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針對電商濫用權利、惡意投訴,強化追究法律責任

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要求完善電商平臺侵權認定規則,加強打擊和整治網絡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同時,又要追究針對電商平臺濫用權利、惡意投訴等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同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也表示,要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引領示範作用,通過制裁惡意訴訟,規範知識產權訴訟秩序,營造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

據通報,2019年,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穩中有進,審判質效持續向好。隨著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公信力的穩步提升,去年全國法院新收和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數量急劇增加,收、結案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法院共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81793件,審結475853件(含舊存)),比2018年分別上升44.16%和48.87%。

前述《意見》強調,完善電商平臺侵權認定規則,加強打擊和整治網絡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有效回應權利人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維權訴求。完善“通知-刪除”等在內的電商平臺治理規則,暢通權利人網絡維權渠道。妥善審理網絡侵犯知識產權糾紛和惡意投訴不正當競爭糾紛,既要依法免除錯誤下架通知善意提交者的責任,督促和引導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履行法定義務,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又要追究濫用權利、惡意投訴等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合理平衡各方利益。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圍繞知識產權的惡意訴訟頻發,一些權利人為了非法獲利,故意通過虛假陳述、偽造憑證和惡意搶注商標等手段提起訴訟。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實施後,對於涉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案件審理中如何認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的過錯、如何規制惡意投訴等問題,備受關注。

在司法層面,如何規制惡意投訴及訴訟?今年4月上旬,浙江高院知識產權庭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指出,涉電商惡意投訴不僅嚴重擾亂他人經營活動,而且破壞了平臺內的正常經營秩序,同時也是對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

“隨著大量案件湧入法院,司法資源也已不堪重負,惡意投訴現象也令人擔憂,如不加以規制只會愈演愈烈。”前述負責人建議在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同時,也要加大對侵權及惡意訴訟的懲戒力度,推動知識產權領域訴訟誠信體系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