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這10條很接地氣的實操經驗,能為養老院化解掉很多風險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辛辛苦苦幹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這是很多養老院遇到事故風險後的真實寫照。平常兢兢業業替忙碌子女盡孝,一遇到事故糾紛,養老院立刻變成了弱勢群體。

無論合同裡如何明白地寫有約定條款,無論發生的事故養老院是否存在責任,到頭來都需要賠錢了事,更甚者還可能關門停業。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一個風險處理的案例

張姐是養老院的老員工了,早上去李爺爺房間做晨間護理。進屋則驚呆了,退出來捂著嘴就給院長打電話:“李爺爺在地板上不動了,王院快來啊!”

李爺爺81歲,右側失去行動能力,臥床5年,住到養老院2年多。最近天氣變冷老人的身體狀況也日漸惡化,醫生表示可能時日無多了,只是沒想到這樣一位燈盡油枯的長者會蜷縮成一團,冷冰冰的躺在地上。

“怎麼辦?”張姐最是瞭解李爺爺和他們一家人。李爺爺的家人看起來好說話,其實是很較真的人,每次來都提很多意見。這要是鬧起來怎麼辦,做為李爺爺的護理員她好怕、好擔心,且早沒了主意,只是看著王院長打電話。

王院長定了定神,在屋子裡走了好幾圈,讓張姐把洗浴車推了過來。然後把李爺爺放上洗浴車推到了洗漱間。醫生早就等在那邊,並掐著表,然後三人將李爺爺的遺體泡在溫水的浴缸中。

此時,王院長思量了些許撥通了李爺爺女兒的電話:“喂,李姐吧,我是王院長。李爺爺早上起來就不太好,老人家一直說要見您和兒子。醫生判斷家裡人最好都來見一面。”“嗯,好的,我們會一直陪著他,您彆著急。”

放下電話,王院長快步來到李爺爺的房間,老人家穿好了衣服,平躺在床上,然後三人一同按摩給遺體松活關節。護士也把各種測量一起都擺放進來。“開下空調,溫度高一點,再給李爺爺的茶杯泡上。”

王院長關上窗戶,思忖了以下。“張姐,這裡沒你的事兒了,今天你休息一下吧。”張姐含著淚“哦。”了一聲向門外走去,剛到門口就迎面撞上了李爺爺的女兒。

張姐悲從中來,什麼都沒說抱住對方大哭起來。李爺爺的女兒也瞬間哭了,和李姐抱在一起流淚不止,都不敢看房間裡的父親一眼。隨後李爺爺的2個兒子也來了,三人才結伴進屋,摸著老年人家漸涼的遺體怔怔不說話,只是流淚。

王院長說道:“李爺爺走得很安詳沒有痛苦,最後還誇大兒子買的茶葉最合心意。”老大捧起父親的茶杯喝了一口溫熱的茶水,穩定好情緒:“我們全家人都很感謝院長和各位工作人員,真是給你們添麻煩了。”

王院長獨自踱步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哆哆嗦嗦的摸出一根菸抽了起來,才想起自己戒菸好多年了,不禁發現臉上全是淚水。


這是很多養老院離奇故事中的一個,作為養老從業者能夠理解王院長焦灼的心態,但是作為養老院的一名管理人員,老人死後第二天才被發現,足以說明養老院的管理上有問題,而老人死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不甚恰當。

對於不直接參與運營的人來說最多隻能做到唏噓不已,可要如何從故事中吸收經驗,逐步做好養老院的風險管理呢?我們需要科學管理進行風險分析,也就是“悲劇裡面挖掘出來的學問”。

風險任何時候都不可能為零。我們要考慮的是:第一,把風險降到最低;第二,風險發生了怎麼處理。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事前風險防控

1.養老機構提供的是有限服務,不是無限服務

很多養老機構在前期營銷時一直宣傳“我什麼都能幹、什麼都能管、什麼都答應”,這是為了入住率。為了入住率把有限的服務說成無限的服務,就給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2.上門訪視

無論客戶及家屬在機構說得多好,一定去看他所處的小區,上門看他的家庭環境、周圍鄰居的情況,可以對客戶及其家庭做出基本判斷。否則僅憑面對面交流,有些情況養老機構無法掌握。

3.延遲簽約

因為把入住率放在第一位,我們總是習慣於“好不容易來一個,什麼樣都要收住”。需要14天甚至更長的觀察期,不要那麼急著簽約,簽約一定是最後一件事,不要為了入住率在前面就急著去做。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4.全面評估

只評估身體狀況是一個大誤區。我們的思維邏輯是:身體狀況評估與護理級別相關,護理級別直接與收費相關。這樣的評估就徹底錯了,我會把對老人身體狀況的評估放到最後,而不是第一位。

首先,家屬的觀念及態度的評估。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原則。老人子女左右老人的錢,左右老人是否入住,左右所有事情。評估家屬的觀念及態度比評估老人身體狀況更重要,後者是很簡單的事。

其次,對老人的精神評估。精神狀況有可能會導致後續特別嚴重甚至無法處理的後果。

再次,經濟狀況評估。如果沒人為老人支付費用,養老機構賠死了,如果有三位老人被遺棄,讓你養一輩子,又趕不出去,你就沒法幹了。

第四,社會背景評估。

包括客戶的受教育程度、過去的職位、社交圈、身份改變等。這些情況決定客戶是否知書達禮好溝通。不要說北大、清華的教授,具備一定的受教育背景和程度,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的人,與其溝通的風險相對都會小很多。

最後才是身體狀況評估。我們往往特別注重身體狀況評估,恰恰是重要性排在最後的一件事。

前四項評估的結果決定未來發生風險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通不過,身體狀況評估與否都沒有意義,因為你已經判斷不能收。所以,再次強調:在事前,為了入住率什麼客戶都收,飢不擇食,後果就是巨大的潛在風險。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事中風險處置

從養老機構老年長期照護來講,事中有五大風險:壓瘡、噎食、跌倒、自殺、出走。全球任何一個機構的風險都會發生在這裡,不管如何規避,無法100%保證不發生。事情發生時要採取策略。

5.首先要及時報警、救助

這是我們必須做的,否則家屬一定會和你拼命。

6.處置過程中注意留痕

我個人認為,做好報警、搶救的同時,一定要想辦法留下痕跡、證據,不要只顧著忙,最後沒法說。幾點幾分發生的、電話幾點幾分給家屬打的怎麼打的、人怎麼來的,現場是怎樣的情況,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都要清楚。

口說無憑、眼見為實,說的沒有看到的有說服力,最好能確保調出監控證據,結合照片、嘔吐物、碰倒著的物體,全部留痕(國外就是這個術語),這就是證據,將來在法庭上用得到。

7.統一口徑,一人發聲

事發後一定要一個人描述。很多風險案例中經常是一個人說一個樣兒,這是最大的敗筆,埋下很大隱患。舉個例子,事發時場面很混亂,有很多人,家屬問小張,小張說一個;再問小李,小李又說一個,五個小時內五個人說了五個故事,這就是養老機構的最大風險。

所以,機構在風險發生的機制上應該明確:當風險發生時,當事人只能有一個人說話,其他人閉口不言。這是一個工作機制,誰在現場誰主導。

比如,值夜班的人有一個經理或其他負責人員,要養成一個人完整地描述事情的習慣,因為每個人經歷的不一樣,多人說話會有多個瑕疵,被家屬抓到,告你就可能完全成立。

國外的律師告訴當事人,問你所有的話回答就是“是”或“不是”。我在律師事務所工作過五年,也告訴我的當事人絕對不能隨便說話,只說“是”或“不是”,多一句解釋就可能留下證據、痕跡。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化解風險 ‖ 10條養老院實操經驗


想處理好事後,功夫都在事前

事後溝通很重要,溝通好了皆大歡喜,家屬會理解你;溝通不好一切都有問題。

8.事前達成共識很重要

養老機構不是保險箱,一定會發生事故,應該在老人入住的事前就把風險溝通清楚: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處理?你會怨我們嗎?你會投訴或者你希望我們怎麼處理?

如果你問了這些並且留存痕跡,比如錄音錄像,事發後家屬要打官司,你就在法官面前展示痕跡。這是老人入住前雙方達成的共識,沒有共識老人就不能接。

什麼叫共識?就是我們盡最大努力照顧好老人,但是風險不能是零,一旦發生問題,尤其是老人自己的問題,如站或坐的時候不小心發生問題,即使發生在家裡,子女也沒有辦法,機構和子女是一樣的處理方法。

我們總是事後與家屬深入溝通,因為要賠錢了,緊張得不得了,能不能把這個工作往前提?對任何一個客戶,國外叫個案管理,意思是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都是一個特殊的案例,要做所有的評估,留下記錄、痕跡,這樣才有可能把風險和賠付降到最少。

9.觀察力培訓是事前的重要功課

機構的一線人員比領導者更需要具備一些觀察力和判斷力,他們是觀察力培訓的主要對象。我們通常只培訓翻身、拍背、餵食、移動等,很少很細緻地培訓他們的觀察力。

觀察力不是一天、兩天能有的,而每一個員工尤其一線員工必須具備這種觀察力,有些事情員工個人解決不了,但必須會看、會聽、會思考、會反映。

觀察力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能夠判斷出照護對象有可能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如老人的情緒情感等,這是一般的觀察力;更進一步的觀察力是比如知道心梗、腦卒中、精神病發生時是什麼樣,傷人的前兆是什麼。

老人這兩天總叨咕:我也該走了,這麼大歲數了,活得沒意思了,歸置東西、翻舊照片,這是很明顯的自殺傾向。如果你沒有相應的觀察力,怎麼會想到他第二天跳樓了呢?沒有一位老人在自殺之前和正常人一樣,第二天就跳樓了,一定會留下痕跡,需要觀察出來。

10.老人情緒觀察和管理

老人最近情緒變得很煩燥,與人溝通不停地找茬兒,這個突然的變化是精神問題,還是一般的情緒問題?所以我們講心理慰藉,和老人摟摟抱抱。要建立一個培訓體系,對員工進行系統性、連續性、週期性的培訓,教給各類員工去掌控、觀察、判斷。

真正的培訓需要靜下心來,就風險問題做一個系統的梳理,做好課程設計、問題設計、場景設計,讓員工建立一個非常牢固的概念:要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反映,把所有風險控制在萌芽之中,危害降到儘量小的程度,這是管理者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天天在一線看著老人,好幾百人你看不過來。這個培訓要更務實、更接地氣、更踏實、更有專業性地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