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卷土重来,哪里才是避风港?


“大空头”卷土重来,哪里才是避风港?

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的经济崩溃迫使各国政府部署空前庞大的财政支出计划,以支持数百万公民和企业。这种做法在官员内部达成了一致。

但根据目前情况,此做法所产生的债务可能意味着更严重的危机和一些国家的双重衰退。

债务危机可能即将到来。

1月初,在各国实施封锁之前,世界银行就曾对新一轮全球债务危机风险发出警告。世行称,始于2010年的当前债务累计潮,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债务“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基础最广泛的一次”。

据悉,2019年上半年,全球债务激增7.5万亿美元,创下逾250万亿美元的新纪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乔治耶娃周三向CNBC表示,目前全球已有一半国家向IMF提出了纾困请求,她强调了此次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经济学人智库的报告警告称,在无法确定危机将持续多久的情况下,各国在危机消退后摆脱债务困境的选择正变得越来越渺茫。

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防止主权债务危机,第二次、而且可能更严重的打击可能会打击经济体——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等负债累累的发达国家,有可能蔓延到更多市场。报告写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将令人不快,甚至可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我们可能会看到投资者对更多主权债务的兴趣减弱。

从中期看,许多发达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

岌岌可危的企业债。

多数海外企业债遭遇评级下调,不少投资级债券发行人被降级为投机级,即高收益债变成“垃圾债”发行人,沦为“堕落天使”。标普全球评级16日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堕落天使”数量猛增,目前已达五年来最高水平,且这一数量还会继续扩大。

垃圾债市场3月惨遭抛售,全球最大高收益债ETF价格探底,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研究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表示,“疫情防控导致很多经济活动停摆,全球信用压力陡增,现金流骤减,融资环境急剧收紧,加之油价大跌,冲击全球信用环境。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违约数量激增。

未来12个月内,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违约率可能升至10%以上。

有机构统计,目前美国垃圾债市场规模已达1.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如果经济继续下行,逾4万亿美元的BBB级企业债将成为“堕落天使”。高盛估计,接下来半年会有逾5000亿美元的投资级债券被降为垃圾债。

IMF前经济学家肯尼斯指出,如果经济持续停摆,企业债市场恐怕会出现大规模违约潮,一旦“爆雷”,很可能拖累整个市场。

为防止风险外扩,美联储有史以来第一次宣布将对垃圾债市场进行托底支持。美联储出手,市场几乎瞬间“解冻”。部分高收益债ETF价格迅速飙升,创下11年来最大单日涨幅,高收益债券和国债息差也迅速收窄。

但这只是暂时压制了风险,空头势力已在大量聚集。

惠誉美国高收益率债券违约率洞察显示,该市场4月违约率预计会超过4%,创三年最高,较3月底的2.9%违约率明显增加。

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最新数据显示,当前规模高达163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美国垃圾债ETF,即贝莱德安硕iShares IBOXX高收益企业债ETF(HYG)的空头头寸比例接近四成,逼近历史最高点。

分析人士表示,其背后是金融机构普遍担心美联储只会买入相对优质的垃圾债,且只能缓解垃圾债的流动性紧张问题,并没有改变疫情冲击下垃圾债违约风险骤增的局面,对垃圾债破产风险的缓解作用微乎其微。

空头激增,暗示怀疑情绪正在回归。

“避风港”在哪里?

招商银行研究院对1990年至今14次市场恐慌阶段避险资产表现进行了排序,以胜率的排序来看,日元(86%)>美债(79%)>中债(75%)>瑞郎(71%)>黄金(64%)>美元(36%)。

他们认为,在恐慌时期,核心国家主权债均为最佳配置资产,因此市场资金往往也会一拥而入购买以美债为代表的核心国家主权债。

有意思的是,在此轮波动中,人民币资产也备受青睐。从年初至今,中国股市的累计下跌幅度远小于欧、美、日等主要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市场而言,投资是“买未来”,而非“买过去”。未来长期的经济稳健性,将会成为市场考虑的核心要素。

也就是说,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新型避险资产——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毫无波动的“避风港”,但是凭借其相对的韧性和成长性,能够成为全球长线资金在风浪中的“压舱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