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從大年初一上映開始,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掀起一股觀影熱潮。流浪地球不負眾望拿下眾多票房紀錄,堪稱國內科幻片特效,口碑之最,甚至很多人拿流浪地球與諾蘭的星際旅行做對比。筆者也是第一時間到電影院去觀看了這部影片。看完之後,我被影片恢弘的畫面所震撼,久久不能釋懷。看完影片之後,筆者發現電影裡面有好多的專業詞彙,比如紅巨星,希洛極限等等。我在查閱大量資料之後整理了電影中的幾個物理學名詞,不專業之處還請見諒。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先大致瞭解下恆星的演變規律

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插個題外話,天上的星星都是恆星嗎?答案是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所看到的星星都是恆星,但是不都是恆星。星星還包括行星、恆星、彗星等)。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紅巨星

從恆星的演化規律上來講,太陽是會有隕落的那一天,不過是在遙遠的50億年之後。簡單來講,當太陽核心中的氫燃燒殆盡,釋放的能量進一步升高溫度,點燃太陽周圍的氫殼層,然後太陽迅速膨脹,便會成為一顆紅巨星。有理論認為,太陽演化生成的紅巨星非常巨大,最遠能夠膨脹到地球軌道。其實,早在太陽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脹的紅巨星烤乾,更別提流浪地球了。我們可能聽說過各種版本的"世界末日",但太陽成變紅巨星引起的"世界末日"肯定是必然會發生的!劉慈欣以太陽變紅巨星這個知識點為基礎,寫出了著名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講述人類發現太陽要變成紅巨星時,可見電影的背景設置還是非常嚴謹的,光憑這一點就要給流浪地球點個贊。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太陽演化生成的紅巨星非常巨大,最遠能夠膨脹到地球軌道

氦閃

上一段我們提到了太陽最終會演變成紅巨星,會吞噬掉太陽系中的很多行星。電影中在提紅巨星之後,又提到了另外一個詞:氦閃。這個是什麼鬼?筆者用自己的話給大家簡單的整理概括了一下。

氦閃是發生在質量介於0.5倍到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演化末期。當核心處的氫燃燒殆盡,形成的氦堆積在核心處,核心的物質越來越多,然後發生收縮溫度升高,但核心的物質處於簡併態,溫度的升高並不能使其自動停止收縮,溫度會越來越高,當跨過1億度的門檻時,就發生了猛烈的氦燃燒,數分鐘內就把能夠燃燒的氦變成了碳。但氦閃釋放的能量都被太陽本身吸收,表面居然看不出內部發生了什麼。

電影中反覆提到的"洛希極限"是什麼意思?

影片中,當推動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發生故障時,地球離木星越來越近,即便後來發動機恢復運轉,但仍然無濟於事,地球仍然在接近木星。地球人陷入了絕望之中,到了該吃吃該喝喝的狀態。如果地球越過木星的洛希極限距離時,木星的潮汐力就會把地球撕碎!在千鈞一髮時刻,人類靠點燃木星和地球氧氣混合氣體的方法,成功把地球推離危險軌道。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地球的部分大氣層已被木星的引力吸走

在天體力學中,洛希極限又稱洛希半徑,最早由法國天文學家洛希提出,因此稱為洛希極限。我們就拿地球接近木星作為特例簡單說一下:地球的物質結合在一起的主要作用力是自身的重力,當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木星會對地球產生強烈的潮汐撕扯作用,當潮汐力超過地球自身物質的重力結合作用時,地球就會被撕裂。地球剛開始被撕裂時,離木星的距離就是洛希極限。

土星壯觀的光環就位於土星的洛希極限內,光環中的物質無法靠自身的引力聚合成較大的天體。實際上,土星環可能就是由土星的一顆天然衛星越過洛希極限被撕裂形成的。當然也可能是土星形成時剩餘的物質。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土星環可能就是由土星的一顆天然衛星越過洛希極限被撕裂形成的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那麼很多人造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都距離地球非常近,為什麼沒有因為位於洛希極限而被拉碎呢?這是由於航天器的質量和體積都太小,物體的近地端與遠地端所受到的引力影響差別不大,所以也就不會被拉碎了。

流浪地球的目的地——比鄰星

喜歡天文知識的人都知道,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只有4.2光年,雖然4.2光年對於我們來說已然非常遙遠,但是相對於星系距離來講,已經非常短了。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在2016年,歐洲南方天台發現一顆行星圍繞比鄰星公轉,該行星距離比鄰星約0.05個天文單位(750萬公里),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3倍。令人興奮的是,該行星可能處於比鄰星的宜居帶上。"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恆星遠近合適的區域,在這一區域內,恆星傳遞給行星的熱量適中,既不會太熱也不太冷,能夠維持液態水的存在。但由於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能量輸出不太穩定,經常有大的爆發現象,可能並不適合生命在其周圍生存。因此比鄰星一直是人類設想的星際航行的首選目的地。

好啦,小夥伴們,謝謝閱讀,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我的讀者歡迎你們關注我的“通俗解釋”頭條號,整理不易。我會持續為大家奉上優質的通俗解釋科普類文章。喜歡學習的讀者也可以點進我的主頁查看其它文章。謝謝。咱們下期見。

“流浪地球”中物理學名詞的通俗版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