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低、口感差、不安全?凍肉真的不如鮮肉嗎?

營養低、口感差、不安全?凍肉真的不如鮮肉嗎?


如果我問:這個五一,你家的餐桌上,會出現用凍肉烹製的佳餚嗎?

有人可能會趕緊說no no no ,我家不吃凍肉。

可見,網上曾流傳過的爆炸新聞“40年前的殭屍肉流入市場”還歷歷在目,即便後來被證實是烏龍,人們依然對冷凍肉心有餘悸。

縱然對凍肉有排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疫情期間,屠宰場停工,凍肉成了很多家庭的唯一選擇。


大家不買凍肉的原因是什麼?


2019年,中國農業大學針對全國各消費人群的凍肉消費意願,做了一份社會調查。

只有39.8%的受訪者表示曾買過凍肉,60.2%的受訪者表示不願意購買凍肉,

主要覺得凍豬肉“不新鮮,沒營養,口感差”。

最重要的一點,是覺得凍肉不安全。

記得在2015年,一篇名為《走私“殭屍肉”竄上餐桌,誰之過》的報道闖進人們的視線。

報道中描述道:“一些比年輕人年紀還大的’殭屍肉’通過走私入境,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宵夜攤、餐廳。這些肉有的來自疫區,有的嚴重過期,用化學藥劑加工調味品後居然搖身一變成為賣相極佳的美味佳餚。”

從此,“殭屍肉”這個稱呼與凍肉如影隨形。

而近些年來,關於凍肉走私的新聞也不在少數。凍肉的身份變得愈發撲朔迷離。

營養低、口感差、不安全?凍肉真的不如鮮肉嗎?

凍肉:我的身世比你想的要清白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不得不和凍肉來一次正面交鋒。

面對超市冰櫃裡一斤凍豬小排18元,比鮮排骨便宜一大半,人們開始猶豫。

其實啊,超市售賣的凍肉,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甚至還很清白,它主要有3個來源:

首先是國內大型肉類加工廠,比如專攻豬肉的“雙匯”,這些廠家都有自己的養殖場。

其次就是國家儲備肉。1979年,為了保證特殊情況下肉類的正常供應,中國開始建立了儲備肉制度,這就是“國家儲備肉”。這些儲備肉常年冰封於-18℃以下的凍庫中,每4個月會更換一次。

最後,還有很大一部分,是

從畜牧業發達的國家進口的凍肉。

營養低、口感差、不安全?凍肉真的不如鮮肉嗎?


為什麼凍肉這麼便宜?


正規肉類加工廠裡出來的肉價格並不便宜,便宜的是國家儲備肉和國外進口的凍肉。

國家儲備肉一般通過大量收購而來,而且會選擇在市場價格較低時收購。

因為購買量大,所以單價便宜,出售給消費者時,價格自然也不會太高。

進口凍肉一般來自美國、丹麥等養殖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的國家,相應的成本也更低。

所以,凍肉便宜並不代表“有問題”。


凍肉沒有新鮮肉好吃?


從正規渠道出來的、得到妥善冷凍處理的凍肉,其實很好吃。

營養低、口感差、不安全?凍肉真的不如鮮肉嗎?


科學證明,動物被宰殺之後,會釋放出大量的酶。進而把肉裡面各種有機化合物分解成乳酸和磷酸。

現宰的肉,在酸性化學物質的作用下,肉質僵硬,不容易煮爛,味道還有些微酸,甚至會產生有害物質。

但冷凍肉一般經過嚴格“排酸”處理

“現殺”的熱乎豬肉,會被妥善包裝,放入“預冷排酸室”。 隨後,室溫會在24小時之內勻速下降到4℃,好讓那些酸性物質(乳酸和磷酸)從肌肉中自行揮發。

排酸兩天後,這些肉會被放進低於-18℃的速凍製冷機器裡,瞬間冷凍。

那些味如嚼蠟的凍肉又是咋回事


冷凍技術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無霜風冷,一種是有霜直冷。

無霜風冷的技術之下,肉質裡的水分快速生成非常微小的冰晶,幾乎不會破壞肉的細胞,這樣的肉即便經過長時間冷凍,解凍後也能保持原汁原味。

有霜直冷的技術,則可以想象成慢速冷凍。這樣的結果是肌肉裡的冰晶“佛系生長”,慢慢變大,以至於最後壓破了肌肉的細胞,造成肉汁的流失。這樣的肉解凍之後,當然又柴又沒味道了。

營養低、口感差、不安全?凍肉真的不如鮮肉嗎?


此外凍肉不好吃,還可能是銷售、儲存環節的問題。

比如超市的冷櫃門反覆開開關關,很難保證恆定的低溫;菜市場裡的那些賣不完再拿回去重新冰凍的肉就更不用說了。

so,不好吃,不新鮮,真的不是凍肉的原罪。

這個五一, 如果你遇見便宜又好吃的凍肉,不要猶豫,買它買它買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構思網、央視新聞

作者:yishicank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