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惟西陵之故域,實南國之名疆。

天既開夫圖畫,地亦露其文章。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古城遺韻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觸摸城市脈搏,感受歷史溫度

滾滾長江東逝水,百年千載,唯有濤聲依舊。巴楚夷陵,這座千年古城,為後來人遺留下無數斑斕記憶、璀璨文化。

為展現宜昌古城留下的歷史印記,宜昌博物館潛心數年,籌備規劃,打造2600平方米屋頂露天沉浸式特色展廳《古城記憶》。

展廳按照宜昌古城原有街巷,遴選富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築,以仿照複製原生環境的形式,將城門、牌坊、文廟書院、祖屋、民居中的燕子門樓以及明清傢俱、匾額、九佬十八匠的用具展示等一系列極具宜昌歷史文化特色的代表場景再現出來,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宜昌古城的歷史風貌,觸摸這座城市源遠流長的生命脈搏。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古城記憶》展廳中的陳設物件,部分建築構件等,為近幾年宜昌博物館在宜昌舊城改造中收集的原始構件,包括原建築的一磚一瓦,傢俱陳設等等。

之所以如此細緻的再現那些已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的老宜昌人的生活畫面,是為了喚醒宜昌人往昔生活的回憶,讓宜昌人更加熱愛自己生活的家園,也為外地遊客瞭解宜昌提供了一扇絕佳的窗口。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探尋歷史上的宜昌古城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宜昌文廟,文廟又叫“孔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夫子。宜昌文廟祭祀孔子外,其邊廂房又是小孩啟蒙教育的地方,是宜昌較早的小學學院之一。故此,文廟前一天街因名“學院街”。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爾雅街

進入《古城記憶》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爾雅街。爾雅街原位於宜昌古城學院街和獻福路之間,因晉代名人郭璞駐夷陵時在此街居住,注爾雅而得名。郭璞在夷陵期間,著書之餘,足跡踏遍了這一方土地的山山水水,對三峽一帶的風物體察入微,寫下了不少佳作名篇。為紀念郭璞,人們便將此街命名為爾雅街。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留光照相館

宜昌的照相業始於民國初年,先後開辦有4家照相館。南門后街有“留光”,古樓街有“惟肖”,通惠路有“真妙”,樂善堂街有“鏡中天”。南門后街的“留光”照相館,是宜昌歷史最悠久的照相館,“留光”一名一直保留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振豐綢緞號

振豐綢緞號是一家宜昌老字號。主要以經營四川蜀錦、刺繡,湖南湘繡等國產綢緞為主打銷售,後成為宜昌品牌店。

德茂隆藥鋪

德茂隆藥鋪為江西商會在宜昌開設的一家宜昌老字號藥鋪。宜昌是川貴、三峽歷史上藥材的主要集散地。川鹽、藥材、山貨等交易為宜昌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宜昌的藥材鋪一般為“前店後倉”的模式經營。前店可接待散客,坐醫問診,看病拿藥。後倉作為藥材儲備倉庫打包後可直接通過碼頭運往各處,進行大宗藥材交易,與當今社會日常生活中的快遞物流如出一轍。

宜昌文廟

文廟又叫“孔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夫子的殿堂。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夷陵州升為宜昌府。故自乾隆初年起,宜昌城區有兩個文廟,即宜昌府文廟和東湖縣文廟。其中宜昌府文廟除祭祀孔子外,其邊廂房又是小孩啟蒙教育的地方,是宜昌較早的小學學院之一。故此,文廟前一天街得名“學院街”。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宜昌墨池書院

書院與文廟不同,書院是較高等的教育機構,是一個地方歷史文脈和教育的表率。書院經費一般由政府保障(也有紳士及大戶捐資),且當地政府官員如“知府”、“教諭”等會定期和不定期到學院為學生授課。清代宜昌城區有三大書院:六一書院、爾雅書院和墨池書院。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鐵匠鋪。過去,在宜昌老城區的鐵器業流傳有一句話:“三鄒、兩孔、一丁家”。指的是在宜昌四十多戶鐵器業中,技術較好、業務較大、質量可靠的要數鄒敦順大號、鄒敦順二號、鄒敦順三號,孔祥興、孔強興,丁同興這六家有名的鐵器鋪。

陶器坊。陶器是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發明的器具,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其燒製溫度大概在800-1000攝氏度。宜昌陶器坊主要燒製、經營一些本地民窯產品。部分店鋪也有經營外地來的產品,如湘窯、枝江善溪窯等。

白鐵店。白鐵,指的是鍍鋅鐵,它一種耐腐蝕複合金屬。宜昌的白鐵製品,一般為提水桶、炊壺、油燈、瓦基子,以及屋簷下水溝管,冬天取暖用的煙囪管道等。宜昌川漢鐵路興工之時,黃安人程海山於清末民初(1911年)來宜,在南門后街開設“程萬順”白鐵店,是宜昌城內較早白鐵店之一。

鐵匠鋪

過去在宜昌老城區的鐵器業流傳有一句話:“三鄒、兩孔、一丁家”。指的是在宜昌四十多戶鐵器業中,技術較好、業務較大、質量可靠的要數鄒敦順大號、鄒敦順二號、鄒敦順三號,孔祥興、孔強興,丁同興這六家有名的鐵器鋪。

陶器坊

陶器是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發明的器具,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其燒製溫度大概在800-1000攝氏度。宜昌陶器坊主要燒製、經營一些本地民窯產品。部分店鋪也有經營外地來的產品,如湘窯、枝江善溪窯等。

白鐵店

白鐵,指的是鍍鋅鐵,它一種耐腐蝕複合金屬。宜昌的白鐵製品,一般為提水桶、炊壺、油燈、瓦基子,以及屋簷下水溝管,冬天取暖用的煙囪管道等。宜昌川漢鐵路興工之時,黃安人程海山於清末民初(1911年)來宜,在南門后街開設“程萬順”白鐵店,是宜昌城內較早白鐵店之一。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榨油坊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中國植物油的提取方式主要是靠榨油坊,店鋪內展示的是“打榨佬”正在榨油的場景。宜昌老字號榨油坊,最大的為朱大順榨油坊。因其產業較大,朱家於城南、城北開有分號,故又稱南號朱大順,北號朱大順。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武昌公所

宜昌是一座依靠長江航運、碼頭經濟繁盛而形成的城市,故而外地商會在宜昌設立商會較多,武昌公所即是其商會之一。之前“武昌公所”設在何處一直不為後人所知,2016年西陵區棚戶區改造中,撤遷人員在新民街一棟三進院落的牆體中發現許多磚面燒製(陰刻)有“武昌公所”字體的青灰磚,根據磚的燒製形狀、質量和材質判斷,此牆體建築時代當為明代晚期至清早中期。清同治年版《宜昌府志》中查到有關“武昌幫”的記載,證實武昌公所於清同治年間前便以存在。於是,我們在此復建了一處“武昌公所”建築。

戲臺

戲劇作為當時民間最重要的一種娛樂形式,而戲臺則承載著戲劇的發展和演變中的表演場所。此戲臺主要是用於節日或廟會期間演出戲劇所用,與室內專業戲臺略有區別。專業戲臺一般是“前臺後場”,前臺是表演臺,後場是演員的化妝間或道具間等。除此之外戲臺有時還可以佈置成一個皮影戲臺,滿足各類演出的表演需求。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鎮江閣

鎮江閣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為一個坐西朝東、背依長江的三層樓閣式建築。該建築由水運糧食商人周人和等8人發起,因其生意來源在於長江,須求水上之平安,閣成,內供奉鎮江王爺,故名 “鎮江閣”。鎮江閣建成後,商人們每年於三月十五與六月初六集會之時,會在此處商議大小事,同行業的買賣生意都在鎮江閣旁的糧行中交易完成。

進入360°網上展廳即刻暢遊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請關注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愛上宜昌

信息來源:宜昌博物館

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請自行聯繫

古城記憶 | 觸摸城市脈搏,感知歷史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