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都建好小社區服務大民生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樂都區不斷推進基層群眾自治和社區治理創新,通過做好社區裡的小文章,激發了城市發展的大活力。

樂都區建立了以“社區督導員+專職、公益性崗位、志願者”為主的“1+3”隊伍模式,全區有社區督導員10人(由科級幹部擔任),選配了專職社區工作人員88名,公益性崗位人員27名,社區志願服務人員188人。在全面落實《社區幹部職級序列報酬體系標準》的基礎上,區財政配套資金最大限度保證社區工作人員報酬,社區工作人員每月平均工資報酬達5156元以上。在各社區,以黨建為引領開展“紅色先鋒、橙色活力、金色品牌、綠色和諧、青色成長、藍色貼心、紫色關愛”“七色”服務活動,近800餘人次參與文明創建、文藝演出、困難群眾關愛、老年保健等工作。

同時,樂都區將10個社區所轄的186個小區劃分為網格,推進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全面推行樓宇黨小組,全區共設立86個樓宇黨小組,構建了“鄉鎮黨委—社區黨支部—網格樓棟黨小組”的三級組織體系。88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簽訂了共駐共建工作協議,2400餘名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積極主動參與社區聯席會議和各類活動,共同研究解決社區建設、黨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此外,建立了社區事項准入制度,全面清理社區不合格蓋章、檢查評比、亂掛牌子等70多項事項,有力推進社區減負增效。以共駐共建工作為架構,開展“雙向認領、雙向服務”活動,對風險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綜合環境治理等30餘項管理服務事項,通過社區黨組織“吹哨”、鄉鎮“應哨”、組織部“派單”、區直部門“報到”模式,實現基層治理由“自轉”向“共轉”轉變。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模式,著力解決了一批無物業公司管理樓院人員排查登記等問題,取得了良好實效。截至目前,22個需求項目已解決18項,正在解決4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