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石義雄: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不是創業家的私財

  心中一直有一份祈禱,希望立石義雄先生能夠挺過這一難關。但是,昨天(4月21日)一早得到消息,老先生走了。

  雖然未能去探望他,但是,我能想象,他走的那一刻,身上一定是插滿了管子,身邊也一定有一臺ECMO。

  老先生一定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會以這麼一種方式,告別自己的人生,離開這一個世界。

  4月初,傳出立石先生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心裡一驚,80歲老人,能挺過去嗎?

  京都有很好的醫院,而且治癒過不少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期望能夠出現奇蹟。但是,櫻花飄零,老先生也去了天堂。


立石義雄: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不是創業家的私財


  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不僅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的底蘊,而且也孕育了許多著名的企業。京都人說,在京都,有兩大財界領袖,一位是京瓷公司創始人稻盛和夫,另一位,便是歐姆龍的掌舵人立石義雄。

  立石義雄比稻盛和夫小几歲,論輩分,他小於稻盛和夫先生。

  京瓷是稻盛和夫先生親手創建的,而歐姆龍是立石先生的父親創建的。雖然如此,立石先生在京都經濟界與財界的地位,是“新歐姆龍”的創建者,也就是說,沒有立石先生,就沒有歐姆龍今天的輝煌。

  立石先生的父親立石一真於1933年,創立了歐姆龍的前身“立石電機”公司。家裡有7個兄弟,立石先生排行老三。父親看中了他的機靈與執著,在他從同志社大學經濟學部畢業的那一刻起,就直接安排他進了公司,當作接班人培養。

  父親退下來之後,按規矩是長子當家,立石先生的哥哥立石孝雄當了社長,而他當了專務董事(副社長)。

  立石電機公司以研發生產傳感器等精密設備零部件為主,在日本業界,素有“東有索尼,西有立石”之稱。


立石義雄: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不是創業家的私財

歐姆龍公司總部


  1987年,哥哥退居二線,立石先生出任公司社長,那一年,他才47歲,在日本的經濟界,他屬於“年輕的老社長”。

  關於立石先生,日本財界有一個傳說,說他上任之後,幹了一件事:把使用了半個世紀的“立石電機”公司的名稱改了,改成了“OMRON”(中文名“歐姆龍”)。改名的理由是“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不是創業家的私財。”

  當社長16年,立石先生實施了兩大改革:第一是將產業從從傳感器、繼電器等控制儀器零部件生產,擴大到電子零部件和助聽器、ATM機、車站自動檢票機等產品。第二,積極向中國投資,拓展中國市場,將歐姆龍的海外營業額提高了4倍。整個公司的營業額提高了1.9倍,最高營業額曾達到5300億日元(約350億元人民幣)。


立石義雄: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不是創業家的私財

歐姆龍研發製造的車站自動檢票機


  2003年,他把社長位子讓給非立石家族成員的作田久男,自己擔任公司會長。2011年開始擔任名譽會長。

  立石先生長期以來作為日本關西重要的財界領袖,擔任過關西經濟聯合會副會長,並從2007年開始擔任京都商工會議所會長,一直到今年3月為止才退任。立石先生不僅著力於培育京都的中小企業,熱心於弘揚和保存京都的傳統文化,同時為日中經濟交流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沒想到,會長一退任,他就進了醫院,最終沒能出來。

  我是在10年前的一次會議上,遇到立石先生,當時看到的名片,是歐姆龍會長、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副會長。

  他問我是做什麼的?我說我們辦了一份小報,叫《中國經濟新聞》。

  立石先生聽了,說:“你給我寄來,我要看看。”

  報紙寄給他後,他寫來一封親筆信,說看了之後,覺得很有價值,能夠看到許多在日本看不到的中國經濟信息,並提出要訂一份。

  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立石先生一直是我們《中國經濟新聞》的忠實讀者。

  2014年5月,我去京都,突然好想拜訪他。聯繫了他,老先生特地在歐姆龍公司總部辦公室裡見了我,跟我聊了自己對於中國、對於中國經濟的許多認識與建議。本來想寫成一篇採訪稿,但是因為有些話題敏感,老先生最終沒有同意發表,成了一件憾事。


立石義雄: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不是創業家的私財

立石先生特別喜歡日本的能劇

立石義雄:企業是社會的公器,不是創業家的私財

他說,能劇可以演繹不同的人生(照片攝影 末原美裕)


  今天寫下這一篇文章,是對老先生的一份追思與哀悼。人都會離去,只是上蒼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間,讓他匆匆地離開了我們,除了傷感,別無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