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舍身炸碉堡,为何我们不记得他的名字?

同样是舍身炸碉堡,为何我们不记得他的名字?

时间:1945年11月11日

地点:山东军区第8师在津浦路西侧

任务:打击进犯山东的国民党军第19集团军,第8师第23团第1营奉命攻占微山湖畔的柏山据点。

经过:我军出其不意地迅速占领了据点的前后院落,但国民党守军凭借一座大碉堡进行顽抗,碉堡射出的猛烈火力,造成我军很大伤亡。这时二连的炸药包已用完,几次架梯攻击都未成功。战斗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凌晨5时眼看快要天亮了,敌人的增援部队即将到来,如不立即炸掉这个碉堡,将守敌彻底消灭,敌增援部队赶到后,第23团将陷入困境。在这危机关头,二连机枪班长、共产党员陈金合,抱起仅有的一个快速手雷,要去炸碉堡。连长急忙说:“那是快雷,你一定要接好拉火绳子!”陈金合在机枪掩护下,抱着比他还高的手雷穿过火网,将手雷送到碉堡下,用力一拉,绳子断了。陈金合看看身后期盼等着他的战友们,看着碉堡前牺牲的战友,大喊一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他快步跑到碉堡前,一手握住快速手雷,一手拉开了引爆手雷的弦,一声巨响,陈金合与敌碉堡同归于尽。突击队冒着浓烟烈火,沿着陈金合用生命打开的道路,占领了敌碉堡,取得柏山战的胜利。

同样是舍身炸碉堡,为何我们不记得他的名字?

这位烈士比董存瑞牺牲的时间提前了三年,为何我们不闻其名?

据笔者获悉:

陈金合又名陈玉合,1919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19岁时参加八路军,在鲁南军区第3分区5团1营当战士。由于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多次受到表彰。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金合牺牲后,他所在的班被第8师党委命名为“陈金合班”,当地人民政府把柏山改名为“金合山”。山东《大众日报》1945年11月27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刊载了陈金合的英雄事迹。陈毅司令员听到陈金合的英雄事迹后,挥笔题词:“陈金合同志是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号召前线将士向陈金合同志学习。在11月15日召开的津浦前线部队干部大会上,陈毅充满激情地说:“陈金合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证了柏山战斗的全胜。他是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我对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万分。是8师培育出陈金合这样的英雄,我向8师同志学习,新四军要向8师学习!”他讲话后与第8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热烈握手。王麓水向陈毅司令员表示感谢,并带领8师参加会议的同志振臂高呼:“8师向新四军学习!”出席会议的新四军干部也高呼向8师学习的口号。最后,陈毅领着大家高呼:“向陈金合同志学习!以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压倒敌人,夺取津浦前线自卫反击的伟大胜利!”曾任“洛阳营”营长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张明,在他写的《共产主义英雄陈金合》一文中写道:“在‘洛阳营’众多的战斗英雄中,最突出的英雄人物要算陈金合。

这位被陈毅同志誉为‘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的陈金合,是现知我军最早涌现的一位舍身炸敌堡的烈士。”1989年5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单独列条专门介绍了陈金合的英雄事迹(见第87页)。但遗憾的是,这个条目把第8师的陈金合,写成“新四军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差错。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争执事件,导致没人继续宣传这位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爱国烈士。

同样是舍身炸碉堡,为何我们不记得他的名字?

莫问生前身后事,不知应与何人说?

可悲,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