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考证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最早考证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最早考证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人

谢丙月

清河是天下张氏的发源地,张氏始祖挥公得姓受封居清河之地的清河张氏,至汉代发展成蔚为壮观的一大族。至唐代,清河张氏达鼎盛时期,出过多位宰相,声名显赫,影响最大,列全国十大国姓之首。清河也因此被后世谱书列为张氏最早、最大的郡望,成为张氏绝大多数宗谱所认同的祖源地或发祥地。

明嘉靖年间,张氏集全国各地一百四十九位饱学儒士编汇的《张氏统宗世谱》(此谱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中说“吾张氏得姓者,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子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弓正,因封青阳。” 在这部书的《得姓郡望》篇中又说:张姓始祖“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独最。”散播各地的张氏族人,为了不忘自己的祖先来自清河,很多张氏族人在自己的族谱中都记载着“挥世居青阳”、“始祖封清河”、“世居清河”等,标称自己的支派为“清河张”、“清河堂”等。

近年来,有关“天下张氏出清河“的考证文章,层出不穷,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政治人文等诸多角度,对清河是天下张氏发源地的历史事实进行了考证,不再赘述。

最早考证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也许有人会问,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考证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人究竟是谁?笔者认为,这个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张仪是魏国安邑(战国时期魏国早期的都城)人,是魏国贵族后裔,公元前328年,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他出使游说楚、韩、齐、赵、燕等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名策鲂,他并不认同自己的出生地是张氏的祖源地,因此借着遍访各国、身居相位的机会,翻检查阅了秘藏于各国宫廷的珍贵典籍,最终考证出了清河才是天下张氏祖源地的证据,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祖辈、父辈的陵墓迁来清河,将清河当做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停泊栖息灵魂的港湾。(“策鲂公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遂以清河公为郡”。 明永乐年间《清河家乘》)

尽管张仪费尽心思考证到了当时处在赵国的清河,而在当时,他是没有能力将宗庙建设到祖源地的清河的。因为他是秦国的相,不是赵国的相,而当时的清河隶属于赵国。因此,他想做到这件事情,并不太容易 ,只能够借助同胞兄弟张撰的力量。

最早考证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张撰在清河一带是拥有爵位和封地的。张家自周朝时期起就拥有世袭的诸侯爵位,到了张撰这一代尽管已经日渐没落,但是依然有相当大的实力。尽管张撰无论是职务还是社会影响,都没有张仪大,但是这个人也是很有思想的,特别是在清河是天下张氏祖源地这件事儿上,与张仪高度认同。据《张氏总谱》记载,张撰“与齐国张仪同胞兄弟,叫他前来商议,在葬坟前故立一大宗祠……”

商周至秦汉时期,修建宗庙,行祭祀之礼,不仅是每个家族一等一的大事,有的则会上升至国家的层面,甚至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周礼》中,内容涵盖了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诸如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寝庙车马、典章制度等等,其中就特别提到了“五礼”。

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形成于西周时期。吉礼是祭祀之礼,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地、人鬼的祭祀典礼。五礼制度在春秋时期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的“礼崩乐毁”,但是,植根于帝王将相、上层社会心中的宗族观念,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因此可以认定,张仪、张撰兄弟立庙清河,是在经过充分认证、考证后的审慎之举。

最早考证出《天下张氏出清河》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转载自:清河信息港微信公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