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摘牌幹什麼的?

4月28日,無錫產權交易所組織青年員工在金匱公園開展“品味書香誦讀經典”為主題的尋訪朗讀者讀書活動。在生意盎然的春日,年輕人們充滿感情地朗讀《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少年中國說》、《平凡的世界》等經典作品中的片段,聲情並茂、朝氣蓬勃,充分展現青春正能量。此次專題讀書活動進一步營造了“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引導青年員工堅持理想、學以致用,正如書中描述的,“心中有了方向,才不會一路跌跌撞撞”。為了豐富業餘文化生活,鞏固和增進員工之間的友誼,培養員工凝聚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無錫金產交易中心組織青年員工開展以“迎接新員工、迸發新活力”為主題的團建活動。此次活動以逃脫為主要形式

東方金鈺將招銀前海金融和前交所列作。隨後,於7月28日公告說明,兩家金交所僅作為金鈺小貸持有的部分提供掛摘牌轉讓登記服務,並未向公司或子公司提供過任何服務。據前交所介紹,掛摘牌業務是指資產持有方在交易所發佈特定資產轉讓信息(掛牌),投資者(資金方)申報應價,雙方在場內成交(摘牌)的一類業務。前交所的掛摘牌包括一般掛摘牌業務和小貸公司短期憑證業務。一位金交所業務人員介紹,通常來說,小貸公司需先向交易所申請短期憑證,並獲得《准予發行通知書》,隨後與託管銀行、前交所簽訂資金託管協議。除了審核小貸公司的資質外,前交所還需進行合格投資者審核。“接下來就是,投資者認購、交易所發佈成立公告、發行人登記託管、最後兌付結算。

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摘牌幹什麼的?


近年來,一些金融 資產交易所大膽創新,朝著“金交所+互聯網+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的方向發展,從以下3點進行拓展:一是運用“互聯網技術+金融 資產交易所”進一步創新金融 資產交易模式、交易產品、解決方案。二是運用“大數據+雲算”為線上投資人根據其風險偏好匹配相應的資產類型,同時運用各種數據綜合判斷融 資主體、底層資產、結構設計的狀況,解決投資人與融 資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甚至主動涉足資產管理業務,利用其平臺背書進行財富管理試探。三是建立金融 資產交易平臺的生態系統,將各類金 融機構、類金 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中介機構等聯繫起來,通過互聯網平臺天然互通互聯的屬性增強資產的流動性。
一、背景
目前國內金融資產交易平臺一抓一大把,基本上和區域性股交中心一樣一省一個(甚至多個),各地金融辦直接監管。名字分為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和交易所兩類,單從名稱上看,交易中心不如交易所響亮,獲批也相對容易。因此交易所數量較少,且經營相對穩健和保守,交易中心開展業務更加激進。除此外似乎區別不大,以下統一叫交易所啦。


從國內金融監管的格局上看,一行三會監管下的銀行、券商、基金、期貨、信託是正統金融,財務公司、金融租賃、私募資管等等作為正統金融的補充。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眾籌已經被證監會搶過去,p2p監管還沒明確,但看起來不是央媽就是銀監會了。而各地金融辦監管的各類地方要素交易平臺、典當、小貸等,一方面施展空間不大,另一方面還得配合地方政府對當地金融發展總體規劃,基本上束手束腳,對要素平臺要政策的函件顯少有書面覆函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特別是國務院38、37號文出臺,五個不得的明確限制,閹割了交易所作為純平臺的重要屬性。在此之後,各金融辦對各金融資產交易所的金融創新項目的態度更加曖昧。(基本上是口頭同意,絕少書面批覆 ,到聯席會議檢查與檢查組保持一致口徑)
從股東實力來看,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股東之一為交易商協會,。其他的股東以各地方國資委為主,券商等金融機構佔少數。股東不同,資源優勢不同,創新激進程度也不一。

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摘牌幹什麼的?


二、商業模式
上述背景下,金融資產交易所想做類似滬深交易所那樣的平臺,為國內規模巨大的存量金融資產提供流轉服務,缺少有效交易手段,場內交易活躍度也幾乎冰點,進一步導致場內資產與資金兩端的有效參與者更少。當然,除了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依託交易商協會取得了大量銀行間債市的金融資產交易業務。其他交易所
為了活路,絞盡腦汁與監管鬥智鬥勇,各種金融創意與創新。
充分發揮交易所場內公開掛牌摘牌功能,登記託管等信用中介職能。
(一)平臺類業務
1、通道。交易所作為第三方平臺,具有良好的公信力,為交易雙方提供登記託管、資金劃轉服務,出具交易完成確認證明。上述業務中交易所因為可以實現保障交易資金安全性,交易完成權責重新確定等目的,是交易雙方為達成交易目的而選擇的第一類的通道。
2、投融資平臺。2013年以來金融辦批覆金融資產交易所可以作為小貸公司再融資的平臺。有融資需求的小貸公司(後迫於生計有所擴展)可在交易所通過私募債、資產證券化等再融資。有投資需求的合格投資人可認購相關產品。打開了另一條中小企的直融渠道,看起來很美。但是!監管的紅線在腳邊隨時可能踩到:不能拆分(必須一對一),不能連續交易…合規做法只能採用一對一線下撮合交易。融資方與投資方能成功撮合的,頭次交易還能給牽線搭橋的平臺上做交易,之後的業務,要麼因為政策要求不得不走交易所,變成第二類通道類業務要麼直接場外交易了。

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摘牌幹什麼的?


(二)資產端服務
傳統金融機構盤活資產端、報(bu)表(liang)騰(chu)挪(biao)等服務。前者目前最簡單常見的是對存量金融資產以收益權形式盤活。後者簡易版和升級版方式各不相同,視具體情況而定,個人認為是交易所頗具技術含量的部分。
(三)資金端合作
互聯網金融太火,這塊也成了時下媒體對交易所業務關注較多的部分(可參見21世紀做的幾次報道,百度得到)。


但其實,交易所與資金端的合作,除了互聯網金融這一新生力量,還有很多傳統資金端合作方(私募基金,資管計劃,銀行理財等)。只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前者尤為引人注目而已。
關於互聯網金融具體合作模式,我只想說,雖然交易所是交易結構的設計方,具體交易的組織者,登記,資金劃轉等服務提供者,但交易所依然位於整個產品鏈條的底部,增信兜底的才是大佬。由互聯網金融平臺投資者們對保本保收益的偏好所決定的。
三、發展趨勢
一方面是監管能給到的空間,能讓交易所成為交易所;另一方面,金融資產交易所們未來應該給自己明確定位,集中資源為非標資產的盤活提供平臺。

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摘牌幹什麼的?


37號、38號文對金融交易場所畫了“六條紅線”,即

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

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不得將權益按照標準化建議單位持續掛牌交易;

權益持有人累計不超過200人;

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

不得設立從事保險、信貸、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所,其他任何交易所不得從事保險、信貸、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