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前几天,有朋友说,她租房被坑了,现在不知道该不该找房东闹。

其实事情也不大,甚至不涉及到金钱。

朋友一个月前和房东在微信上说好,让留着房这个月搬过去。

今天搬家公司都叫来了,却发现房东把房租出去了,自己还得另外找房。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说实话,这种生活上的小事,我压根不会问别人,也从来没觉得这是个问题。

但仔细一想,纠结于这种烂人烂事的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你的时间不值钱。

成年人的世界里,最贵的,永远是时间。

自媒体时代,经常有文章喜欢阐释“穷人思维”、“富人思维”这样抽象的大概念。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宽泛的问题,但既然说到了,那我就提一个两种思维之间很明显的分界线——如何看待沉没成本


01 聪明的人,懂得及时止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曾言:

“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会选择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之为沉没成本。”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别看沉没成本长得像个高大上的经济学名词,实际上我们在现实中,因沉没成本徘徊的情况,真不少见:

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就业时发现对口工作并不理想,是继续坚持本专业,还是另辟蹊径? 
谈了多年的感情,心知肚明走不到婚姻,是立马放手,还是拖一年是一年?
 
双十一前冲动付了订金,但想想看东西并不喜欢,是继续付尾款,还是接受订金打水漂? 
工作多年明知升迁无望,是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是幻想着能熬出头? 

如果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似乎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当故事的主角是我们自己,我们通常就会与沉没成本——继续纠缠。

在及时止损这个事情上,我最佩服的人是任达华。

今年7月20日,华哥在参加商业活动时遇袭,手指与腹部中刀。

事后,主办方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处理。歹徒则在警方通报中,认定为精神障碍。

华哥做了两次手术,得休养好几个月,工作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有网友提出,华哥完全请得起最好的律师,把主办方、行凶者告到崩溃。

但任达华事后的第一反应,是向媒体表达自己不会追究责任,也不要求赔偿。

作为明星,他确实请得起律师,花得起大价钱。但也正是作为明星,他知道自己的时间、精力的价值所在。

打官司、做司法鉴定、来来回回在香港和内地间奔波……与其这样消耗自己,不如不去追责,及时止损。

既体现了自己的格局,留下处事不惊、宽容大度的良好公众形象,同时这也是一种面对烂人烂事的最佳决策。

人是一种善于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生物,所以这更凸显出“拎得清”的可贵之处。

我想起一句《少林足球》中,田启文的经典台词,虽然用在这里可能不太恰当,但确实是一针见血:

“我一秒钟几十万,跟你们吃杂碎面?”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古话说得好:“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当事情已经发生,损失不可避免,赔少即是赚,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思维。

02 不纠缠的人生,真的很爽

像文中开头提问我的小伙伴那样,其实她的沉没成本,仅仅是与房东的沟通时间、另外找房子的时间,以及她所谓的自尊与情绪。

说实话,哪怕这里面有金钱损失,那也没必要去纠结。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一句很美的诗:

“如果你因错过月亮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最早去电影院,那时候可没那么多豆瓣、猫眼评分。

看完烂片,和朋友出来一通骂,本来开开心心出去玩的好心情,瞬间就没了。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直到有一次,有个女生约我看电影,看到15min,她让我说实话,问这片子感觉如何。

我说我真的不是很感兴趣,姑娘听完,立马拉着我就跑出了放映厅。

那天的片烂得连开头的没看下去,可女生拉我出门那一瞬间的震撼,以及那天的好心情,我今天都没忘。

平时出差多了,发现很多高档的酒店,自助餐都不便宜。

西装革履谈事情的人,就找个靠窗的安静的地方,几百块一位的自助,就吃个沙拉,喝喝茶。

而那些想吃回本的,拼命往鳌虾螃蟹、牛排羊排的窗口那挤着。

有句话形容得很贴切:“饿得有气无力地扶墙进去,吃饱撑着了扶墙出来。”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西装革履的人不缺钱,想着吃回本的人一年去不了几次。

但反向思考一下,是不是很有可能是思维的不同,导致他们成为不同的人,最后在同一场合做出不同的行为呢?

印度圣雄甘地,在上火车时,一只鞋子被夹掉,他很潇洒地把另一只脱掉,朝着第一只鞋的方向扔去。

在他看来,如果跳下车捡鞋,要么火车开动自己可能受伤,要么捡回鞋子可能耽误行程。

而把剩下的鞋子扔出去,是因为自己留着没用,别人捡到了,还能成双。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这种表面上的愚蠢,是内心真正的智慧。

既然做什么都无法收回沉没成本,不如潇洒地舍弃一回。

山下英子曾在《断舍离》中提到: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没有正儿八经地从心里扔过东西,就永远体会不到这样的人生有多爽。

03 余生不长,过去没那么重要

在《麦田的守望者》中,有这么一句话: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我们喜欢为过去的选择徘徊。也喜欢为当下的认知与过去的想法,所产生的的矛盾而纠结。

此时,不如给自己设定一个止损值。

放眼全局,理性地计算,在硬着头皮继续闯和潇洒离去之间,找到一条心里认可的红线。

就像股市一样,到了某个时间点,到了某个数值,还没有达到内心预期的,不如果断抛掉,避免更大的损失。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有朋友在上市公司做了3年总裁助理,吃饭的时候有人问他,你怎么就能确定,以后有空位,老板一定会惦记着你。

朋友看得很开,他表示,他给自己心里设了一个预期,如果在环境允许、时间又积累足够的情况下,老板给予的没有达到预期值,那就开始做第二手准备。

我们经常纠结于沉没成本,却很少人去考虑,从宏观上看,现在和未来也是成本。

你在当下纠缠着过去不放,那过去就也会纠缠着你不放。

在电影《赌神》里,赌徒们把已经输出去的筹码,叫做死钱。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但很多人不甘心,认为只要他们人还留在赌场,这些死钱有朝一日会加倍的还回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沉没成本带来的思维局限,把我们困住时,不妨用上帝视角向自己提问:

如果你不干了,换第三者来处理你的困境,他会怎么办?

八十年代,面对日本存储器的价格战,英特尔的存储器业务已经亏了6个季度了。

总裁格鲁夫决定放弃存储器业务,但在那个年代,毫不夸张地说,人们提到存储器想起英特尔,就像今天提到网购想起淘宝一样。

他没法对员工、对老客户、对股东开这个口,于是去找董事长兼CEO摩尔商讨困境。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他问摩尔:“如果我们都不干了,选一个新总裁,你觉得他会怎么办?”

摩尔回答:“他会放弃存储器。”

也就是有了这一次放弃,英特尔以微处理器为核心产品,重获新生。

很多人被束缚在当前的困境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被束缚在自己当前的身份中。

从思维定势中抽离,及时止损,并不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全盘否定。

相反,这对自己的一次重新评估,对未来的一次慎重决策。

04 结语

谁都喜欢听一条道走到黑,坚持到底最后成功的故事。

但真实世界里,需要看淡的过去很多,需要放弃的时刻更多。

《无定河》中有一句话:“神仙也有打盹时。”

谁能保证一辈子不走弯路,谁能保证一辈子没有烂人烂事找上门呢?

自己的情绪、面子,他人的嘲笑、议论,在聪明人眼中,比起他们内心最看重的部分,不值一提。

“被房东坑了,我该不该闹下去”:懂及时止损的人,从不纠缠

只有时间不值钱的人,才会纠缠于过去。

只有不知道自己价值在何处的人,才会为打翻的牛奶闹情绪。

在沉没成本面前,止损就是最好的收益。

在烂人烂事上,每多花一秒都是浪费生命。

余生不长,愿我们都能把生命,浪费在自己内心最认同的事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