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一季度储蓄存款先降后升 原因到底在哪?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最近这些天,有人总对央行公布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数据先降后升感到有点诧异,甚至是弄不清原因,做出了各种猜测,有不少粉丝也向我求证这个问题,问我怎么看。

确实,这种现象与往年有点不同,因为往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季度通常都呈大幅增长态势,今年因为居民储蓄存款这种变化走势,让人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我国居民一季度储蓄存款先降后升 原因到底在哪?


央行公布的数据是这样的,2020年1月份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2.88万亿元,同比少增393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24万亿元,可到了2020年2月人民币存款由仅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28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00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16万亿元,同比多增2.44万亿元。一季度总体情况是我国住户存款呈现大幅度的增加,3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住户存款同比多增加了约4000亿元。

对于一季度居民储蓄存款先降后升,目前民间多个版本是这样猜测的:一是居民储蓄存款有理财化的趋势。由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下降,导致居民将储蓄存款转化为理财,从而导致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但这似乎说不过去,目前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处于下降趋势,在3月底已跌破4%,宝宝们的收益更是跌到2%左右。二是股市回暖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回流股市,股市保证金存款的增加替代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但这个理由似乎也站不住脚,因为一季度之前春节期间的股市虽然有所回暖,开户投资者人数有所增加,但远远没有进入牛市水平,不可能将居民手中的资金吸引到股市中去。

由此,对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先降后升,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1月份上升是因为我国民众大量务工收入或自己一年出售农产品收入、各项工资性收入等,一般会在1月份存入银行,这是历史习惯使然,中国民众每年末年初春节期间有存款的爱好,以备来年生产投资及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开支,所以1月份存款上升。

我国居民一季度储蓄存款先降后升 原因到底在哪?


而到了2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又大幅下降,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就是碰到了疫情,整个2月份全国各地都处于“封城”期间,各地相互封锁,整个经济呈下滑状态,该外出打工、上班、经商等挣钱活动也已基本停滞,这样很多人处于暂时的失业状态,只能靠吃老本维持日子,除了拿国家财政工资人员之外,全国整个2月份疫期间宅在家里非旦没有收入,还需要将原来的积蓄拿来保生活,全国居民储蓄存款焉有不下降之理,居民储蓄存款下降才是正常的,而如果不下降则是不正常的。而且,2月分居民储蓄存款下降1200亿元,正如与全国民众当月的生活开销额基本相吻合,14亿人除了少数富裕及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没有受到较大影响之外,绝大部分务工人员、自主创业者、私营企业主等收入都受到较大影响,而生活刚性支出则不能减少,就只能少存款甚至将原来的存款拿来保生活了。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解释通了2月居民储蓄存款下滑,至于3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上升以及1季度居民储蓄存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又该作何解释呢?

现实是,居民储蓄存款出现这种先降后升,联想中央政府抗疫救灾采取的系列财税金融政策,就更加好解释了。

其一,央行在1季度两次降准释放了1.35万亿元资金,这部分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有相当部分通过工资形式变成了民众的收入,民众会拿来到银行存款。往年1季度央行根本没有释放这么多市场流动性,故1季度存款肯定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其二,中央财政实施了系列降税减费优惠政策,加上下拔抗疫救灾资金,也有相当部分形成了民众的收入变成了银行存款。据国家财政部公布数据,截止3月3号,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就达到了1169亿元。这次资金主要是用在疫情期间防控及医疗物资的采购、医务人员的补助和患者费用的补助等方面。此外,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消息,今年综合考虑疫情防控的需要,中央财政将会在去年下拨1472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资金的预算规模。截止到目前,国家财政已经提前下拨了1031亿元来支持地方做好疫情后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加上其他各地政府财政投入,总投入应该不下万亿元,有相当部分变成了居民储蓄存款。

我国居民一季度储蓄存款先降后升 原因到底在哪?


税收方面,国家也实施了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在支持防护救治方面,个人取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冠肺炎的医药防护用品等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是在支持物资供应方面,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三是在鼓励公益捐赠方面,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此外,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应对疫情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四是在支持复工复产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这此税收优惠政策,在整个疫情期间可带来税收优惠至少逾千亿元,这些优惠的税收有相当部分进入居民腰包变成了银行储蓄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