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则宁,静心即是归处!

心安则宁,静心即是归处!

静是韧性的智慧,安静,是刻在骨子里的风度与优雅。

生活在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皆是心的写照,看似不痛不痒,却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人说: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做一个安静的人,不随意评断他人,才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分寸。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沉默,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为人处世,多一份沉默,还自己一点清静,每个人活在世上,其实做好自己就够了。多关注自己的生活,与你无关的事别问、别想、别说。做一个安静的人,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万物静观皆自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问出身、不媚世俗,自我就是最坚韧的风骨,静好就是热爱世界的态度。很喜欢程颢的一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方能心如明镜,照鉴万物。

于是,人间最细微的地方,哪怕是篱边的小草,月光下的虫鸣,临水花枝的倒影,在静的人眼中,都是妙不可言的境界。然而,人间是喧闹的,我们又不能逃到深山空谷中去,唯一的办法,就是闹中取静。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则悠然共逝,雨滴则泠然俱清,鸟啼则欣然而会,花落则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生机?”无法从喧闹的尘世中跳脱出来,不妨以静坐之法,从热闹处回归到生命的本真里,为浮躁的心灵养一方净土。

正如梁实秋说:“只要内心清静,即便在市廛里,陋室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所以,“真正的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放下,心净人自静。“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心界空灵,即使身在闹市,也是清静人,时时能进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境界。

滚滚红尘,名利诱人,学会闹中取静,才是安身立命的功夫。静里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安静的美,胜过一切。安静,自有天地。有时觉得周遭车鸣人语太吵闹,会关上窗户、手机静音,播上几首舒心的音乐,专注在一本书、一道菜、一杯茶。《徒然草》里提到:“欲使心无烦恼,以独身自处最佳。”看似独处,却有着一个人的热闹。

天地不在身外,藏在了心里,为书中的情节心动、落泪,为菜品的美味神魂颠倒,从茶香神思回云雾深山,感受流水缓缓。寻得一方安静已是不易,守住更是需要勇气。

安静安静,心安了,人便静了。

安静的人,从来不以外在的声势压倒对方,反而内心有股专注的力量,让人敬佩。做一个安静的人,往往是内心足够强大。有实力让争议安静,又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安静。所以,越是安静的人,其实越有力量。不追求于向全世界展示“我是谁”,反而把自己放在很低的姿态,去观察这个世界,找准位置成为自己。

只等为你而来的机遇和知己,又避开了无趣的打扰和拥挤,安安静静,真的挺好。

有一种安静的美好,叫“我与谁都不争,谁与我争都不屑”。宇宙万物皆以“静”为常态,声音生于静,最后也复归于静。可见,安静本身就是宇宙间最和谐的姿态,动荡和声张都只是短暂一瞬。人生难免起起落,输赢只是你的心态。

安静安静,心安了,人便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