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留學生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

的報導,悉尼科技大學管理與心理學副教授Kylie Redfern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留學生的壓力和焦慮程度遠高於地方學生。美國門戶開放數據顯示,中國本科生留學的人數從2005年的15%已經增長到2013年的40%。而這些越來越年輕化的留學生源面對種種壓力的承受能力也急需要引起注意。


原來留學生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自家庭的壓力

中國傳統價值觀念中父母對獨生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高度期望無疑成為留學生面臨的主要壓力之一。雖然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送出國讀書,但是揹負著更高的經濟投入,父母總是在在期待著外出的學子在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和收入。

於是,留學生更容易產生愧疚情緒自我壓力,為了不辜負父母,不浪費投資在自己身上的財力,大家總是想要迅速成長,變得優秀,可以儘快兌現用以報答父母的結果。成績是一種,賺錢是另一種。

可是如果當結果並不如人意,或者結果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時,往往就容易讓人陷入自我否定和焦慮中。要知道,在學業中科科拿A,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短時間內把學費賺回來也不是一個可執行的近期目標。


原來留學生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自輿論的壓力

社會輿論對“留學生”的偏見也無形中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壓力。畢業之後“認真的想要回國工作”卻被很多人看作是一種“混不下去的逃避”。

不僅如此,如果你被問及一個並不是很熟悉的單詞,但卻無法給出解釋的時候,有人就會質疑,你是不是在國外根本就沒用心學習。如果你告訴他們自己大部分的同學並不是外國人的時候,有人會覺得你是不是無法融入外國社會,只能和中國人抱團。如果你只是剛好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些遊玩的照片,又有人會在背後討論是不是留學生的生活就是這樣輕鬆自在,奢度浪費。如果你告訴他們自己回國後的工資和正常的國內入職人員並不差多少的時候,這些人可能還會在背後鄙夷的覺得“留過學也不過如此”。

先不說這些來自社會各個地方的聲音根本無法瞭解事情的本質,可是就算以上的都是事實,這些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留學生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自身邊朋友的比較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越來越能感受到身邊人的生活軌跡會開始朝不同的方向延伸,發展。當我們還在國外花著父母的錢留學的時候,身邊的很多同學可能已經開始工作並獲取了相當多的社會經歷和資源。很多同學可能已經結婚生子,生活工作步入穩定。還有的同學可能抓住機會,合夥創業,投身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業中。

而我們呢,還在擔心著考試,作業,簡歷,實習。這種來自身邊的同輩壓力(peer pressure)給心理造成的強烈緊迫感,讓我們開始常常質問自己 ,“我,是不是落後了”。


原來留學生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自對未來的迷茫

有目標的向著某一方向前進,且沒有什麼外在因素可以阻止你的選擇,叫做自由。沒有約束,沒有目標的站在原地,只能算作迷茫。

對未來的不確定大概是另一個讓留學生深感焦慮的原因。身邊人的期待,輿論的眼光,急需回報的巨大付出,都讓留學生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負擔,以至於我們非常害怕不確定,害怕空白期,總覺得每一段路都要緊連著走下去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

比如,申請研究生學校的時候,有的同學拿到的offer並不盡如人意,但是為了避免多出一年的空白期,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將就現在的學校。比如,在畢業之前瘋狂的投簡歷,參加校招,就是怕自己毫無準備的回國,遭受身邊人的目光。

更可怕的是,我們明明沒有想好接下去的路該怎麼走,卻被生活的暗湧衝擠著無法回頭。

原來留學生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減輕壓力的方法

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瞭解父母最本質的願望絕不是尋求你的回報,有效的管理時間不讓事情累積在一起而造成心理負擔,都是減輕壓力的方法之一。在努力變得優秀的同時,我們也要接受自己的犯錯和不完美

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放遠目光做好當下相信人生是一場長期的累積。在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也一定不要因為“丟臉”就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情緒,找到可以抒發情緒的窗口,可以是朋友傑出教育的老師們

,可以是伴侶,也可以是專業的心理醫生


原來留學生光鮮亮麗的表面下,既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


求學不易,成長不易,

可能在煩惱這些人生必答題的同時,

也算是一種青春的燃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