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認知科學家分享多年研究結果,幫你輕鬆提高學習力

導語:

《認知天性》這本書裡的方法,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實驗統計分析總結出來關於如何學習的研究成果。

本書的兩位作者,亨利·羅迪格和馬克·麥克丹尼爾都是認知科學家,他們的工作就是研究學習與記憶,加上故事作家彼得·布朗,三人合力寫出了這本詮釋學習與記憶工作方式的作品。

這本書告訴我們學習不是靠天賦,而是靠正確的方法,只要掌握了這些學習的方法,你能很快提高學習效率。

本文總結了四點關於學習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兩位認知科學家分享多年研究結果,幫你輕鬆提高學習力

一、檢索學習,而不是反覆閱讀

如果你要面臨枯燥無聊的政治考試,你會怎麼做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反覆閱讀,在書上劃線在課堂上記筆記,然後課後反覆溫習筆記。

反覆閱讀可以讓你熟悉一段文字,創造出一種已經學會的假象,但這並不代表你掌握了這些資料。流暢的閱讀一段文字有利有兩大不利因素:

一是不代表你已經學會了這些東西,二是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誤的印象,以為自己記住了這些資料。

檢索學習即從記憶中檢索知識和技能,再根據遺忘的地方針對性的複習。

從記憶中檢索知識有兩大顯著的好處:

一是,這能告訴你什麼是你知道的,什麼是你不知道的,然後你就可以判斷以後主要把精力放在薄弱的環節上加以改進。

二是,回想已經學過的東西,也會讓大腦重新鞏固記憶,加強強化薪資,以與之之間的聯繫方便你姐在今後進行回憶。

當你在讀課本,或者研究課堂筆記的時候要不時地停下來合上書本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核心概念是什麼?哪些術語或概念是我沒接觸到的,我會如何定義,他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東西有什麼聯繫?

這種方法有助於我們把精力集中在核心思想,而不是次要的材料或教授的措辭上,養成有規律地進行檢索練習的習慣,就可以避免填鴨式學習。

兩位認知科學家分享多年研究結果,幫你輕鬆提高學習力

二、學會使用助記,提高記憶效率

助記手段,是指一些有助於在記憶中保存資料,留下線索一輩回憶的心理工具。

記憶宮,是一種基於軌跡的記憶法,這種技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將心中的形象與一系列實體位置聯繫起來,建立記憶線索。

這種技巧,它的效果十分顯著,其主要原理是視覺形象可以建立到記憶的聯繫,而這些聯繫是生動的、有關聯的。人類記憶圖片的效果總要好過記單字,把心中生動的形象和言語或抽象資料聯繫起來,可以更輕鬆的在其中檢索資料。

例如學生小張準備大學水平的心理學考試,首先她從教學幻燈片課外閱讀以及筆記中收集所有資料,然後把材料整理成核心觀點並不是組織出去偷摘抄。接下來,他選擇一個地方做我自己的記憶宮,把每個核心觀點和宮殿中的一個位置對立起來,再腦海中完成可視化,然後在每個位置添加一些瘋狂的東西,以聯繫各個觀點。

當坐在考場看到有題目時,他會先用10分鐘的時間,讓一絲在相關的記憶宮殿裡走一圈,列出文章需要的核心觀點,然後再進行細節的完善。

助記手段的種類幾乎是無窮的,但不管什麼形式—編號、線路、平面圖、歌曲、詩詞、嗦寫,他們的一個共同之處,是這些形式的結構都為人熟知,而且其中的元素可以輕鬆聯繫了需要局的目標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網上或者閱讀相關書籍,這個內容比較複雜,在此就不多加詳細敘述。

兩位認知科學家分享多年研究結果,幫你輕鬆提高學習力

三、間隔和穿插複習記得更牢固

研究已經證明,只有當練習被分散安排在有間隔的培訓裡的時候,才更為有效。

集中練習可以快速看到效果,這一點往往表現得很明顯,但隨後而至的快速遺忘卻不被人注意,有間隔的練習,穿插安排其他的學習內容,加上多樣化的練習會讓你把學到的東西掌握的更牢固,記得更長久,而且更實用。

研究人員最初預測,用集中練習的方式來識別畫家作品,也就是先大量研究一位畫家的作品,然後再研究其他畫家的作品上。

集中研究每位畫家的作品,一次只研究一位名家畫作,能更好的讓學生們把藝術作品一作者對應起來,效果應該好於讓學生們穿插接觸不同畫家的作品,人們認為穿插聯繫難度太大,而且容易混淆學生會找不出其中相關的元素。

結果表明,研究人員預測錯了,對於辨別畫作來說,集中練習尋找一位畫家作品其共性,不如穿插練習找多名畫家作品中的差異性。

穿插練習的辨識度效果更好,而且在後來的畫家與畫作匹配測驗中,使用這種方法的學生得分更高。

兩位認知科學家分享多年研究結果,幫你輕鬆提高學習力

四、注重提高能力,避免被結果束縛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經過他研究發現,那些將失敗歸咎於本身無能的人—說我就是不夠聰明的人—會變得無助,從而走向失敗。

她的研究引發了諸多關注,因為它正好證明了,只是信念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成績。

那些認為失敗是努力不夠,或策略不對的人,會深入發掘,嘗試不同的做法,雖然失敗了,但是也總結了經驗,提高了能力。

這是一種成長心態,這種人面對學習不會以成績為目標,他們努力是為了學到新知識或技能。

在潛意識中,他們相信自己有強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當你以學習成績為目標,是結果導向型的人,你只想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很聰明,會一遍一遍地重複自己擅長的東西,從而限制了自己的潛力。

例如對一些明星運動員來說,關注成績反而會導致發貨發揮失常。

有研究人員做了這樣一個案例,一組五年級的學生每人解一道例題,有的學生在解開謎題後備讚揚很聰明,有的學生在解完後被讚揚很努力,然後研究人員讓這些學生選擇另外的題目,要麼與上一次的難度相同,要麼更難,但可以再讓他們付出更多努力後學到東西,多數被讚揚聰明的學生選擇了簡單的題目,90%被稱讚很努力的學生選擇了困難的題目。

保羅·圖赫在他的新書《性格的力量:勇氣、好奇心、樂觀精神與孩子的未來》中,借鑑了德韋克與他人的研究成果,解釋了為何取得成功更多的是靠勇氣、好奇心與堅持,而不是智商,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的智力水平並非天生而定,在很大程度上由我們自己的發展決定的,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就能擴展你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