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每天祈祷,希望今天出的比入的多

张倩:每天祈祷,希望今天出的比入的多
张倩:每天祈祷,希望今天出的比入的多

张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助产士、主管护师)

战“疫”事迹:张倩所在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广东新冠肺炎医治定点医院。医院刚刚组建隔离病区,她就第一时间报了名,自大年初五开始主动参与到一线工作。2月4日,刚从隔离病区下班的她,即前往武汉抗疫一线。到达武汉后,她主动承担起队内所有医护及后勤人员50多人的穿脱防护培训工作,同时还培训了吉林应急医疗队感控员;与院感专员一起规划建立了驻地的半污染区、清洁区,协助制定感控观察员职责,有效加强了队员们的防护意识。作为护理组长在进入方舱后,认真完成方舱的行政协调、接诊确诊患者、搬运物资、整理病床等工作。尽管穿上层层的防护装备行动受限,但对患者的细致照顾丝毫没有减少,工作中经常与患者们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优质的护理服务与心理疏导。

张倩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援助武汉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护士,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助产士、主管护师,今年3月5日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殊荣。3月21日,记者通过微信采访她时,她正与广东援鄂医疗队返粤队员一起进行14天的集中休整。她是3月20日在武汉乘坐11:45的高铁,并于16:01抵达广州南站的。在援鄂期间,她时刻牢记使命,坚守在护理新冠患者的抗疫一线。

“‘希望今天出的比入的多!’这是我每次进舱前都祈祷的。”她说,“最难忘的是3月4日和3月12日。”

3月4日,一上班,准备交接的同事优凤就很高兴地对她说:“今天要出16个呢,我班上出了4个了,剩下的你班上出。”其实,办出院流程挺繁琐——核对信息,做好宣教,写放行条和出舱证明,全身消毒后还要把病人送到出口处的车上,可是她和同事都很乐意、喜悦!

第一个送走的患者,是位67岁的老大爷。看到大爷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她赶忙给他拿好单据,打着伞带他走向出口,一边走一边和他做宣教:“大爷您回去一定要到社区指定地方继续隔离观察14天,没事的话才可以回家,隔离期间要放松心情,这对身体康复也是有积极作用的,要尽量减少出去,出去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手消毒,出院带的物品建议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再清洗或者煮沸15分钟消毒也可以,住的地方要早晚通风半小时……”

“姑娘,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里来帮助我们,照顾得我们太好了,饭冷了帮忙热,床脏了帮忙换,一说缺啥,你们便马上去给我们找来。你刚说的我都滚瓜烂熟了,病房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和我说过了,你们真是太认真负责了,幸亏有你们,我们武汉人民应该好好感谢你们呀!”大爷说完眼圈都红了。

她赶忙笑着说:“大爷,别光感谢我们呀,也要感谢您自己呢,也正是因为你们这么支持我们,爱戴我们,我们才能同心协力一起战斗对吧!您看,出租车司机在等您了,您快上车吧!我来帮你把行李放后尾箱。”

送走大爷后,她美滋滋地回到分诊处,又接连送了7位出舱的病友。

“平日里上班,看到病人们的痛苦,我们常常会忍不住抹眼泪;看到患者们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我们会满怀信心和鼓舞地尽力去帮助,哪怕自己危险一点、累一点都无所谓。”

方舱内事务繁琐,医疗资源有限,她和同事们为了节约防护服,上班前故意几小时不喝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路、说话一快就会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她和同事们依然干劲十足,累了就在椅子上坐一会,松口气。

“即便是忙完上班6小时,休息的时间也会不时地想舱内的事:1004床方阿姨心情怎样了呀?我明天上班要怎样安慰她呀;1129床的叔叔要薄被子的事情不知解决没有呀;1132床18岁的弟弟第二次核酸结果出来没有呀,他可是急得很想要出舱的呀……”她告诉记者,“患者们总是在出院路上不停地感谢我们,有的问我要地址和电话,说要寄特产给我们。我不好意思给,他说,我记得了,你是省二院的张护士……每次上班,最幸福的时刻不是下班,而是这些让人动容的点点滴滴。”

3月12日下午,一场特殊而又庄重的入党宣誓仪式“跨越千里”,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武汉两地举行,来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奋战在湖北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张倩等6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队员经受了“战场”和组织的双重考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倩庄严地举起右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高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