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成為上至皇家至尊下至風塵女子頂禮膜拜的武聖和萬能神

浩瀚歷史,燦爛星空,要論爭天下之奇局,巨星閃爍之耀眼,當數春秋戰國與魏、蜀、吳三國。春秋戰國,滿腹經綸的士人,經世致用、渴望建功立業者掀巨浪於王庭,謀變法於諸侯,修內政於士民,揮鐵騎於原野;埋頭著書立說、奔走傳道者,搖唇於學舍,競心智於萬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文化的根基,誕生了各個學派的祖師爺,特別是出現了燭照千秋的中華民族的精神領袖“文聖”孔子。三國爭霸,草莽崛起,豪強並立,風雲際會,百變奇局。謀臣羽扇綸巾,“謀己”、“謀人”、“謀天下”,實踐著飽讀前人的經世致用之學,謀千秋偉業於亂世;武將橫刀躍馬,以“忠”、“義”、“勇”、“信”“立己”、“立人”、“立天下”,廝殺於陣前,揚威於戰後,經過歷代演繹特別是經“古今為小說之一大奇手”羅貫中撰《三國演義》推波助瀾,集仁、義、禮、智、信、勇為一身的草莽英雄關羽由默默無聞、軍功並不顯著的戰將直線上升為儒、佛、道、士農工商、三教九流、黑白人物無比尊崇的“武聖”,與“文聖”孔子並列且在草根階層家喻戶曉、影響深遠,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偶像,演繹著中國人的英雄情結,演繹著意識形態領域樹典型為我用的歷史軌跡,演繹著中國文化價值的歷史符號。

關羽為什麼成為上至皇家至尊下至風塵女子頂禮膜拜的武聖和萬能神

漢末亂世,群雄紛爭,波瀾起伏的歷史事件將渴望建功立業的布衣英雄推向前臺,使得關羽這位出身山西解良(今運城)的販夫走卒,亡命天涯後與劉、張桃園結義, 在匡扶漢室的大旗下參與十七路諸侯的討董戰爭,並在“溫酒斬華雄”中一鳴驚人,展示百萬軍中輕取上將人頭的高強武藝,蜚聲各路諸侯,直到水淹七軍展示戰役指揮才能的人生顛峰。歷史上的關羽戰功並非首屈一指,經羅貫中集民間大成的演義,他仁、義、禮、智、信、勇集於一身,捨棄曹操給予的榮華富貴,不畏艱難千里尋兄突出了他的“仁”;桃園相交至死不渝,華容放曹、寧負軍令以報曹操厚待之恩突出了他的“義”;秉燭達旦、守護皇嫂、萬事不敢獨專體現他的“禮”;夜讀《春秋》、水淹七軍突出了他的“智”;單刀赴會表現了他的“信”;“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斬文丑演繹了他的神勇。一系列繪聲繪色的故事傳說使他成了中國百姓英雄情結和中華價值觀的文化符號。不同境遇、不同需求的人們在見仁見智的解讀特別是在官方和儒、釋、道樹典型為我用和民間百姓尋求英雄保護的造神運動中,由人變成了神,享受不盡的香火,經受虔誠的跪拜。

我曾到過梓潼縣七曲山大廟,看到那裡的關帝是金臉,悖於常識中的紅臉,很是不解。後經人解釋,才明白在這裡認祖歸宗的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為表明他出身高貴、在成都當大西皇帝有歷史淵源,認了供奉在這裡的文昌帝君張亞子為“始祖高皇帝”,在張獻忠為我所用的邏輯裡,既然咱家祖宗文昌帝君是金臉,武聖關羽當然也應該塗成金臉了。為什麼歷代戰功卓著的武將層出不窮,惟獨關羽獨享尊榮?究其原因,除了歷代民間藝人和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文學傳播奠定了他家喻戶曉威名遠播的基礎,也是上至統治階層下至黑白兩道各取所需的解讀結果。如北宋末年,國力日下,軍力不振,金軍揮兵南下,紙醉金迷的冗官和久不經陣的兵士難擋其兵鋒,一敗再敗,以至國無寧日,宋室江山岌岌可危,“文聖”孔子已不堪用,急需樹立一位在民間有廣泛影響的忠勇戰將激勵士氣、鼓舞民心,於是宋徽宗三次追封關羽為忠惠公、武安王、義勇武安王。他的王位歷經兩宋、元朝,至明萬曆十八年被神宗敕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地位再次上升。萬曆四十二年又被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將關帝屆定為武廟,由此,中國的精神偶像有了文武二聖。清代統治者對其更是頂禮膜拜。

不僅統治階層彰其忠義,儒、釋、道三教也因其影響的廣泛性,將其納入自身體系以其身教擴大自身教義的影響。儒家認為關羽獨得《春秋》大義,尊他為“文衛聖帝”、“武聖”。佛道兩家也是將其納入護法神,佛教尊為“伽藍神”,道教敬為“關聖帝君”或稱“三界伏魔大帝”。民間幫會供其為“主神”以彰顯義結金蘭、同甘共苦,生死相隨,工商業者供其為招財進寶、守護家業的武財神。

關羽如此廣泛地被各個階層、各個行業接受,成為廣受香火的萬能神和中國百姓的精神偶像,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奇觀,究其原因,首先在於關羽身上具備中國文化價值的道德光輝。其次在於民間藝人特別是羅貫中《三國演義》栩栩如生的描繪將他的忠義神勇、知恩圖報、知禮重諾、富貴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性格依附於一個又一個諸如“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 騎”、“刮骨療傷”、“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生動形象的故事中聲名遠揚,成為中國百姓英雄情結的文化符號。再就是他身上的道德品格、文化價值契合了人們構建人際交往的道德秩序的內在需求。孔子之成為“文聖”,正是由於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學說構建了封建統治者需要的社會政治和道德人倫秩序。而歷史上一些戰功卓著的忠義戰將比如秦叔寶、岳飛等等經文學演義在民間也有廣泛的影響,秦叔寶成為守護老百姓家門的門神,一些地方建有嶽王廟祭祀岳飛。特別是岳飛,是兵家精忠報國的精神偶像,漢族老百姓心中赤膽忠心、智勇雙全的民族英雄,在成為“武聖”的路上是關羽最強的競爭對手,但他“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並不符合入主中原的蒙古族、滿族等少數民族統治者的胃口,缺少國家機器這個最強大的推手,因而在樹立身教偶像的過程中讓關羽勝出。馬背得天下並不能在馬背治天下,清王朝用關羽這個精神偶像融合漢文化緩和民族關係,因而“武聖”造神運動在清朝達到了頂峰。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這裡得到了驚人的解釋。修身、齊家、平天下,關羽身上的美德是一把精英草根、三教九流都用得著的道德尺子,關羽自然成為誰都想立想拜的神。

關羽為什麼成為上至皇家至尊下至風塵女子頂禮膜拜的武聖和萬能神

漢後三國與春秋戰國一樣,是中國歷史上群星燦爛、群雄紛出的亂世,雖說那些英雄霸主、謀臣武將只是春秋戰國學說的實踐者,雖說“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但深深烙印在中國百姓心中的那些膾炙人口、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人君、賢臣、悍將,在世人的不斷解讀中演繹出多少熱血沸騰的故事!那“三國”的廝殺聲註定要成為中國老百姓揮之不去的鼓聲,那位被上層社會、草根階層、三教九流廣泛接受的“武聖”關羽,註定要在中國社會的生活中為中國百姓留下千古不朽的身教典型和精神偶像,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