者:李軒
  • 《地理科學導論》,作者:白潤光(編著)


人類之於地球,是恆河沙數,還是滄海一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