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你是否也有以下煩惱:

孩子吃個飯滿屋子跑,邊玩邊吃。“你能不能給我坐那好好吃飯。”

刷個牙,各種威逼利誘,孩子還是逃走。“你能不能好好刷牙。”

大人晚上困得要死,孩子還上蹦下跳瘋玩不停。“求求你睡覺吧。”

孩子玩個玩具,家裡跟戰場一樣,心累的不想收拾,只想矗立在風中凌亂。

......

再看看別人家的娃,有時候真覺得自己養了一個假娃。

你是否也有這些焦慮:

孩子出生之後,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不能把孩子養的健康樂觀。

孩子上了幼兒園,擔心孩子在學校被欺負,老師對孩子不好。

擔心以後能不能上個好的小學,中學,高中,擔心孩子以後的工作、戀愛。

......

以前煩躁媽媽的各種擔心嘮叨,現在自己也變成了媽媽那樣。

為什麼會這樣?界限不清。

我們努力給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努力培養高情商、創造力強的寶寶,各種督促讓我們變得疲憊不堪。如果給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邊界意識,他們就可以自己來做這些,不需要我們拿著小辮子催趕。

孩子主動學習,自由成長,發揮他們的天性,父母只需提供資源,樂的清閒,這似乎才對吧。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探討下,0-3歲寶寶的界限建立。

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什麼是界限

大家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在課桌上畫的“三八線”麼?畫一條線,一邊是你的地盤,一邊是我的地盤,我們互不侵犯。

對,這就是界限,或者說邊界,是區分父母和孩子的一條界限。分清楚哪些事情是孩子的,哪些事情是父母的,不能插手彼此的事情。

界限是愛、是信任、是規則。我們給孩子畫一條線,界限之內是孩子獨自的空間,隨意給孩子創造,做什麼都行,父母不可以干預。但同時,這個界限也是約束之線,讓孩子知道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界限一定是雙向的,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清晰的界限,是為了讓孩子做自己,而不是為了去束縛孩子。

界限讓孩子學會說不,拒絕讓自己委屈的請求,拒絕陌生人對他們身體的觸碰,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害。界限讓孩子擁有自由、創造力、責任感,讓他們產生內驅力,自己主動學習,主動做事,成長為獨立的個體。

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無界限,易痛苦

1.無界限,孩子自信低

當我們苦惱自己的孩子不自信時,是否想過,孩子的自信可能就是被我們破壞掉的。對,是你,是我們這些偉大的父母,無意識的破壞了孩子的自信。

這個場景你可熟悉:

“月亮怎麼是綠色!”

“你怎麼能這樣畫,應該這樣畫!”

“兩個耳朵怎麼粘一邊了,你的耳朵是長一邊的麼!”

孩子畫個畫,做個手工,玩個玩具,大人在旁邊指指點點,按照成人世界的標準要求孩子。

前幾天帶兒子在商場玩遊戲機。五塊錢40個球,球穿過左右擺動的橋,順利進入底部的洞算贏。我兒子每週都要玩一次這個,十個球運氣好的話能進四五個,連續七八個不進球是正常發揮。

在我們旁邊也有一個孩子在玩,他媽媽的指導不絕於耳,“你看準啊”,“你這樣咋進球”,“不是跟你說了要看準,你聽不懂嗎”……

這位媽媽的指導成功吸引了我兒子,兒子一邊看著他們母子,一邊放球,竟然進球了。這樣都能進球,已經好一會不進球了。

那位媽媽的指導,也成功的讓他兒子變得畏手畏腳,身體僵硬的站著,放球的動作都遲緩了。最後小聲的說“媽媽,我不玩了”。

孩子不是橡皮泥,你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孩子是一個有自我個性的獨立個體。父母這樣的諄諄教導,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什麼事都做不好,遇到點小困難就放棄,求助父母。

請相信自己的孩子。

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2.無界限,孩子獨立性受損

不是孩子不獨立,而是我們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我們樓上的一個小男孩,今年9月入園,去了四天,被老師間接勸退。老師說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脫褲子上廁所。於是在孩子多老師顧及不來的情況下,老師直接不管這個小男孩了。父母一氣之下,給他換了一個私人小型幼兒園,一班只有5個孩子。

我們不談這個老師的做法是否對。我們來談自己的孩子。如果全班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只有我們的孩子不會,老師大概率是不會喜歡咱們的孩子的。

怕孩子吃不飽,怕孩子飯沒吃完就涼了,餵飯,追著喂。孩子已經穿的很厚了,還要再裹一件。孩子努努力可以自己拿到的東西,幫他送到面前。

邊界不清,事事包辦,大人累,孩子自理能力喪失。

3.無界限,破壞親子關係

界限是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一條線。界限不明,我們就很難做到互相尊重。孩子想學街舞,我們非要孩子學芭蕾。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期望,我們生氣,暴怒。孩子和我們對抗,雙方都陷入痛苦。

前一段時間,同事家的孩子高考復讀。在學校報名的時候,她和身邊一個男生閒聊。這個男生已經讀了一年大學了,實在不喜歡所學專業,感覺太痛苦了,就退學回來重新復讀。沒錯,那個專業是父母選的,沒有尊重他的意願。

我們大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總希望孩子一輩子走的順坦,步步為贏為他們規劃,讓孩子按照我們認為好的路線成長,然而我們卻忘記了,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

不要把我們大人未完成的夢想,想過卻沒有達成的人生,以及自己的期待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

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建立界限意識,父母孩子都輕鬆

只有界限清晰,孩子才能在自己的獨立空間,鍛鍊各種能力。父母只有清楚了邊界,才不會干涉孩子,把自己累死。

1.建立吃喝拉撒睡的界限

吃喝拉撒睡是孩子的基本日常,保障孩子身體的根本。我們來重點說說吃,這個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覺得有營養的東西必須要吃,強迫孩子吃。孩子吃著玩著,就追喂。不追喂,就把電視、IPAD或者手機開著,讓孩子安靜下來吃飯。

這些都是邊界不清,父母入侵了孩子的邊界。吃飯是誰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吃飯本身是一種很幸福的享受。結果變成了一種強迫,一件可以講條件的事情。這樣吃,能不累麼?

那我們該怎麼樹立明確的界限呢?家長來決定孩子吃什麼、何時吃、吃飯時的規矩,孩子來決定吃什麼,吃多少。

作為家長,我們要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食物,肉蛋奶,水果蔬菜,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避免高糖、高油,過度烹飪加工的食物。三餐的時間儘量固定,讓孩子有吃飯時間的意識,到這個時間點,坐下吃飯。

另外,也要制定用餐規則,比如正餐時間不可以吃零食,吃飯時間不可以看電子產品,吃飯不可以大聲的吧唧嘴發出聲音等。注意一點,吃飯時間不談不愉快的事情,更不要批評孩子。

一旦開始吃飯,父母就不要干涉孩子。吃不吃、吃什麼、吃多少,孩子說了算。有些父母會擔心這樣做,孩子會挑食、偏食,影響發育。

德國有一個叫克拉拉·戴維斯的醫生,曾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給三個7-9個月的寶寶提供豐富的食物,在半年內讓他們自由選擇食物進食,半年之後,再次測量,這些孩子們並沒有營養不良,他們的發育、外貌、體重、精神面貌都是最佳的狀態。

所以,我們可以相信孩子自身內在的調解系統。

精心準備一頓飯,孩子不喜歡吃,著實很傷媽媽的心。但這並不是我們強迫孩子吃飯的理由。我經常遭遇這樣的尷尬。工作日沒時間給孩子做飯,週末我就裝慈母,網上搜些食譜做給孩子吃,有時候孩子不買賬,真的挺傷心的。

這裡,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食物種類豐富,做法簡單些就好。做飯的時候,按照彩虹色準備黑色、紫色、紅色、黃色、綠色、白色,都要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營養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的做法就很贊。媽媽把家裡吃的飯和食材打印成圖片,讓寶寶像在餐廳吃飯一樣拿著圖片點餐,媽媽照著寶寶點的食物準備就好。這樣就最大化的避免準備了一堆食物,寶寶不吃,家長鬱悶。

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著眼於眼前的一碗飯,應該著眼於孩子整個成長期的營養是否均衡。同時,把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

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2.建立身體的界限

①保護孩子的隱私部位,拒絕別人玩弄。

這個主要是針對男孩子的。一些老人逗孩子,會去觸碰孩子的隱私部位。當我們礙於面子不能阻止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給孩子穿開襠褲。穿了開襠褲,就裹上尿不溼。總之,最好不要在外面,在家裡人多的時候,讓孩子暴露隱私部位。

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紙尿褲包裹的這個地方,是不可以給人看,給人摸的,包括爸爸媽媽也不可以。這也是性教育的一部分。

對於女孩子來說,不穿開襠褲,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部位,也是為了隱私部位的衛生。

②幫助孩子拒絕別人對其身體的觸碰。

很多人見到孩子喜歡捏孩子的臉啊,接過孩子抱抱,有時候孩子是抗拒的,但是父母大多時候都會說,“沒事,奶奶就是抱抱你”,“這有啥,阿姨就是摸摸你”。當你告訴孩子不可以讓別人觸摸他們隱私部位的時候,這個時候又這樣對孩子說,孩子會不會矛盾呢?

所以,當孩子不願意被人摸臉被人抱的時候,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同時幫孩子拒絕,“我孩子不喜歡這樣”。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說拒絕的話很難,但是為了孩子,請先自己學會說不,再教孩子學會說不。

③父母對孩子的愛撫要有尺度。

之前網上引起網友熱議的一個短視頻:在動車上,一個男人抱著五六歲的女兒,親吻女兒的臉部、頸部,手把孩子背部的衣服都撩起來了。女兒似乎還在隱約的說,“爸爸,疼,不要摸我屁股了”。很多網友認為,這樣寵愛女兒的方式太過了。

我們對孩子愛的撫摸,在一歲的時候,可以不用太在意什麼,因為1歲之前的孩子需要大人對他們身體的觸碰來感受愛。但是一歲之後,我們就要注意我們的行為了,親親寶寶要有分寸。等到孩子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出現,我們最好先問一下孩子,“我可以親你嗎”,我一般都會被我兒子無情的拒絕。

我們幫孩子建立了清晰的身體界限,孩子自我保護意識才會加強。

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3.建立生活節奏的界限

固定的時間睡覺,固定的時間起床,固定的時間出門玩耍,這就是生活的節奏。1-2歲的寶寶,一般就會有比較固定的生活節奏了。

生活節奏的相對固定,會讓寶寶可以預知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讓寶寶有安全感。無序混亂的生活,會讓寶寶掌控感變低。

固定的生活節奏,也會讓媽媽們騰出一些細碎的時間,做做自己的事情,享受自我時光。對帶娃辛苦的媽媽來說,自我時光是一種很好的調劑,讓我們有耐心去面對孩子。

那麼,怎麼樹立生活節奏呢?

第一,不要輕易打破孩子的生活節奏,大人儘量隨著孩子的節奏安排日常活動。比如晚上出去聚餐或者見朋友,儘量不要玩到很晚才回家。近距離的出門,比如去海洋館啊,動物園啊,要考慮到孩子吃飯睡覺的時間點,安排合適的行程。

第二,經常的跟孩子溝通。比如臨時一些突發事情,要及時的給孩子說。晚上住酒店或者朋友家,也要提前跟孩子溝通下。

當然,生活節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保持大致差不多的固定就可以。

寶寶餵飯難刷牙難睡覺難,為何當媽如此之累,界限不明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靈魂。從小培養孩子的界限感,作為父母就可以少操很多心。幫助孩子建立界限,保護孩子的界限,讓孩子獨立於世做自己,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參考文獻: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德] 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德] 哈特穆特·莫根羅特。

《為孩子立界限》[美]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