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收入如何纳税?交了税还要申报吗?

个税改革过后,所有人都会少交税吗?如果我的收入来自不同的单位或企业,要如何交税?完成纳税后,还需要主动申报吗?今天,财策研习社继续为大家带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玉栋老师的精彩分享~

个税改革,减税效果因人而异

个税改革对于某一部分人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

在2019年1月1号正式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之前,我们从10月1号开始试用5000元的扣除标准和新的税率。

工薪族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10月份的实际税后收入比9月份要高出不少,因为它是针对工资这一部分的。

  • 如果你的收入形式仅限于工资本身,因为你的收入形式只有一种,所以你实际扣除标准是提高的,并且你在2019年以后依然还会是如此。
  • 对于收入形式多样的人群就未必如此了,因为有可能你的四项所得加在一起量很大,那么你的税率就可能会比原来高很多。

原来的扣除是各扣各的,比如,你的稿酬很多,那就是按照20%,然后再打7折,税率是固定不动的。但如果现在你的所得中既有工资,有劳务,同时又有稿酬,那对你来说税率可能就会很高。

因此,个税改革所带来的减税效果因人而异。

这跟当时的“营改增”一个道理,营业税改增值税整体上对营业税行业是减税的,但实际上最后的结果究竟是否是减税了,还要根据行业特点进行个案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多重收入如何纳税?

现在,很多人除了工资收入,还有很多额外收入来源。比如兼职做零工,开淘宝店,名下有房屋出租……这些收入怎么征税?

  • 假如你在工作之外还打了一份零工,但你和打零工的地方没有签订雇佣合同,那么这部分收入就是劳务报酬,应该纳入“综合所得”
  • 如果你开淘宝店做生意,严格来说这属于一种“经营所得”。而经营所得应该按照五级累进的税率来计算。但五级累进的税率在这次改革中也进行了调整,个体户经营所得的

    税赋

    其实也是下降

    的。

  • 房屋出售和出租类,属于“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这次的改革没有对此项进行调整,依旧还按照单个项目的扣除标准进行扣除。4000元以下的部分扣800元,4000元以上的部分扣20%,按照20%的所得来征收。
  • 还有一种,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这部分也没有调整,依旧是在不做扣除的情况下征收20%的税率。

所以,这次个税改革并不是把所有的所得放在一起“大综合”,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到那一步。

如果一定要分所得性质的话,劳务报酬、稿酬、工资薪金,叫做“劳动所得”;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叫做“资本所得”,有些还叫“利得”。我国现在的资本利得中有一些所得在国外是需要征税的,但在国内还没有开始征收,比如炒股所得,现在还没有纳入到征税范围中。

因此,这次的个税改革其实是对劳动所得和经营所得进行了一些向下调整,资本利得基本没有调整。

交了税还需要申报吗?

如果你的所得来源不只是一家公司,那税务机关要从何知晓你的综合收入并根据级别进行扣税呢?是个人去申报,还是预扣单位自动扣除呢?它怎么知道要扣多少呢?

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税法告诉我们要做“综合征税”,由原来的按月、按次,变成按年。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面临到很多细节问题。

如果收入来自不同的支付主体,它要如何给你扣税?

过去很简单,是多少就按照多少扣。而现在,每次的扣税相当于预缴,到年底会有汇算清缴,需要我们自己来进行最后的申报。

2008年,我们国家进行过一项个人自行申报活动,规定年收入各项所得相加超过12万的人要进行自行申报。

如果在年终的这段时间内,你的每一项收入的获取都会有人替你代扣代缴,那么你的申报其实是一个汇总的过程。

由于税务机关对每个人的各种所得情况掌控的不是非常完全。所以,可能整体情况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人申报了,但并不一定准确,而有些人该申报却并未申报。

近几年,个税申报信息开始变得准确了很多。因为代扣代缴义务人会将代扣代缴的信息汇总到税务部门,税务部门会对这部分信息掌控的很清晰。

到了申报期,税务信息系统可以查询到你在过去的一年被代扣代缴了多少钱,如果累计超过了12万,那么你就应该进行申报。系统对此会有针对性的提示,提示这部分人群需要进行申报。

有人会问:“我申报有什么意义?我每一分税都交了,你们都替我代扣了。”

申报和纳税是两个问题。

我们在纳税的环节是被代扣代缴,个人实际上没有完成申报环节。申报不一定要补税,不一定要退税,也不一定到最后应该再去交税。但从税收征管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必须履行的过程。所以,有一些人会被税务部门强行通知、警告。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申报活动,支付宝、微信、网络等等,大家也开始逐渐有了申报意识。


分享丨孙玉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企业理财标委会秘书长,CWMA认证讲师,财策研习社专家顾问。

整理丨「财策研习社」

图片丨摄图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