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如何拒绝拖延症?

双胎孕妈来了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拖延症的几种主要分类和症状,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你属于哪种拖延症。

第一种拖延症,叫做期限性拖延,这种拖延症几乎普遍存在于大多数都市人群中。在你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几乎每一天,都伴随着让人不快的期限性任务。上学的时候,需要面对的是明天交作业、下周一测试,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期限。而在工作的时候,需要面对的期限性任务就更多了,几乎每项工作都有固定的完成期限,无论你有多么不愿意,那个期限都在等着你,比如下班前做完、下周一交报表这种话是不是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面对这种期限的时候,拖延症患者的首先反应是四个字:时间还早,然后愉快地玩玩手机,刷刷网页,等到最后期限即将来临的时候,才会焦灼不安,拼命补救,甚至明明第二天就是某项工作的最后期限,可是你头一天晚上还会忍不住玩手机到深夜。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再玩会儿,等到明天早上早点到公司去也来得及,但是一不留神就玩到了半夜两点,第二天早起当然是不可能的,任务就理所当然地被拖延了。这就是期限性拖延。

第二种拖延症,叫做自设障碍拖延症,这是表现形式最明显,对个人发展影响也最严重的拖延症,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我怀疑和抑郁症。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幸福感,都来源于此。

你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肯定遇到过这样一种人,随时随地都在抱怨——在学校,则抱怨老师不公、学校条件太差、考试内容太偏;在职场,则抱怨同事难以相处、上司不近人情、市场环境恶劣。总而言之,这类人为了推迟完成任务,能凭空想象出无数种创意十足的困难,然后心安理得地推迟学习和工作任务。

这种拖延症你们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我以前肯定有。在上学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地发生过忘带作业、作业被偷、作业着火了这种匪夷所思的惨剧,也曾经被老师当场带回家去找作业,结果当然是没找到。原因很简单,因为根本就没做嘛。甚至很久以前在公司,当时有一天下午要交一个重要的报表,结果当天中午,全公司断网了!这对一个自设障碍的拖延症患者来说,是多么雪中送炭的福音,于是我又成功地拖了一整天。

你们明白了吧?自设障碍拖延症,一般都伴随着思维跳跃、创造力丰富这种优点。为了推迟完成任务,分分钟就能找到一百种客观原因。

自设障碍拖延症,对心理的影响太大了,会让人紧张、焦虑不安,甚至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而已,困难重重,进而感觉人生无味,毫无希望。更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下意识逃避,厌世避世,频繁跳槽只是最轻微的结果,更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抑郁症,大家不得不防。

第三种拖延症,叫做分心拖延。这很可能是一种在信息时代更加常见的拖延症类型,为什么这么说?仔细想想就知道了,信息时代的我们,每天都浸泡在信息的海洋里。

全世界各个角落,各色人等,发生的各种事情,都会用无数方式进入你的视野。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明明想着处理完一件事,结果突然弹出来一个新闻八卦。你能怎么办?你也很绝望啊,不点又忍不住,好吧,顺手点进去,然后一早上就没了。各种延伸阅读的链接,有图有真相的追踪,甚至普普通通一个新闻事件,能分成五六季,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地陆续发出来。太有意思了,你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到了。

所以说,分心拖延,几乎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每时每刻都在吞噬你们的时间,让你们的学习和工作变得困难重重,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后续发展。后果虽然严重,但是也必须得明确一点,这种拖延,并不是心理疾病,如果我说让你们靠意志力战胜诱惑,那明显言不由衷。战胜这种拖延症,需要更科学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终结拖延症的三种方法。本书的作者威廉·克瑙斯称之为“战拖”,战斗的战,拖延症的拖,是不是很热血?


无知知说电影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你已经开始拒绝拖延症啦,你说计划定得太紧执行不起来,太松又会被打回浪费时间的原型。你说的太紧与太松……你自己想过没有为什么执行不起来,真实的你是能执行起来的,你是能做的更好。如何拒绝拖延症?理论上讲就是焦虑(害怕)害怕做出来自己不想要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仅仅是失败还包含着别人的评价,从而不敢起步反而拖延下去,又不甘心浪费时间回到原型。理论是从事心理工作用的这里就不说了。我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大三的学生说我准备写作业时就想看手机刷微博,浏览网页,一次次提醒自己看完这段赶紧写作业,每每都要把作业拖延到最后一刻草草了事。他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强迫症不把前面的看手机刷微博、浏览网页就不能写作业。貌似行前热身连一套拳法。我问他你不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练一套拳法吧,他笑了。后来他走出了拖延。祝你好运!


牵手精致生活


人们往往把拖延症跟自律结合在一起,认为自律的人不会拖延。但科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得到更多的自律,所以,追求更多的自律是没有意义的。但研究同时表明,对于拖延症,获得进步和成功来说,更多的自律并不重要。

你一定会问,既然自律不能提供,也不重要,那如何能够改变拖延症呢?

1. 把注意力从依靠自律来获得改变,转到例行公事上来。什么是例行公事,就是把你想做和非做不可的事情,变成像起床刷牙这样的生活习惯,一种不需要自律都会遵守的需求。

比如每天晚上8点的时候你要锻炼身体,那你就坚持每天晚上8点进行锻炼,等形成习惯,你不会浪费时间纠结,反复考虑到底要不要做。凡事还在纠结的,就都是没有习惯的。

2. 计划中的事情不能太多,一次最多2-3件,难度不能太大,太多太难的事情,只会让你的计划变成不切实际,你连执行的信心和动力都不会有。计划等于白做。

还是以锻炼为例,你不能一开始就想练习1-2小时,甚至更多,那样,你的身体直接就抗议了,坚持不了两天,你就肯定会打退堂鼓。但如果换成一天15分钟,半个小时,既容易坚持,也会有一定效果,而且,坚持比不做要强很多。

你也不能一次计划5-10件事,人的精力有限,贪多求全,到最后,可能一件事都实现不了。不如退而求其次,一段时间,养成一个习惯后再慢慢加入另一个习惯。

你会发现,你能够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能够坚持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而这一切,又都不是完全靠自律去做到的。

3. 计划要有适应性。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计划同样也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你的计划也要随之调整。

不要把时间定得太死,如果被某事耽误了计划,可以调整一个时间去执行,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反而可以让计划更加现实。

4. 允许自己为人。计划再怎么完美,我们也是人,人总有惰性,万一哪天没有执行计划,也不能否定整个计划,或者否定自己。

适当的调整是可以接受的,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一时的没有坚持,并不能影响整个结果,如果后续仍然可以继续,那你就算坚持了。

5. 5分钟定律。不要想,开始做5分钟,5分钟之后你再看,一旦做进去了,你会继续下去,而不是纠结于思想斗争,最后啥也没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